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教學設計
找出你認為最形象、精練的語句,反復品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2、重在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情感:
分小組討論,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再讀課文。例如:
⑴“想望”這個詞就要讀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時由于“隱秘”的限制,因此讀的時候要盡可能的讀得輕一點。
⑵“哭著回來”則要讀出“我”的傷心。
⑶“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既要讀出“我”的失望,同時還得讀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四、拓展閱讀
高爾基《海燕》,聽配樂文朗誦,比較兩首詩中的意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和哲理,并思考對現實生活有何關聯之處。
五、布置作業
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提示:這個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澀的;可以是寧靜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開朗的,也可以是陰郁的……
(本題是結合課文的練筆。“提示”表明“大海”不一定象征理想,這樣就拓寬了思路。最容易寫的還是第一次到海濱旅游,可以寫對大海的向往,到海濱終于見到大海的心情,寫大海無比壯闊的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