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學設計18
《夏感》教學設計
象山荔港學校 程予東
教學目標:1、感受作者抓住具有季節性特點的景物展開描寫的方法。
2、從煉字、修辭、句式角度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體會作者對勞動的熱愛,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由衷贊美,感受文章的理性之美,從而生發責任感,使命感。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感受文章語言的魅力。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勞動的歌頌,對勞作農民的贊美及對火熱生活的向往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言說情緒
同學們,夏天的尾音不響,秋天的興味正濃,老師推測大家對夏天的感情該是還在的,喜歡不喜歡夏?說說自己的理由(學生自由言說)。那么,當代作家梁衡對于夏天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梁衡《夏感》。(ppt顯示課題及作者)
二、整體感知 明情探緣
1、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課文,思考作者對夏天的感情是怎樣的。
2、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要贊美夏季?可以依照行文的順序找出關鍵詞,以“因為這是一個---------的夏”的句式,說說作者贊美夏季的原因。
這是一個旋律緊張、熱烈、急促的夏。
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夏。
這是一個迸發旺盛活力的夏。
這是一個色彩金黃的夏。
這是一個生命交替旺盛的夏。
這是一個浸在苦澀的汗水里的夏。
這是一個黃金的夏。
三、研讀賞析 品咂情語
1、在這諸多的原因里,作者贊美并描繪夏包括幾個語段?你們能根據描寫的內容從對象上分分類嗎?
明確:2-4段,夏天的景和人兩個方面。
2、現在我們一起賞析寫人的內容,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夏天緊張的旋律的。
①首先聽老師初讀本段,同學們大膽評點,要勇于言說,表明自我的主張,發出自己的聲音,我思我在。
②交流怎樣的閱讀才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間的那種緊張氣息?才可以讀出散文的情調來?
經過討論明確:把握句式的特點,本段以短句為主,獨詞,詞語反復,間不容發的緊張。農民夜里不寐的心理揣摩,他們在想什么?怕刮風,擔心有云壓來,風云帶來雨水,而麥子還在場上,如果下雨的話,就要想著起來把麥子蓋起來,不然麥子遭了雨,要發霉生芽的。心理默念老天可千萬不要下雨,如果要下雨的話,還是等麥子收回家吧,老天。對農民此時心理的補充讓學生感受到農民的企盼,不安。再來看看作者的情感,通過關鍵詞,該松一口氣了的該,亦夠苦了的亦等都可以看出作者內心對農民的體恤、理解,從挑著夏秋兩季中又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農民使命感責任感的贊美。
③讓我們深懷緊張,企盼,贊美的情感來朗讀本段。
綜述:對語言的賞析可以集中在煉字、修辭、描寫的角度。賞析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閱讀感受。
④下面老師把2-3段的內容交給大家,每個人選擇一段,從煉字、修辭、句式等角度來品味。先理解,然后依照自己的理解讀出聲來。等下,咱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理解和朗讀入味。
典型句子一:“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一句加以品味。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景物逐漸變化的過程,抓住“細”——“厚”、“綠”——“黛”、“煙”——“墻”等詞,另外“沸騰”一詞突出了夏天的熱烈,“凝成”突出了綠色之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