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導學案
課題:幼時記趣課標要求:
1.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這種樂趣體現了作者 的純真的童心和視小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2.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3.要求學生借助注釋和詞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
教材簡析:
這是作者追記童年生活的一篇極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圍繞“記趣”這一中心,選取三個典型事例進行記敘.
教學建議:語氣
1.本文是學生初中階段語文課上學的第一篇文言文,應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查閱有關工具書,讀準字音,初步讀懂文章,并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課文,做到停頓正確,不讀破句子,注意語調、語氣.
2.要求學生重點識記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如文中的明察秋毫、故、私、擬、強、怡然稱快、神游、龐然大物、拔山倒樹、方、之、以、或、其、蓋等。
3.注意講清課文的省略句:如“群鶴舞(于)空”“使(之)與臺齊”“驅之(于)別院”等;固定句式:“作……觀”“以……為……”“……為所……”等.
4.要求學生用現代漢語正確翻譯全文。
5.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文章寫了什么樣的童年生活? “物外之趣”有哪幾件?
6.補充一篇課外文言文。
7.研究“物外之趣”
怎么會產生“物外之趣”的?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童心、童趣?
說說你童年的一些趣事,以此來拓展課文內容,加強口頭表達訓練。
課堂展示:
1.預習一測1.2
2.試總結文中“之”“其”虛詞的用法及含義.
3.課內一練2.3(見79頁)
4.用現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見79頁)
5.“觀文如鶴”這種現象能存在嗎?應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從而引出“心之所向”,觀察、想象、聯想的關系)
6.在文中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并說說“趣”在哪里?本文寫了幾件趣事?(并由此導出文章結構形式)
7.發掘潛力(見80頁)
8.童年時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現請你調動自己的積累,以童年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例:童年是記憶天幕上永遠善良的星星;童年是媽媽的搖車,不停的搖啊搖;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遠飛逝不見的箭。
9.補充課外文言文《濫竽充數》(見81頁)
10.我來說自己的童年、童年里那有趣的故事。
學生小結其收獲: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