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感悟親情,關心他人,培養熱愛親人和集體的感情 ,樹立對家庭的責任感。
2、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做到說話簡潔、有條理,口齒清楚,語言流暢。
3、學會從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寫作素材,挖掘有價值的典型材料。
4、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做到具體,真切,生動感人,有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1、口語表達的條理性和簡潔性。
2、書面表達的真切、生動、準確。
教學難點:圍繞一事一物寫作文,說真話,訴真情。
教學時數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
1、教師進行家庭情況調查,了解學生的家庭境況。
2 、學生回家與父母溝通,收集家中物品。
3、學生完成問卷調查表,收集一至兩句抒寫親情的古詩句或歌曲。
4、自由組合活動小組。
教 具: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醞釀情感:上課前播放歌曲《我愛我家》,(讓師生在音樂的氛圍中逐漸進入狀態)歌曲聲中,學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抒寫親情的古詩句。
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二、展開話題,層層深入 :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有愛才有家。同學們,你們感受到家里濃濃的愛了嗎?也許,家中一件毫不起眼的物品, 一張記錄瞬間的照片,甚至是家人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可能會對你訴說難忘的一幕,傳達濃濃親情呢。今天,就讓我們敞開心扉,展示你的物品,訴說你對家的深情吧。 有請主持人上場!
學生活動:由學生選出的主持人主持進行。
(一)、老照片的故事。
1、老師展示一張家庭黑白照片,說一件最能體現溫暖親情的小事(投影)。照片上的人是我的母親、大嫂和我的雙胞胎侄女。照片的背景是我家的老屋。每當看到它,童年的生活就將大腦占據得滿滿的……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各自說說來自照片的故事。要求說話時要有條理,簡潔明白,每人最多不超過2分鐘。然后圍繞“家”字各擬一個文題,看誰取得又快又好(投影)。
3、用6—7分鐘的時間,小組推薦好的文題在班上交流,并請出題人說說自己文題中隱藏的小故事。要求口齒清楚,語言盡量簡潔、流暢。學生自由點評后,教師稍加點撥。(有幻燈片的小組出示自己的制作)
(二)、我家的一件珍品。
1、四人小組,展示物品,訴說家中的親情。
2、推選代表展示物品并發言。
3、學生互評發言:同學們訴說的家事,誰最能打動你的心?
4、討論:寫家中珍品的故事,可以以物品為線索安排結構,想一想,怎樣安排更吸引人?
(三)、媽媽的嘮叨
1、此話題的小組表演話劇小品。要求學生注意觀察表演人的神態,關注其語言。
2、小組交流:他們語言、表情典型、傳神嗎?生活中,媽媽為什么愛嘮叨?三、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
師:以上是發生在我們個人小家里的事。我們還擁有一個共同的大家——祖國!思家念國是人類共有的情懷。下面,請大家欣賞一首詩,感受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去國懷鄉的濃濃《鄉愁》。(出示課件)
1、齊讀《鄉愁》。
2、同學們記憶里,還有沒有以吟唱“家國”為主題的詩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