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在時報廣場》教學設計4
目標知識和能力
1.復述課文,積累語言。
2.理解文中形象的含義。
3.通過片斷練習,培養學生想像力,提高寫作水平。
過程和方法
在閱讀、思考、發言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精神;在寫作訓練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感悟到:真摯的友誼能幫助人戰勝生活中的種種苦難,驅散心靈上的烏云,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重點
學習童話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設計曲折動人的情節。
難點
1、借這篇童話來了解美國風情。
2、理解切斯特成功后卻要回鄉的原因。教學突破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相關聯系。促進思維。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請同學們談談你在課前查閱資料所了解到的關于美國的風土人情。
2.請同學們結合圖片,以“你對美國知多少”為話題交流舊知。學生交流時盡量圍繞“流浪漢”、“流浪歌手”、“美國貧民”幾個關鍵詞
3.導人:有一天,一只蟋蟀意外地來到了紐約,從此改變了它的生活和命運,它會有一段怎樣的經歷呢?它會適應紐約的生活嗎?
二、梳理課文情節
1、字詞積累:
喧鬧 憂郁 污垢 陶醉
彌漫 漣漪 縈回
孤苦伶仃 家喻戶曉
2、 自由朗讀課文后,指導同學們以蟋蟀的口氣(第一人稱),按順敘的順序來敘述這只蟋蟀的遭遇。
朗讀課文,并思考討論如何將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如何按順敘來復述課文。采用小組復述的方法,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補充。使所有學生都得到鍛煉。
參考提綱:
“我”在鄉下的生活、“我”是怎樣來到紐約的、“我”在紐約的主要經歷:
結識朋友——啃破鈔票——意外失火——演唱成功
三、分析主人公
1、課文中塑造了哪些形象(角色)?且各有何特點?
2、作者要借助這幾個形象,表達什么思想感情?(指導學生各抒己見)
友誼助人渡難關,真情促人獲成功。一個鄉下的蟋蟀偶然問來到了繁華的大城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沒有著落。是馬里奧收留了他,使它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壞美鈔而遭到禁閉時,塔克解囊相助。他的成功更是完全來自真情。
3、組織同學們交流積累的有關友誼的名言。并說明哪句能借過來描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每人說出一條關于朋友的名言)交流名言。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在家*父母,出門*朋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等。
四、本課小結
一個鄉下的蟋蟀偶然間來到了繁華的大都市,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生活沒有著落,是馬里奧收留了切斯特,使他有了安身之所,是塔克和哈里使切斯特不再寂寞,在切斯特因咬壞美鈔而遭禁閉時,是塔克解囊相助使他重獲自由。一個一無所有的鄉下“人”,想要在大都市里生存下來已屬不易,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更是談何容易!可是來自鄉下的切斯特卻成功了。他的成功完全來自真情。寫蟋蟀成功,作者用了大量的側面描寫,請同學們抄寫下來,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