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敘事
為了讓學生“悟情”,教師應善于營造寬松、和諧與安全的閱讀對話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自主閱讀和體驗感悟搭建寬闊的活動舞臺,真正把閱讀對話交流碰撞的時間和權利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地與課文進行對話。教師應設計開放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組織大家進行入情入境的閱讀交流和體驗感悟,在讀出作品所表達的情和意的同時,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進行多種維度、各種層面的閱讀對話與智慧互動。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寬容學生的不成熟、不完美,贊賞學生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性閱讀,努力使課堂閱讀和對話活動成為主要的語文實踐,使師生共同沐浴于一種至愛至誠、至真至美、和諧溫馨的人文光輝之中。
第三、教學評價“導情”。在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對話的過程中,教師精當的點評——課堂評價非常重要。教學評價正是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體現。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精彩的發言給予最大的鼓勵,對理解不是很到位或觀點出錯的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向正確的方向探索,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那些表面的、膚淺的、幼稚的思想向縱深處發展。課堂評價運用得精妙,對于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深化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升華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等方面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本堂課最后一個環節,學生聯系自己實際談自己的情感生活時,有不少學生不能理解自己親人對他的嚴格要求,教師適時的加以引導,讓學生對親情有了正確的認識。如學生三,他在說起自己的父親打他時,語氣中帶有埋怨,帶有不解。但老師對他提的問題:“你知道你爸爸為什么打你嗎?”引起了他的思考。在教師啟發下,他正確理解了爸爸對他的愛。相信他通過這一節課,對父愛、對親情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四、情境渲染“動情”。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創設一種藝術情境和情感氣氛,讓學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實現良好的情感體驗。各種新興媒體為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更豐富、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利用這些媒體,我們可以更好地詮釋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可以更自然地進行情感的滲透,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我的學生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的學習中,能夠如此“動情”,和背景音樂的恰當運用有分不開的關系。音樂是一種特殊而富有表達力的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音樂,可以為課堂教學創設一定的氛圍,調節學生情緒,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和表達力。但是,背景音樂或歌曲的運用要適時、適量,因為我們使用的音樂是輔助性的,不能沖淡主題。在使用之中,還要特別注意:(1)恰當選擇音樂。只有對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樂曲的思想內容作深入的分析,才能選擇出與教材思想內容緊密相關的樂曲、歌曲,才能顯示出兩者結合的威力,才能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相信我的學生通過這一課,他們對父母親,甚至對其他親人的感情都會有全新的認識,他們會更理解親人對他們的深沉的愛。(2)要針對教材本身,針對教學重點,把課文與樂曲、歌曲的內涵,有機地、科學對聯系在一起,(如《爸爸的花兒落了》與歌曲《父親》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3)恰當運用音樂。在什么時候使用,使用的次數,都要恰當。只要運用得好,就能獲得極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