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董宣執法》、《包拯》、《岳飛》備課參考
<2>妻子:古義是兩個詞,即妻子和兒子。
<3>被:一處解作“蓋,覆蓋”,一處解作“被子,棉被”
<4>由是:從此。
第二篇《包拯》
1. 解題: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敘述了包拯的生平事跡。
2. 結構與內容:全文有五段,各段敘述人物的一個方面的事跡。
<1>寫包拯任職在長天縣時,審理盜牛舌一案,表現他為官機智,明察秋毫。
<2>寫他在端州做知府時,不私占一塊端硯,表現他為官廉潔。
<3>敘述他出使契丹,表現他巧言善辯,不辱使命。
<4>敘述他在代理開封府尹時,改革舊制,表現他為官剛正,執法嚴峻。
<5>敘述他生活態度和對子孫的要求,表現他克己奉公守法的美德。
3. 中心:本文記敘了包拯的生平事跡,特別是他為官的水平和官德,展現了一個剛正廉潔,執法嚴峻,不畏權貴,克己奉公的封建社會的清官形象,歌頌了他的美德。
4. 特點: ①各有側重,中心集中 。②詳與略、正面與側面互相配合。
5. 特殊詞語:
端硯:是端州出產的一種名貴的硯臺,與湖筆、徽墨、宣紙齊名。
第三篇《岳飛》
1. 解題:本文節選自《續資治通鑒•宋紀》,文章選取了岳飛一生中的幾個片段,贊揚他的高貴品質。
2. 結構與內容:全文一大段,分為三個層次:
<1>從“飛事親至孝”至“天下太平矣”:寫岳飛至孝至忠。
<2>從“師每休舍”至“闕一不可”:寫岳飛治軍有方,軍隊所向披靡
<3>從“每調軍食”至“何功之有”:寫岳飛關心百姓和將士的疾苦。
第一層和第三層寫得較簡略,第二層是詳寫,是重點,從五個方面來表現岳飛的高尚品德:
a. 嚴: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b. 信:有頒犒均分,秋毫無所犯。
c. 仁:卒疾親調藥,將亡育其孤。
d. 勇:善以少擊眾,岳家軍難撼。
e. 智:謀定而后戰,猝遇敵不動。
3. 中心:這篇文章選取了岳飛的幾個生活片段,寫他上孝父母忠皇帝,下愛百姓將士,治軍嚴、信、仁、勇、智,贊揚了他愛國盡職的高貴品質。
4. 特點: ①詳寫與略寫結合,重點突出。②正面與側面呼應,富于變化。
5. 特殊詞語:
或:有的人,這是古義,不同于今義的“或者”。
何功之有:本應是“有何功”,疑問代詞做賓語前置,表示強調,之是助詞,表示賓語前置,這個句式在《陋室銘》一文里學過。
6. 重點語句:書后習題三的五個句子。這幾個句子都是岳飛說的話,反映了人物的高貴品質,也是文章的樞紐句。第一句體現他忠君,第二句體現他愛國,第三句表現他治軍有方,第四句體現他愛民,第五句又表現他謙遜。
【模擬試題】
(一)常識填空:
《董宣執法》,又名( ),選自( )作者( )是( )朝( )家,字( ),順陽人。并稱為四史的是( )( )( )( )。文章題目反映了人物的( )性格。《包拯》一文選自( )作者( )是( )代的( )家,蔑里乞氏,字( )。包拯,字( ),廬州( )人,是( )朝的清官。《岳飛》節選自( )作者( )( )代的( )家。岳飛,字( )是( )朝著名的( ),( ),他留下的千古名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