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 積累文中出現的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2)訓練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背誦全文。
(4) 學會正面與側面烘托的寫法
(5) 能理解本文條理清晰的結構,首尾照應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 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意
(2) 學生合作交流質疑問難,教師點撥,提高古今漢語的轉換能力。
(3) 通過演讀,體會具體生動的側面描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悟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設想:
1、 教學重點
(1) 學習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2) 理解清晰明了的結構層次
2、 教學難點
品味具體生動的描寫,把視覺文字轉化為聽覺并加以想象場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錄制洛桑學藝的錄音帶或其他的口技錄音
學生準備:查閱口技的相關資料,交流預習中的問題
教學方法
質疑法,演讀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互動設計
第 一 課 時
(一)情景導入: 聽洛桑“表演”激趣,導入新課
請學生概括什么叫口技?你能表演一段嗎?這節課看聽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你一定會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導學過程;
1、 整體感知課文。
(1)聽錄音朗誦《口技》,正字音。
(2)教師朗誦《口技》,對“少頃”“許許”等多音異讀的字,有意讀錯。引起學生的注意。
(3)學生齊讀——個讀——分段讀。生生評價,教師糾正讀音。
2讀通文意
(1) 結合課下注釋,在小組內口頭交流翻譯。
(2) 質疑問難。生生,師生交流難詞難句。
(3) 以“讀《口技》我仿佛聽到或看到——”的句式說話。
(4) 齊讀全文
3自讀探究:
(1) 口技人表演的故事有哪幾個場面?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
(2) 你通過哪些詞語判斷了解情節發展的?
(3) 師生對話,教師點撥。
(4) 教師出示表格,學生對照找出三個場景的相關內容,在書中圈點勾劃。并分析聲音的特點
場景 聲音種類 聲音特點 作者議論 聽眾反應
夢中驚醒 遠近、外內小大、分合
漸入夢鄉 大小、密疏
火起百象 少多、簡雜
(5) 教師小結
聲音由小——大——小——大,由簡單到復雜。一張嘴能模擬這樣的千態百象,真讓人難以置信。技藝真正的高超。
(三) 課堂總結:
1、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