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數字雜說》
b.畫出該部分的中心句。
c.查詞典,弄清"占星術"的意思,由此推出"占數術"一詞的意思。
d.熟讀最后一段,舉出"占數術"的兩個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⑦小結遷移。
a.簡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內容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b.完成后面的練習題。
c.寫一篇學習心得,內容可包括以下一項或數項內容:①數字發展過程給我的啟示;②總分式的說明結構有何好處;③科普小品的語言特色;④列出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各五個。
(解說:上述自讀程序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與部分、面與點不斷交錯結合的過程,符合認識規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讀點撥】
1.背景說明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課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占數術",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2.總體把握
①課題《數字雜說》中的"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說明的,正好對應。
②結構上的總體把握詳見前面"自讀導言"中的"解說"部分,不再重復。
③第二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路程。"第三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之妙遠遠不局限于數字王國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記憶,便利交談。......更何況它在文化生活中還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為:"然而,數字卻也有自己的苦惱,本來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總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大量使用成語;科學精神的體現。
②難點:對古代各種記數法的理解;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占數術",即通過數字來推斷吉兇的方法。
(解說:本處點撥主要針對"自讀程序"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而發。)
【自讀思考】
1.把課題換成《數字趣談》或《數字解說》,行不行?為什么?
2.把課文第1段放到最后,行不行?為什么?
3.把課文第1段中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分別換成"歷史、趣味、不足"三個詞,行不行?為什么?
4.用課文中的成語造句。
5.模仿課文最后一段的句式,以《少數人不講公共衛生》為題,寫一段話。
6.若要寫一篇科普小品《月亮雜說》,請列出寫作提綱,并寫出第1段。
7.依據第二部分內容,填寫下表。
數字的發展過程
時間 地點 創造者 稱謂 主要內容 評價
數字的發展過程 時間 地點 創造者 稱謂 主要內容 評價
參考答案:
1.換成《數字趣談》也可,切合文意。換成《數字解說》欠妥,學術化了。
2.不行。因為本文知識性強,內容繁多,開頭不加以概括,讀起來難以把握內容。
3.不行。那樣就枯燥乏味了。現用擬人手法,更符合科普小品的特色。
4、5、6.(略)
7.所填入的答案依次是:第一排:4000年前--地中海東岸--腓尼基人--字母表--用字母代替數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征,然而不方便。第二排: 2000年前--地中海周圍及歐亞非三洲--古羅馬人--羅馬記數法--羅馬數字。第三排:2000多年前--印度--印度人--阿拉伯數字--1、2、 3、......、0--非常方便,傳遍全世界。第四排:7000-5000年前--河南(半坡)--中國人--中國數字--一、二、......十,百,千--獨特而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