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
1.重點段:p115 第10-13段 (1)環境描寫:具體描寫的景物
2)描寫角度:聽覺、嗅覺、觸覺、視覺(具體景物)
(3)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確還以為船慢。(第11段)① 比喻、擬人;②寫出了劃船之快和“我”看戲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變化:輕松 — 急切 — 陶醉
2.人物性格:雙喜(聰明機靈、考慮周到、辦事果斷)、六一公公(善良淳樸、熱情好客)
3. p122 課后練習三(答案詳見《三點一測》p186)
第17課 安塞腰鼓散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亢kàng奮 晦huì暗 羈jī絆 驀mò然 冗rǒng雜 戛jiá然而止
2.解釋下列詞語。
(1)亢奮:極度興奮。 (2)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
(3)驀然:突然,猛然。 (4)冗雜:繁雜。
(5)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6)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2)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愈捶愈烈! 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茫一片……
三、文學(文體)常識
《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劉成章。《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全文以“好一個安塞腰鼓”為線索,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個階段展開描寫。不僅表現了安塞腰鼓這種民間藝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特點,而且反映了陜北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作者劉成章。
詞語積累:p124注釋1-5,p125注釋1,p126注釋1
1. 修辭:比喻、排比(增強語勢)、反復(強調) p127練習三
2. p126課后練習二(答案詳見《三點一測》p192-193)
3.全文結構:打鼓前(安靜)— 打鼓中(舞動)— 打鼓后(寂靜)
4.主題思想:借安塞腰鼓表達生命、力量之美
第18課 竹影 散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游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說明藝術并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