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冰心---《紙船》(精選15篇)

冰心---《紙船》

發布時間:2022-11-15

冰心---《紙船》(精選15篇)

冰心---《紙船》 篇1

  《紙 船》 分  析

  冰 心  

  一、整體把握。

  1、詩的副標題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詩的主題是什么?朗讀時的感情應如何?

  二、內容分析。

  1、第一節:寫行動

  哪些詞句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由來以久?

  2、第二節:寫意愿

 。1)拋出的紙船去向如何?如何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實現,為何詩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3)詩人希望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3、第三節:寫夢境

 。1)思念至深人們往往寄希冀于夢幻。具體說說詩人新奇瑰麗的想象。

  (2)為何詩人要母親“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呢?  

  4、此詩表達“母愛”的獨特在何處?

  5、“紙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冰心---《紙船》 篇2

  青島三十三中   崔顯升

  【教學目標 】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教師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了孩子對自己母親真摯的愛。而冰心的《紙船》卻借著一只小小的紙船寄托了對母親至死不渝的愛,表達了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倘若

  2、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教師放錄音。

 。2)學生各自練讀。

 。3)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詩歌(或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4)進行朗誦比賽,評出5名優勝者。

  3、整體感受。

  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著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著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著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借助于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托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五、拓展延伸

  1、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補充一些重要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六、布置作業 

  1、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無須花錢的事(洗腳、捶背等)。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案設計重點之所在。

冰心---《紙船》 篇3

  重慶外國語學校語文組  王君

  師:同學們,你們都是住校生,你們經常想家想媽媽嗎?

  生:不——(部分學生面露愧色,教室里出現了小聲的笑聲)

  師:其實啊,同學們不用不好意思,王老師認為想媽媽是世界上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想媽媽的詩,這位想媽媽的女兒就是青年時代的冰心奶奶。那么,冰心奶奶當年是怎樣想媽媽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讓我們隨著朗誦一起走進冰心的情感世界。

  (多媒體課件播放朗誦,動人的海浪聲音樂聲縈繞教室)

  師:1923年,才二十歲出頭的冰心第一次離家到美國求學,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她非常非常想念媽媽,于是情不自禁寫下了這首小詩。同學們,讓我們再聽一遍,這次請大家邊聽邊跟著朗誦。

  (教室里想起了動人的朗誦聲)

  師:小詩的情感高潮在哪一節?

  生:最后一節。

  師:對,讓我們再一次充滿深情地讀最后一節。

  (學生漸有表情,但速度較快)

  師:我覺得對“萬水千山”的處理不夠好,來,四個小組一組讀一次,中間不要間斷。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生:萬水千山

  師:有的小組讀得慢,有的小組讀得快。到底該快還是該慢?

  生:該慢。只有慢才能表現對媽媽的思念。

  師:為什么只有慢才能表現思念呢?快豈不更能表達想回到媽媽身邊的情感嗎?

  生:不。讀得越慢越能表現出距離的遙遠思念的悠長。

  師:說得真好!來,我們用朗誦把遙遠和悠長表達出來。

  (學生極慢極深情地朗誦最后一句)

  【自評:以上是教學第一板塊,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走進思念走進美好的情感,讓課堂被真情縈繞】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紀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歲。一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紙船》將要被選入初中語文新教材,她非常高興,于是就給全國小朋友寫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讀者》,同學們想不想知道這封信的內容?

  生:想(興高采烈,興致盎然)

  (學生推薦一位朗誦好的學生讀多媒體課件上的信)

  又寄小讀者

  我的親愛的小朋友們:

  得知《紙船》將選入初中語文新教材,我很高興。如果這首小詩也能像《寄小讀者》和《小桔燈》一樣能觸動朋友們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將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寫《紙船》的時候,我還非常年輕,寫作經驗不足。而且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變遷,詩歌中更有許多字詞句等方面的問題值得探討。所以,我一直有這樣的一個愿望:如果能就此詩和小朋友們舉行一次“詩歌評改會”,那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

  我就以這封短信作為邀請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為有了你的努力,《紙船》一定會更加優美動人。

  此致

  敬禮

  你們的冰心奶奶

  1999年1月

  師: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聲譽的大作家,我們卻是無名小輩,修改她的作品同學們怕不怕?

