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的石井攔 形狀 蟋蟀在這里——
——的皂莢樹
3、齊讀第二節(jié),思考:重點寫的是百草園的哪個位置,用什么句式來體現(xiàn)?
運用: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仿寫一段話。
4、拓展:(1)劃出表現(xiàn)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臺表演。 (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 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
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觀察表演者動作,要求用上系列動詞描述。
(七)、作業(yè):1 、抄錄課后所列字詞并用兩個成語造句;
2 、 比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課時
一、教學重點:
1、理解主題
2、運用聯(lián)系比較法,加深對生活對學習的認識
3、比較對照手法的仿寫
二、教學步驟:
(一)檢查:1、聽寫并用畫線詞造句:菜畦 鑒賞 確鑿 臃腫 輕捷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2、為多音字注音并組詞:攢 ( ) ——拗 ( )——
( )—— ( )——
3、口答有關(guān)魯迅知識
(二)指名讀過渡段,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練習二(2)推測原因之多,說明了什么?
明確:襯托對百草園的難舍之情。
(三)細讀寫三味書屋生活的部分
1、討論:哪些內(nèi)容形成了對比,說明了什么?
如:(1)玩耍時與讀書時不同氣氛;(2)師生讀書時不同態(tài)度。
2 、質(zhì)疑問難:為何寫學生讀的文字沒加標點,先生讀的加了標點?
明確:學生沒讀懂,說明所學內(nèi)容脫離學生實際。
3、延伸:有無獨到發(fā)現(xiàn)或新的感悟?
(四)總結(jié):歸納中心,完成練習一,交流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1、比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說說有何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