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五種活動式教學設計
一、 學習目標:
1、把握課文線索,學習根據時間變化來描寫景物的特點。
2、鍛煉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的能力。
3、聯系上下文揣摩掌握重點詞義。
二、重點難點: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1、請教老師或查閱有關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2、搜集有關蒲松齡和《聊齋志異》的資料。
五、教學內容:
活動一:讀——初步感知
一、導語:“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痹S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壯觀的幻景;“山市”蜃樓你可能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這里,蒲松齡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奇異的圖畫……
二、介紹蒲松齡:
蒲松齡,字留仙,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文學家。他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早歲即有文名,多次參加省試,卻始終沒有考上舉人,到71歲才援例成為貢生。除中年一度在江蘇寶應做幕客外,都在家鄉當塾師,終身郁郁不得志。《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孤憤之書”。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它以談狐說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并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個人自瀆
①要求:結合注釋,讀得準、讀得流暢、讀出停頓、讀出情感。
②理解以下字詞:
孤塔聳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飛甍 歷歷在目 風定天清 一切烏有 直接霄漢 黯然縹緲 莽莽然 往來屑屑 或憑或立
2、小組競讀
要求:分組合作,設計美讀方案,讀齊、讀響、讀出滋味。
活動二:譯——確認理解
1、個人自譯
要求:對照注釋,疏通文意,圈點疑難。
2、同桌對譯
要求:互評互補,解決疑難。
3、全班共譯
要求:提出疑難,互問互答。
活動三:演——對照轉換
1、分組創設
要求:發揮想象,群策群力,編演話劇。
2、佳作展示
要求:選出最佳編演小組登臺表演。
活動四:評——鑒賞延伸
要求:
1、自由品評最佳表演者。
2、自由評說以下問題:
①本文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敘寫的?找出相應的詞語并作解釋。
明確:以時間為線索描寫山市的變化,詞語是:“無何”,不久,不一會兒!拔磶住,不久。“忽”、忽然。“既而”,不久。“逾時”,過了一段時間!百亢觥,突然。
②文中山市蜃景的變化可分為幾個階段,根據這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復述山市的變化過程。
明確:三個階段,即初起階段,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復述內容略。
③孤塔的底部在什么地方?周圍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樓嗎?城中街道怎樣?危樓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根據上述提示,以課文的描寫為基礎,展開合理的想像,用白話文擴寫山市變化的任何一個階段。(只選一個)字數不少于300字。
④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
(作為問題提出,是為了防止學生以訛傳訛,有正視聽之意,對所要描述的現象有一定的認識。答題核心:這是種因光反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
⑤請你對“山市”這一現象作出科學的解釋。
⑥請講一則你所熟悉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