  生:(興致更高)不怕!

  師:同學們是好樣的!送大家一句王老師的名言

  (多媒體課件激情展示:

  我就是我,我的觀察與見解與眾不同)

 。▽W生意氣風發連讀兩遍)

  師:好,現在我們就以四人為一小組字斟句酌,爭取把《紙船》修改得更漂亮。

 。▽W生討論得熱火朝天,教師巡回參與討論,時間不少于五分鐘)

  師:好,請大家暫!,F在請班長主持討論。

  (老師坐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

  班長:請同學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亮出自我風采。

  生:詩歌第一句是個病句,“我不敢妄棄了”既是將來時又是過去時,這樣的表達是矛盾的,應該把“了”字去掉。(眾笑)

  生:詩歌中還有錯別字,“地”寫成了“的”

  師:現在看來確實錯了。當時可沒有“的地得”之分。

  生:我覺得第一節最后一句中“拋”字用得不夠好,有一種隨意的感覺,不能表現出作者對母親的深情。

  主持人:那你建議冰心奶奶換成什么字呢?

  生:我覺得用“放”字比較好!胺拧弊诛@得比較莊重,動作也很輕柔,情感韻味兒很濃。

  主持人:同學們怎么看這個問題

  生:我覺得“拋”字不能改。這個詞比“放”字力度上強得多,能夠表現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生:“放”字給人的感覺是有的放矢,目標明確,而在茫茫大洋上,作者的心境和目標一樣迷惘。用“放”不符合實際。

  生:“拋”字可以在空中劃出一道孤線,有一種動態美。

  生:還可以設想,冰心是一下子拋出去很多紙船,因為第一節的前幾句都在強調紙船的多!皰仭弊侄嗪冒,有一種天女散花般的美感,而“放”沒有。

  生:“拋”這個動作和天風海浪相呼應,表現了一種發泄的情緒,作者哪里是在拋紙船,分明是在拋出一腔孤獨,寂寞,一腔思念之情。。ㄕ坡暎

  生:我認為“放”字也能體現出冰心的一往深情,如果是在一條風平浪靜的小河上的話。但大家不要忘了,這是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而且從第二節看來,“天風很大,海浪很急”,作者不是在一葉扁舟上,而是在又高又大的遠洋海輪上,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拋,而且是用力拋。大家想想,站在船頭,天風浩蕩,冰心滿臉淚痕,衣裙飄飄,她雙手捧著小船,用力一拋,船在隨風飄舞。冰心就以這樣的姿勢定格船頭,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大洋思親圖”!“放”能有這樣的效果嗎?(掌聲)。

  生:××同學的發言提醒了我,既然是在遠洋輪上,第一節和第二節的“舟”就應該換成“輪船”才比較準確。

  生:我不同意,古代的舟就是船,用“輪船”二字,多別扭啊,在語音上就沒有美感。

  生:關鍵不在這里。遠洋輪肯定大,象泰坦尼克號(眾笑),但在茫茫的太平洋上,再大的船也是渺小的。而“舟”這個詞在中國文學中有獨特的內涵。它給人的感覺有點風雨飄搖的味道,和冰心當時孤獨寂寞正相稱!拜喆本蜎]有這樣的審美感覺。(鼓掌)

  生:是啊,這里的“舟”更有一種象征意義,茫茫的大洋上一葉扁舟正是作者孤寂的心。

  生:從“舟”還可以看出作者內心的沉寂悲哀,而巨輪顯得太喧鬧、嘈雜、與詩意不諧調。

  老師(情不自禁):大家說得真好!那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詩句中表現了“舟”、“帆”一類詞語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呢?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我還有一個問題和冰心奶奶商量,第二節最后一句中,為什么用“流”呢,我反復讀了好多遍,都學得這個詞不是味道。

  生:我也是。流的是水,不是紙船啊,冰心這樣寫有什么詩意嗎?

