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
散步
教學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3、 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著濃濃的親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孫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讓我們看到他們家人之間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心里頓生出許多感慨。今天我們就學習莫懷戚的文章《散步》(板書課題)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朗讀課文,復述文章故事情節。
理清一條線索(談整體感受,可展開,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勸母親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決定委屈兒子;
(5)母親卻依從了孫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親和兒子。
2同學們從文章字里行間讀出了作者什么情感?(親情)
三細讀課文,研討課文內容。
這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也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邊。但作者卻能通過這件小事,把一家三代四口人的性格特征很好地反映出來。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能夠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質的句子。
1、學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句子。
2、多媒體展示:從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_____(誰)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質)。
“我”:孝順老人,不溺愛孩子;(“孝”字的演變)
“我”的妻子:賢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親: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我”的兒子:懂事、聰明、活潑。(假如你是兒子,你從這件事中獲得什么啟發?——孝順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愛的教育盡在不言中。)
3、他們四口人組成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這是一個互敬互愛的和諧、充滿愛的家庭(和睦)
四、再讀課文,探究課文主旨。
這個散步的分歧,最終在一家三代四口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關愛中解決了。于是他們共同走向了那條開這金色菜花、長著整齊桑樹、閃著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下面我們齊讀文章6、7、8自然段,重溫那解決分歧,走在小路上這溫馨的一幕。
1、 提出疑問:為什么作者要安排“我“負責背母親,妻子負責背兒子?這樣安排有什么目的?想告訴讀者什么深層含意?
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內容,理解“傳承的關系”。
2、 “我“和妻子是怎樣背著母親和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
3、 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句中的“整個世界”?
中年人作為家庭的頂梁柱,一方面要承擔老人的幸福,贍養老一代;另一方面要好好照顧孩子的生活,撫養下一代。所以中年人肩上是一份重大的責任。而這份責任是從老年人身上接過來
五、體驗親情
設想一下, 晚飯后,如果你們一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想看戲曲,爸爸想看足球,媽媽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手中,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又該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