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夢溪筆談》二則
在聲學方面,用紙人顯示聲音的共振,是沈括的一個發明。古代的琴(或瑟)上,都有宮、商、角、徵、羽、少宮等弦,其少宮、少商分別比官、商高八度音。他剪了一個紙人放在少宮或少商弦上,彈動宮弦或商弦時,在相應的少宮或少商弦上的紙人就會跳動起來,而彈其他弦時,紙人則不動。用兩只琴(或瑟),將紙人放在一只琴的弦上,彈動另一只琴時,相應的弦上的紙人就會跳動。沈括將這種情形統稱為“應聲”,并指出這是正常的規律。沈括在聲學上還提出了“虛能納聲”的見解,即將牛革箭袋放在地上當枕頭,“附地枕之,數里內人馬聲,則皆聞之”。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來,這是由于地面下傳來的聲波能量衰減小,而箭袋的空腔起了集聲作用的緣故。此外,他還研究了古樂鐘的發聲、古琴的制作和傳聲等。
二、通讀文本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談論,疏通文本的大意。有疑問請小組長紀記錄,有學生或老師來解釋。對于難字、句加以點撥。
(如:方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莊稼。方,正、正在。為,成為。害,危害。千萬蔽地:成千上萬,遍地都是。蔽,遮蓋。悉:全、都。皆:全、都。歲以大穰: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歲,年成。以,因。大穰,莊稼大豐收。)
(又如:布:鋪、排。 故如此:所以這樣。貽以金釵:即以金釵貽(之),把金釵送給她。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但,只。訖,終了,完畢。實,使堅實。人皆伏其精煉:人們都佩服他的高明。伏,通“服”,佩服。其,他。)
三、賞析文本
1、結合“探究、練習:一”,討論作品意義
提示:《以蟲治蟲》反映了我國古代利用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消滅蟲害的情況。這種方法不僅促進農業增產,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在今天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
2、結合“探究、練習:二”,討論本文在人物刻畫上的特點。
提示:
《梵天寺木塔》寫人著墨不多,卻很生動。工匠的“密使其妻”和喻皓的“笑”都很傳神的表現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工匠對于塔動這一情況束手無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見喻皓的妻子,請求喻皓的幫助。這一行動把匠師的用心良苦表露無遺。喻皓的“笑”則表現了他解決這一問題的輕松,胸有成竹。
四、拓展閱讀
打 撈 鐵 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問題: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曾 子 殺 彘
曾子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還,顧反,為女殺彘(豬)。”妻適市反,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注釋:1彘zhì豬 2適市:到集市買東西 )
問題:試概括這則寓言的寓意或簡要說說它給你的啟示。
引文來源 《夢溪筆談》二則·示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