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一單元教案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情境創設:海浪滔滔,海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遠離祖國,駛向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何時回到母親的身邊。作者揮筆寫下了這首《紙船——寄母親》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請同學配樂自由朗讀課文(讀前提出要求:1、學生們用心體會本首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2、劃出詩歌中學生認為應該重讀的詞語)
朗讀,思考
2
組織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停頓、如何選擇重音)
交流
3
教師范讀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創設:詩歌是一門濃縮的語言藝術。它凝練、優雅,令人浮想聯翩。將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詞擴展開去,都將寫出一首首動人的詩歌,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作者冰心在本詩中抒發了什么情感?
思考、交流
2
合作探究:
作者疊紙船的時候為什么含著淚?為什么除了愛還有悲哀?
第三小節最后一句中的“她”為什么不用“我”?)
思考、討論
3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
第三塊:拓展練習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創設情境:
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了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著作者的孤獨無依,象征著作者思念母親,眷戀祖國的一顆赤子之心。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來抒發你對父母的愛。
寫作,思考
2
組織交流、評價
交流
課后學習:
1. 自主學習《母親》,完成探究一。
第7課時《“諾曼底”號遇難記》
教學目標:
1、 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礎上簡單復述故事;
2、 能簡單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為。
課前學習:熟讀課文,進行批注。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樂,引起學生聯想,創設課堂情境。]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劇,為此人們進行了很多的藝術創作,從面產生了許多凄美動人、慷慨悲壯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來欣賞雨果的《“諾曼底”號遇難記》。
[請同學簡單介紹雨果,教師作適當補充]
欣賞,介紹
2
以競賽形式進行:五分鐘內通讀全文,合上書,回答投影片上問題:
1)“諾曼底”號是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出發航行的?
2)“諾曼底”號發生海難的原因是什么?
3)剛發生海難時,船上出現了什么樣的緊急情況?
4)在緊急情況下,船長哈爾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揮救人的?
5)這場海難的結局是什么?
朗讀,批注。
3
組織交流
思考,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導入:這個時候,船長出現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犧牲了。從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看書,做批注
2
組織學生發言
用四字短語來概括你心中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發表看法
3
討論:如果哈爾威船長既能救人又不舍己,豈不更好?他就沒有辦法救他自己嗎?船長死得值不值得呢?
思考,辯論交流
4
雨果的原著中,有這么一句“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制力的人”,讀完全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討論,交流
第三塊:拓展探究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注
1
欣賞《泰坦尼克號》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斷,然后討論: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現一個人的本色,誰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造就英雄業績,譜就英雄樂章,在泰坦尼克號沉沒之時,你認為有哪些人稱得上是英雄,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