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說課稿
不同尋常的火柴
火柴,在現實生活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這七根火柴,卻是極不平凡的,因為它們是一位紅軍戰士用生命換來的。
在一九三五年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上,在西部茫茫的大草原中,那位生命垂危的戰士,把火柴夾在黨證里,藏在腋下,托付給戰友,帶給部隊以溫暖和光明,自己卻永遠地躺在了冰冷的草地上。
這火柴,映照著戰士的耿耿丹心;這火柴,折射著戰士的奉獻精神;這火柴,熔鑄著戰士的無限忠誠!
3、關于文章的人物形象,我設置了“為英雄塑像”版塊(解決目標二、目標三)
(設想)通過此版塊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掌握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能力[能夠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體驗感情[評價人物形象的意義,學習他們的精神],提出方案[促進思維開放,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過渡)如果你是一名雕像家,要為主人公塑一尊雕像,你將選取哪些鏡頭?請談談自己的構思和理由。
(內容)
①本文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還是盧進勇?
學生討論后明確:
a.判斷誰是主人公的標準不是看著墨的多少,而是看誰最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b.無名戰士是本文的主人公,因為他用生命保護了“七根火柴”,體現了對黨的無限忠誠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c.盧進勇是事件的觀察者,是線索人物,主要起襯托無名戰士的作用。
②文中寫到無名戰士的哪些細節感動了你?你有什么話想對作品中的人物和大家訴說?
a.外貌描寫(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用“勾畫圈點法”——勾畫出關鍵句子,圈出關鍵詞語,適當點評,然后交流。)
聲音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臉色怕人(烏青),眼眶深深塌陷,眼睛努力地閉著,喉結一上一下抖動著,
嘴唇干裂,胸口冰冷,手指僵直……
教師點撥:寫聲音,可見無名戰士身體的衰竭;寫外貌,更突出他生命垂危,處于極度的痛苦之中。(導入下一環節)他忍受著折磨,竭力點燃自己體內的微弱的生命之火,是為了什么?
b.動作、語言描寫(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片段,然后談體會。)
指火柴:好大一會,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積攢最后的力氣,唯愿將七根火柴交同志帶給部隊。
看火柴:(黨證)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
——火柴“干燥”來之不易;“火焰”的比喻贊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精神。
數火柴:(那同志)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五……”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
——對火柴的珍視,每根火柴都是無名戰士用生命保護下來的。
交火柴:(那同志)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了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