《樹林和草原》教案4
導 學 平 臺[課標要求]
1、 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寫景的順序。
2、 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 學習文章寓情于景的寫法。
[學法點悟]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學生在理解文章寫景的順序時,可以采用圈點勾畫法;在品味作品語言時,可以通過討論的方法。
[整體感知]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極富表現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什么地方,哪個季節的風光?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這些景物的,這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這就是我們在學習作品的時候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描繪了什么地方,哪個季節的風光?
解惑:文章描繪了俄羅斯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
質疑:文章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這些景物的,這些景物有怎樣的特點?
解惑: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有層次地寫出各種景物從清晨到夜晚的變化。在早晨是“沾滿露珠”,這令人歡暢;在陽光照耀下,尚還涼爽,但炎熱迫近;當“太陽越升越高時”,天氣熱了起來,雷雨過后,空氣清新,一切都歡快明亮;黃昏來臨了,空氣清澈;夜幕降臨,非常溫馨。
質疑:讀完這篇文章后,你認為本文語言上的特點是什么?
解惑:這篇文章的語言極富表現力,準確而且生動。
[語言揣摩]
1、“您的腳在沾滿露珠的發白的草上踩出綠色的腳印。”
這句話準確地描寫了獵人清晨漫步時的情景,語言清新,再融合著獵人“歡暢”的體驗,這腳印如詩行般呈現在讀者面前。
2、“您撥開濕漉漉的灌木,聚積起來的溫暖夜氣一下子向您撲面而來;空氣中到處洋溢著苦艾的新鮮苦味,蕎麥和三葉草的香甜;遠處有密密的一片橡樹林,在陽光照耀下閃著紅紅的亮光;天氣尚還涼爽,但已可覺出炎熱的迫近。“
這段文字以簡潔、細膩、清新的筆觸寫出七月灌木叢中散步的樂趣,寓情于景。
3、“……不,這是月亮要升起來了。在下邊的右方已經閃耀著村里的燈火……終于見到了您寄宿的農舍。您通過那小窗子可看到鋪著白桌布的桌子,點著的蠟燭,菜飯……
這是夜幕降臨時的景物描寫。樸實的語言中充滿了溫馨和生活的喜悅。
[研究課題]
這篇課文節選自屠格涅夫的特寫集《獵人筆記》的最后一篇《樹林和草原》。《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書中獵人的形象是貫穿全書各篇的第一形象,俄羅斯中部的大自然景色可以說是貫穿全書的第二形象。屠格涅夫極擅長于描寫自然風景。托爾斯泰贊嘆他的風景描寫說:“只要他描上三筆兩筆,自然景物就會冒出芬芳。” 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獵人筆記》的一些文章,體會優美之處。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重點語句的含義。了解文章寫景的順序,欣賞作品優美的語言。
[基礎鞏固集訓]
一.字音字義
1、 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灌木 榛樹 顫動 穹隆 草垛 黑黝黝
2、 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漉 懶 蔓 普 暉
轆 賴 慢 晉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