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案
戀戀不舍的稚態(tài)和依依惜別的深情。 (略)(六) 分析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1、仔細默讀課文第二部分,說說這一部分再現(xiàn)了“我”在三味書屋讀書生活的幾件事。板書: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明確:①提問“怪哉”一蟲的事;②到三味書屋后面的園里去自尋樂趣;③師生讀書的場面;④學生做游戲,畫畫兒。2、通過這部分的閱讀,你覺得壽先生是怎樣的一位老師?為什么?明確:壽先生是一個“極方正,質(zhì)樸,博學”“淵博”的人,他比較開明,對學生嚴而不厲,甚至是嚴而可親。(略)3、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怎樣?明確:三味書屋用的是當時通行的教學方法。老師教,主要是用個別教學的方法,把學生叫到自己身邊聽講,就是課文中所說的“上生書”。學生主要的學習方法是朗讀。但有一些陳腐、艱深的東西,不管學生懂不懂,一律叫學生朗讀、背誦。6 那么,魯迅希望有一種什么樣的兒童教育?明確:魯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種滿足兒童求知欲望的、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地發(fā)展的教育。除了學習書本外,比如還要讓兒童到大自然中去進行各種活動、給兒童講故事等等。(七)總結(jié)全文童年是一個人的清晨,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視“夕拾”的“朝花”。課文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比照(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縛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內(nèi)容。(八)布置作業(yè)1、背誦第二自然段解決書p 50課后“探究練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