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項令》導學平臺
課 標 要 求1.熟練朗讀課文,掌握重點詞語含義,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3.學習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
4.理解古代“法”與“執法”和現在的“法”與“執法”不同。
5.培養公正、廉潔的品質,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學 法 點 悟]
1、學習過程中應注重通過誦讀來加深對文言字詞、句子的理解;借助課文注釋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時可通過新舊知識相融合,學習寫作方法;古今社會生活相聯系,通過對問題的探究,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
2、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
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即用現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來翻譯所提供的文言語句,做到文通字順,簡明規范,暢達流利。我們知道翻譯的基本要求是 “信”、“達”、 “雅”。 信——要求準確表達原文意思,不走樣,不漏譯,不錯譯;達——要求譯文明白通暢,無語病;雅——要求譯文用詞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以直譯為主,以意譯為輔,關鍵要確切地表達原文原意。但實際操作起來情況比較復雜:如果詞義古今對應的,語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譯就行了。關鍵是另外一種情況,如詞語古有今無,成分缺這少那,就需運用現代漢語多方面知識,并且體現現代漢語“規范、清晰、連貫”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意譯。意譯不等于臆測大意以遮掩無知。
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要求考生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對常用的26個文言虛詞,直至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語、文言修辭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達現象,都有個準確把握。二是從宏觀上講,善于聯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切忌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應當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來翻譯文言句。
在完成文言文語句翻譯時要注意按照“留、換、補、刪、調、貫”六字法進行。留,指凡朝代、年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皆保留不動;換,將單音詞換成現代漢語雙音詞,將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后的詞,將通假字換成本字……凡該換的,一律換之;補,即補出古代簡練說法所省略或隱含的內容,特別是對省略句;刪,指刪去那些無意義或沒有必要譯出的虛詞;調,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貫,指文言句中帶修辭格的說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據上下文靈活、貫通地譯出。語句翻譯完成后,再回頭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漏譯,語句是否通順。
[整 體 感 知]
本文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文中通過記敘“董宣執法”的故事和董宣去世后家中貧困景況,從正、側面體現了董宣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廉潔的高貴品質。課文雖不長,但主次協調,正面、側面呼應,行文活潑,富于變化。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分析人物形象及寫作特點。
[疑 難 解 析]
質疑:課文主要記敘了幾個故事來表現人物? 那么課文又是怎樣記敘故事的呢?請你找出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
解惑:本文是重點記敘一件事,來突出董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