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有講有練
譯文:沒有結果,最終尋找生了病。
8.簡答:
①《桃花源記》是以什么為線索行文的?
②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二、同步解讀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9.“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體現了桃花源人 。
10.“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的原因是 。
11.寫出桃花源人對陌生人驚異的一句是 ,顯示桃花源與世隔絕久遠的一句是 。
1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請根據上下文推測一下,漁人都講了些什么?為什么桃花源人聽了會嘆惋?
13.“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14.漁人離開桃花源后,“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后來卻“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的原因是( )
a. 漁人“志”得不準,所以難以尋找。
b. 讓人覺得桃花源似有似幻,暗示桃花源是虛構的。
c. 照應開頭“異”字,進一步渲染了神秘色彩。
d. 暗示桃花源所處的位置太隱蔽,是難以找到的。
15.陶淵明生活在一戰(zhàn)亂頻繁、社會黑暗的時代,他為什么卻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社會現實相對立的美好境界?
三、美文賞讀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揭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手?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6、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①亦不詳其姓字 詳:
②既醉而退 既:
③親舊知其如此 舊:
④以樂其志 樂: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亦不詳其姓字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b、因以為號焉 以樂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無懷氏之民歟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18、請把“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和“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兩個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
②
19、本文寫了五柳先生哪幾方面的愛好?請摘錄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