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案
一、 教學內容:六、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二、教學要求: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2、學習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語言。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1)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2)記敘的感情色彩。2、難點:(1)兩相對照的結構特點及其過渡。(2)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的理解。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第一課時(一) 導入新課1、導入: 童年如歌如畫。它像一支動聽的歌,陪伴著我們走過人生的歷程;它又像一幅美麗的畫,展示著人生的繽紛。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特別是由家庭生活轉向學校生活這段往事,尤其令人懷念,這時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種子撐起毛絨絨的小傘離開母親的懷抱,到大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天地一樣,包含著依戀、向往的純真情感。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他四十六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這段往事,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純真、質樸的思想感情。板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 選自《朝花夕拾》2、作家作品簡介: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選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這個集子的名稱就很有藝術性,“朝”本來是指早晨,這里指童年;“夕”本來指晚上,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1 3、解題:①齊讀文章標題,它點明了文章寫哪兩個地方的生活?明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②“從……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順序記敘的?明確: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記敘的。1(二) 初讀課文(25’)1、全文共24個自然段,記敘了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許多趣事。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魯迅的同學,你在那種情境下最喜歡做哪些事?為什么?(課前預習題目。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事情說,但要求說出趣在何處。)(生答略)2、花5分鐘整理自己的思緒。請同學上講臺交流,注意:要說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三)分析課文第一自然段齊讀第一段[要求]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訓練學生感受重點詞語能力,學習概括方法)[引導](1)這段文字包含幾句話?(兩句)(2)第一句重點詞語是哪個?(百草園)(3)第二句重點詞語是什么?(樂園或是“我”的樂園)(4)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板書: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揣摩]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代漢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明確:不矛盾。“似乎”和“確鑿”連用,貌似矛盾,其實正是作者用詞準確之處。“似乎”是因為時間已經隔了七八年,對下面“確鑿”的斷定有些躊躇;“確鑿”是寫此文時,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斷定的。再齊讀第一自然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