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全冊2
⑤只有落難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這個問題要啟發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比較閱讀
4、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主題、安排情節、表現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
②在情節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為壞事;《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③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情況處理。
5、體驗與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③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6、小結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7、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②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三、信息反饋:
9 、我的信念
一、教學目標
①理解課文內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實而富于哲理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
①梳理課文內容。
②歸納居里夫人的人格特點。
③品味平實且富于哲理的語言
三、課前準備
①預習課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關資料。
③教師準備居里夫人的掛圖。
四、教學設計
1、導入
同學們,說起居里夫人,我們大都知道她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推動了核科學的發展。但關于她的人格,也許我們知道的并不多。愛因斯坦曾說過:“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的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今天我們來學習居里夫人的自傳體散文《我的信念》,或許對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2、范讀課文
3、疏通文意,品味語言,識記字詞。
4、梳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