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驢》同步練習1
《黔之驢》第一部分:
1、給加點詞注音。
黔之驢( ) 窺之( ) 虎大駭( ) 遠遁(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船: )
②至則無可用(則: )
③龐然大物也(龐: )
④稍出近之(稍: )
⑤虎大駭,遠遁(駭: )(遁: )
⑥以為且噬已也(且: )
⑦益習其聲(益: )
⑧益狎(狎: )
⑨技止此耳(止: )
⑩乃去(乃: )
3、下列說法不準確的一項是( )
a、“跳踉大 ”從動作、吼聲兩方面表現虎的勇猛兇狠。
b、“終不敢搏”寫出老虎的謹慎。
c、本文的題目表明了作者諷刺意圖指向是那些外強中干的上層人物。
d、這篇寓言生動形象,成功刻畫了人格化了的驢和虎的形象。
4、選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計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貴州這個地方本沒有驢,有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進一頭驢來。
b、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
慢慢學習它的叫聲,又試探地*近它,在它周圍走動,但終究不敢向驢進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過如此罷了。
d、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咬斷驢的喉嚨,吃光它的肉,然后才離開。
6、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的意思,這個成語是 。
7、填空:
本文作者 ,是我國 代文學家。他和唐朝的韓愈同列 之列。
8、解釋下面每組中指定的詞。
①然:龐然大物( )
然往來視之( )
②因:虎因喜( )
因跳踉大( )
③去:乃去( )
西蜀之去南海( )
④耳:技止此耳( )
無絲竹之亂耳( )
9、成語黔驢技窮形容 。
10、本文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11、本文用“黔之驢”為題目,有什么含義和寓意?
第二部分:
薛譚學謳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12、解釋下列帶點的字、詞。
⑴未窮青之技(窮: )
⑵秦青弗止(弗: )
⑶自謂盡之(謂: )
⑷乃謝求反(謝: )
⑸于:①薛譚學謳于秦青( )
②餞于郊衢( )
⑹之:①未窮青之枝( )
②自謂盡之( )
1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薛譚乃謝求反
14、在下面的括號內,補出句子的省略成分
⑴遂辭( )歸 ⑵餞( )于郊衢
⑶( )撫節悲歌 ⑷薛譚乃謝( )求反
15、填空。
⑴請結合短文內容,解釋題目:
⑵薛譚為什么“乃謝求反,終身不言歸”?
⑶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黔之驢》答案
1、略 2、①用船②卻③大④漸漸⑤驚懼;逃走⑥將⑦更加⑧親近而不莊重⑨只,不過⑩才 3、c 4、b 5、b 6、黔驢技窮 7、柳宗元;唐;唐宋八大家 8、⑴……的樣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離開;距離⑷罷了;耳朵 9、略 10、看問題不能只看重表面而不注重實質。 11、本文含義:諷刺無德無能、仗勢欺人、外強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結局。寓意:貌似強大的東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12、⑴窮:盡,這里是完全學會的意思。⑵弗止:不挽留。⑶謂:認為,以為。⑷謝:謝罪,道歉。⑸①向,跟著;②在。⑹①的;②代技藝。 13、“反”通“返”,歸,回去。 14、⑴青,或秦青⑵薛譚⑶秦青⑷于秦青 15、⑴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⑵薛譚面對秦青的高超技藝,自愧不如,快心潛心學習。⑶說明學無止境,如果淺嘗輒止,則達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滿,持之以恒,努力進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