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期末專題復習資料整理6
3、見課文注釋
4、目似瞑,意暇甚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骨已盡矣,而兩浪之并驅如故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屠懼,投以骨 復投之
5、遇狼 懼狼 御狼 殺狼 發展 高潮和結局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7、 放棄了妥協的思想,認清了狼的貪婪的本質;能抓住最佳時機
憑借自己的勇敢智慧
8、記敘和議論
狼貪婪,兇殘,狡猾的本質
狼再怎樣狡詐,都敵不過人的智慧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9、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狼狽為奸 杯盤狼藉 狼煙四起
三課外古詩賞析
2、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