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導學案
材料一:
“中國月文化”資料采集卡!
類別:借月抒情詩編號: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唐•李白)
無言上西樓,月如鉤。(南唐•李煜)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
材料二:
中國上古時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習俗。唐代賞月十分盛行,將中秋節定為固定節日;兩宋時期形成了中秋吃月月的風俗,取“人月共圓”之意。這一風俗延續至今。
(l)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2)請為“中國月文化”主題探究活動擬一則宣傳語(要求至少用一種修辭方法)
課后提高
一、積累與運用
1.識字書寫。
中國未來空間站命名為“天宮”。這是一個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名字,寄托了中國人對浩瀚宇宙的無限chōn gjǐn g。中國于XX年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XX年發射的“神舟九號”飛船已承載著我們的飛天夢想,莫定了我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 (l)按部首查字法,加點的字“郁”應查_______,讀音為__________。
(2)請根據文段中的拼音寫漢字,并將詞語工整規范地抄寫在“田”字格內。
無限
2.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詩人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把對友人的懷念之情托付給明月。
二、拓展閱讀
閱讀下列短文,完成3一7題。
①人類對浩瀚無垠的太空向往已久。從嫦娥奔月的神話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記》,人們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們的想象中,太空是一個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現實世界里,太空絕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浪漫。進入太空,人類要面對的是險境而非仙境。載人航天飛行要解決的問題也遠不止是“高處不勝寒”。
②載人飛行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關是真空環境對人的影響。太空中沒有空氣,人體若裸露在真空中,將無法呼吸。如果宇航員的座艙、生活艙一旦泄漏氣體,很可能導致宇航員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個難關是來自太空強輻射的影響,這種太空強輻射包括太陽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輻射。太陽電磁輻射中的可見光和紅外部分主要影響航天器的溫度,會損傷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還影響高層大氣的溫度和密度,從而加重低軌飛行器軌道控制的負擔。高能粒子輻射則直接對航天器本身產生影響。高能粒子長時間圍繞地球運動,對低軌道航天器構成嚴重威脅。它們的輻射不僅損傷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會使航天器內部的太陽能電池、有機材料、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等的性能發生變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損傷。
④空間碎片和流星體是載人飛行要克服的另一難關。空間碎片又被稱為空間垃圾,是指廢棄的火箭或衛星的殘骸和它們因爆炸或碰撞而產生的碎片。它們與航天器的相對速度稍低于流星體與航天器的相對速度。它們始終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圍運動,因此出現碰撞的機會很多。空間碎片和流星體與航天器相撞,會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擊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機械損傷。體積相對較大的流星體和空間碎片,對人體和航天器的破壞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