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綜合能力測試題
一、給下列加粗字注音。犄角( ) 允許( ) 樹杈( ) 逮著玩( ) 臉頰( )二、選出下列語句運用形聲字最多的一句( )a.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 b.我慢慢從口袋里掏出小刀。c.她學習很好,人一點也不自私。 d.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撤謊。三、指出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為一”。形影不離——形容彼此關系密切。b.“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你媽知道。”婆婆嘴——老太婆的嘴。c.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仗義——講義氣。d.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己經站了一個鐘頭……”滿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四、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1.爸爸的聲音一直很________(a.沉靜;b.平靜;c.安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________(a.違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2.我是世界上最________(a.傷心;b.悲傷;c.傷感)的人!3.“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________(a.堅強;b.果斷;c.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五、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羚羊木雕》選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思想矛盾。( )2.《羚羊木雕》一文中把“我”和萬芳平時相處的情景安排在插敘部分,使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時間里,情節緊湊。( )3.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這里用奶奶的話批評了“我”做事欠考慮的行為。( )六、閱讀。(一)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1.萬芳先前的“突然不見”與選文的“突然出現”,暗示了她的________變化,由________而變成2.找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詞語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對“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a.這件事主要怪我,但萬芳也有責任。b.因為爸爸媽媽以前沒有給我講清楚羚羊木雕的貴重,所以這是他們的責任。c.我反悔應該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貴重,不知情義無價,逼我這樣做的,所以更應該怪父母。d.這件事主要怪萬芳,但我也有責任。4.選文著力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向我們揭示了什么? (二)禮物燈光很暗,女兒在母親的床邊站了一會兒,然后輕輕地把一個包裝很精致的工藝品盒放在母親的身邊。那是女兒送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母親依舊香甜地睡著,不時地發出輕微的鼾聲,借著不很明亮的燈光,女兒發現母親又瘦了許多。掛鐘輕輕地敲了幾下,女兒便背起了書包和畫夾,( )地退出房門。天邊還沒有露出魚肚白,( )的月色里,小星星還在不停地眨著眼,借著月光,女兒歡快地朝一所很遠的學校走去。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樓。盡管路途遙遠,但那是女兒心中( )的藝術殿堂。沒入學那會兒,女兒常常做夢,夢見高聳的大樓和大樓里輝煌的一切。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女兒高興地依偎在母親的懷里,母親欣喜地流了淚。可是,入學要交納1萬元建校費,1萬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學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兒也在這( )的焦灼中等待。終于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兒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母親病倒了。夜里不斷劇烈地咳嗽,失去光澤的面孔,常常顯出( )的樣子。在女兒的眼里,母親好久沒有睡上一個完整的覺了。母親不很老,卻有了白發。女兒流淚了,她在心里暗暗發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報母親的愛!放學歸來的路上,女兒一臉的陽光燦爛,思緒里不斷勾勒著母親看見她的禮物時欣喜、激動的樣子。要知道,這件小小的禮物是她用畫筆辛勤勾勒了近一個月才換來的。為了買下它,女兒在那家工藝品店的櫥窗前躑躅過許久。女兒特別欣賞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親,仿佛那就是她與母親的化身。推開房門,女兒呆住了。母親眼角掛著淚痕,臉上現出難以掩飾的失望與慍怒。她剛想問,就見母親轉身從里屋捧出那個包裝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兒身邊,“慧慧,你怎么學會亂花錢啦,看看你買的是什么玩意兒,袒胸露背的,連件衣服都沒穿,多寒磣人哪。”“媽,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給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這份孝心,可買這能頂什么用啊,怎么擺得出呀!”母親把工藝品盒朝女兒懷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說說,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換成別的什么吧,襪子或手套都行。”母親說完,扎上圍裙進了廚房。女兒愣愣地站著沒動。隨著一聲很清脆的響聲,工藝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著支離破碎的母女雕像,兩行淚水終于從女兒的臉上流落下來。回答下列問題:1.將下列詞語恰當地填在原文的括號內,使原句完整通順。忐忑不安 疲憊不堪 躡手躡腳 朦朦朧朧 向往已久2.文中插敘了一件什么事?請簡要概括。3.“終于有一天,母親顫抖著雙手把一疊大小不一的紙幣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兒的面前,數數,整整1萬元人民幣”中“小山似的”這個詞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說說你的理解。4.文中兩次寫到女兒流淚,第一次因為________而流淚,第二次因為________________而流淚。5.文章結尾寫到雕像碎了,“兩行淚水終于從女兒的臉上流落下來”,請分析一下“女兒”此時的心情。 參考答案 一、jī yǔn chà dǎi jiá 二、d 三、b 四、1.bc 2.a 3.c五、1.√ 2.√ 3.×六、(一)1.心理;責怪“我”;諒解“我” 2.“冷冷的”;烘托了“我”當時哀傷的心情。 3. c 4.選段著力運用心理描寫,揭示了大人的狹隘、重財輕義,不珍惜孩子的感情,對孩子心理的傷害。 (二)1.躡手躡腳;朦朦朧朧;向往已久;忐忑不安;疲憊不堪 2.文中插敘了母親為女兒上學籌集1萬元錢。 3.既表現了1萬元來之不易,又表現了這錢凝聚著母親的心血。 4.感激:委屈 5.表現了母親對女兒的不理解,同時也表現了女兒的傷心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