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五、作業: 抄寫字詞 完成學探診第六課1-8題第2課時一、語段賞析哪些詞語最能表現文章的主題? ( 同學自讀課文,然后小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點是賞析語言。) 二、語言運用 1、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2 、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說“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系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說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三、質疑和交流:1、 學生質疑,互相交流。教師積極引導,生生互動。 2、 談談學習本課受到的啟發。 言之成理即可。 3、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獲。 四、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五、作業:1、完成學探診第六課10-15。 2、仿寫練習: 例句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板書設計: 理想(流沙河)脈絡: 總----第l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 分----2、3兩節 “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 “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 “理想的人生意義”。 總----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教學反思:初一學生讀這首詩,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他自己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也需要聯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多讀,多理解基礎上的有感情的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