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學設計
【背景】本人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對親情,友情都有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理解?吹缴⒉竭@一課,覺得它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心田,能夠洗濯我們麻木的心靈。它的文字含蓄而優美,意境寬廣而深厚,雖是簡單的一件小事散步,卻真正能喚醒沉睡的親情的細胞。
我選擇這一課的最大原因是現在有很多的單親家庭,常常聽到學生抱怨親情的冷淡,不知道親情到底在那里,我就想讓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體會到親情不是轟轟烈烈的,不是狂風暴雨似的,它如同和風細雨,慢慢的滋潤著每個人的心靈。同時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親情,特別是家中的父母正在承受著維護親情的巨大使命。
本著美好的愿望,希望學生通過這一課會真正的體會到親情的力量,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孝敬父母,我精心的準備了這一課。
【設計理念】
1、課堂以學生為主,教師轉變角色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2、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體會“我”一家人濃濃的親情,培養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3、感受親情,理解中年人的責任感以及生命傳承得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創設情景
1、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
2、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課文的主要)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三、合作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
⑴通過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蔽倚r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⑵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