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7
。▽W生對這一部分內容可能感到陌生,甚至產生疑惑。例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學生的貪玩逃學等。解決這些問題可能不是重點,但卻是難點。教師要正確地加以引導,要從兒童的視角,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讓同學們提出質疑,然后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重點問題(教師備案):
a、怎樣理解學生的提問和先生的態度?
b、作者為什么要寫學生貪玩逃學的情節?
c、作者對三味書屋的感受是什么?
d、本文對比的作用是什么?
2、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學生提問說明好奇,有求知欲望,應予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絕回答,這是因為學生在不合適的時間提出了不相干的問題,違犯了教學秩序和師道尊嚴。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的弊端,應予否定。
b、游戲是孩子的本性,總是要表現出來的,但在課堂上貪玩甚至逃學,一般地說來是不允許的。但課文旨在從側面表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陳舊,學生對此不感興趣。
c、與百草園的自由快樂相比,三味書屋顯然是太受約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應看到,孩子們也能隨先生有板有眼地學習,并不抵觸,況且也有游戲的樂趣。
d、對比的作用主要是為了突出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表現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也應是本文的主題所在。
三、體驗與反思
。ㄒ龑W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1、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2、你喜歡什么樣老師?與“先生”相比,你更喜歡自己身邊的哪一位老師?
3、你認為游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ń處熆梢龑W生進行適當的討論,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三、教師小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兒時生活的一段美好回憶。毫無疑問,這里有他的喜怒哀樂,有他成長的足跡。這段生活經歷對魯迅先生的人生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我們要像魯迅先生一樣,保持兒童純真活潑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進取心。今天,時代變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也變了,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應當為之一變。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把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寫一段對自己的發展產生過影響的生活經歷。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