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文復(fù)習(xí)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這座園子)門上的鑰匙是不會拿出來(打開門鎖開門迎客的。)
3.葆生叔同知瓜洲,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于園,于園主人處處殷勤地招待我們。
4.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
這座園子里沒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砌的假山。
5.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塊壘成的斜坡,(斜坡)高兩丈,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松,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夠到上面去,(這里)因為沒有空隙滿滿當(dāng)當(dāng)而奇特。
6.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后面的廳堂臨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極陡峭的溝壑,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頭仰望池塘中的蓮花反而(好像)在天上,(這里)因為空曠而奇特。
7.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yán)p,以幽陰深邃奇。
臥房的欄桿外面,有一條山溝盤旋而下,好像螺螄回旋形貝殼,(這里)因為陰暗深遠(yuǎn)而奇特。
8.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
再向后,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這座閣子)橫跨在小河上,閣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蓋叢生。
9.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
鳥兒在這里嘰嘰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坐在閣子里,(這里的境界給人)舒坦、碧綠、幽深之感。
10.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
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都是憑借假山而有名聲。(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到于園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四、課文內(nèi)容疏理。
1.《于園》節(jié)選自 《陶庵夢憶》 ,作者 張岱 ,字 宗子 、 石公 ,號 陶庵 , 明末清初 (朝代)文學(xué)家,著有 《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
2.清王士禛《瓜洲于園二首》詩:“ 于家園子俯江濱 , 巧石回廊結(jié)構(gòu)新 。
課文按照從前到后的空間順序來寫,文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有:前堂——后廳——臥房檻外——再后;著重介紹于園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遠(yuǎn)意境,抒寫作者游園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贊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藝術(shù)構(gòu)思。
3.給選文第二節(jié)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1)第一層:“園中無他奇,奇在磊石。”到“以幽陰深邃奇”寫于園奇在磊石。
(2)第二層:從“再后一水閣”到“頹然碧窈”寫水閣和四周的景色及感受。
(3)第三層:“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至于園可無憾矣。”說明瓜洲諸園亭俱以假山聞名的原因。
4.文章開頭交待園子主人的身份為“富人”,并強(qiáng)調(diào)只有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才能進(jìn)這座園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答:從側(cè)面告訴我們建園耗資巨大,強(qiáng)調(diào)園子不尋常,說明這次游園機(jī)會難得。
5.作者依次介紹了于園的哪些景觀?
磊石、大池、壑、水閣、假山
6.“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shù)棵,緣坡植牡丹、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為什么說前堂的石坡“以實奇”?
答:石坡“果子松數(shù)棵”沿坡“植牡丹、芍藥”,不留空隙,因此“以實奇”。
7.“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為什么說后廳“以空奇”?
答:后廳旁,一泓池水,池中建假山,池面浮蓮花,由下往上看,藍(lán)天、碧水、紅荷、奇峰,組合一種空靈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