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
補充資料《散步》的寫作契機(莫懷成)這篇文章的寫作契機,現在回想應該是兩個。第一個就是一次全家三輩四口人的散步,的確如文中所說: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陣才將母親帶上路……當時我兒子正上幼兒園,他叫“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也是真的。但是當時我們的笑,是為小家伙的出語機靈而興奮,像所有年輕的父母一樣,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過人之處——你看他小小年紀便懂得歸納,將來豈不是個哲學家?第二個契機則較有理性色彩。我與來西南政法學院進修中國民事訴訟法的美國漢學家柯爾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異同進行淺層次的交談。出我意料的是他對中國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將其拆開,反對悌,而對孝卻大加贊揚,說中國人的尊老愛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說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這個,全世界數中國人做的最好,云云。他還同我一起看我國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說這種“由政府出面的召集,全國像一家人來過年的事,在美國是不可想象的”。我們自己丟掉的,發達國家的人卻拾起來,如獲至寶,這使我感慨不已,開始重新正視這分看起來很陳舊已無什么油水的民族遺產,寫作的念頭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