  生:是不是要表現“隨海漂流”之意?

  生:我建議冰心奶奶改成“飄”!帮h”字多美啊,和“拋”字一樣,把作者美好而又漂渺的希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生:我不同意。這里不是水之流,而是心之流,冰心的心靈中有一條心之河,這條河是那樣明確地流向母親。

  生:我想問一問冰心奶奶,為什么最后一句不直接用“我的愛和悲哀”,而要用“她的愛和悲哀”呢?

  生:為的是和倒數第二句中,“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相呼應。

  生:我認為這是從母親的角度來寫的,第一句作者直呼母親,當然后文就以女兒相應,這樣才能前呼后應嘛!

  師:變換人稱有必要嗎?

  生:不變好,全文一脈貫通,詩情才能凸現。

  生:變了好,能夠表現出作者與母親的親密關系。

  生:變了好。老師不是說行文富有變化總是美的嗎?

  生:該變的時候就必須變。詩中這樣一變,我們似乎聽到了作者動情的呼喊和誠摯的心靈剖白,就好像看到作者正伏在母親的胸前痛哭。人稱一變情感的距離就縮短了。

  師:我們讀一讀感受一下。

 。ㄉ鷦忧槔首x)

  生:我覺得“你”應該換成“您”,這樣才更能體現冰心對媽媽的尊重。

  生:我認為不好,用“您”顯得太生分了,如果你和你的媽媽親密無間的化,用得著這樣的禮貌嗎?

  ……

  【自評:這是教學第二板塊。以一封信掀起課堂波瀾,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教師真正地把課堂讓給了學生,教師成為了課堂討論的“首席”。這是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教與學的精彩對接】

  師:同學們還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就讓我們帶著問題進課堂再帶著問題出課堂吧!王老師也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想請教同學們,老師叉個隊怎樣?

  生:行!(教室里有輕松寬容的笑聲)

  師:我最喜歡詩歌的末一句。你們看:紙船是有形的東西,而愛和悲哀是無形的東西。有形的紙船怎么能承載無形的情感呢?這本來就說明了詩歌語言的創造性。但我覺得還不夠美,還不夠形象。有同學對我說,老師啊,我想媽媽想得要命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要流淚。于是我們為什么不可以這樣改呢?載著          歸去(老師故意延長語調等待)

  生:(恍然大悟)載著淚水歸去

  師:一滴淚水?

 。ㄉΓ

  師:兩滴?

 。ㄐβ暩,終于有學生忍不住站起來)

  生:一船淚水!

  師:妙!同學們,這就叫作詩了。來,我們來欣賞幾句王老師以前學生的創造

 。ǘ嗝襟w課件展示,學生動情朗誦)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船淚水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無數個思念的夢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腔愁緒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一顆溫柔的心歸去。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這首流淚的詩歸去。

 。ù似鸨朔摹叭f水千山”的誦讀聲,讓課堂由熱烈漸趨平和柔美)

  師:同學們,因為大家有一顆熱愛母親的心,所以你們讀懂了冰心奶奶對母親的愛。那么,除了愛著母親,你們還愛著一些什么?

  生:我愛爸爸。

  生:我愛我的姐姐。

  生:我愛爺爺奶奶。

  生:我愛我的集體。

  生:我愛足球

  生:我愛我的家鄉

  生:我愛我的祖國

  ……

  師:冰心奶奶把詩歌折成了一只紙船,那么同學們,你們又可以把你們的愛折成什么呢?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讓它們來表達你們心中的愛吧!

 。▋灻赖亩堕L相思》響起,依照課件上的仿寫要求,學生埋頭創作)

  師:心中有愛就要表達。同學們,用你們最真的情朗誦你們的愛吧!

  (生爭先恐后)

  生(楊洋):姐姐,倘若你夢見了弟弟的信鴿,

  請不要驚訝,

  那可寫滿了弟弟的無限思念與愛呀!

  但山長水闊。

  何寄彩簽兼尺素?

  生(周路)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支流淚的紅燭,

  不要因它無端入夢而驚訝,

  這是海外游子的思鄉淚,

  萬水千山,它也要點燃心中愛的火花。

  生(熊虹):同學們,倘若你在空中發現一顆紅色的星星,

  不要驚訝它的特別,

  這是我們校園生活中凝聚的一切愛與奔放的熱情

  萬水千山,求它在遼闊的星空中永遠閃亮。

  生(湯羚譽):朋友,當你的窗前瀉入一抹輕靈的月光

  不要驚訝

  這是你相隔千里的摯友深情的凝視,

  萬水千山,求它帶去我的思戀消散你的孤寂

  生(謝秦川):未名湖,倘若你腹中躍起一條金色的魚兒,

  不要菲薄它浮躁不安,

  這是你水底年輕詩人的靈魂,

  彈指十年,他在尋找他如詩的青春。

  生(唐旻葳):中國足球隊,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座金燦燦的大力神杯,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永遠支持你的球迷用熱淚鑄就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你們的期望與激情從賽場歸來!

  生(龍慶陽):祖國,假如有一天我選擇了離開,

  請不要傷懷,

  這是摯愛您的兒子的信念,

  萬水千山,

  多年以后我會載著一腔從未冷卻的熱血為你歸來。

 。◣熒椴蛔越餐收b其中的精彩篇目,深情的“萬水千山”又一次響徹課堂)

  ……

  (師生掌聲不斷,聽眾席上不少老師的眼里已有晶瑩的淚花)

  師:同學們,你們的真情深深打動了我,我忍不住想要告訴你們冰心奶奶的信實際上是來自于天堂。信是杜撰的,但老師的感動是真的。老師感動于同學們有一顆感受愛感受詩歌的真誠熱烈的童心,更感動于同學們挑戰名家挑戰自我的勇氣與信心。

  親愛的同學們,倘若你在夢中看見一支很小的彩色小船兒,

  請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們親愛的王老師用愛與詩的精魂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美麗你們別樣的青春。

 。ㄈ珗鲰懫馃崃业恼坡  下課)

  (多媒體課件上緩緩展示:

  詩歌是一泓忍不住要噴涌的情感之泉

  詩歌是一雙燦爛了聯想與想象的青春翅膀,

  詩歌是一個錘煉了千年依舊不朽的語言之夢)

  【自評:從賞詩到寫詩,第三個教學板塊經歷了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更難點的跨越。成功不是偶然,階梯的巧妙搭建,情感的推波助瀾點燃了學生創造的激情。其實,每首詩都寫得很稚嫩甚至不通順,但是又有什么關系呢?起碼我們的學生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

  【教學后記】:

  ——“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

  ——什么是科學素養、科學精神呢?它的內涵有很多,比如:理性、自由、民主、公正、寬容等等,但是,其精髓恰恰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

  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

  ——創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在創新學習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講完《紙船》后,一位老師跑上臺非常激動地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好課!一封信激活一堂課,一個詞點燃一節課”。

  我非常感謝這位老師對我的鼓勵,更感動于她對課的透徹的理解。確實,我的設計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的一個課堂:它是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它更是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冰心奶奶的信叩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而圍繞著“萬水千山”而展開的朗讀欣賞創作則自始至終讓感性之美與理性之美水乳交融。

  其實,《紙船》是一節非常本真的課,最初并非為公開課而設計,更非為了創新而創新。當我第一次面對教材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卻又并不完美。

  對《紙船》的大膽而成功的處理印證了北京教育學院蘇立康教授的一段話: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并且選擇最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的幸運在于:我的直覺不僅讓我很輕易地找到了這個“共鳴點”,而且讓我找到了一種相當巧妙的表現承載方式——現場詩歌評改會。

  當然,這種直覺來自于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那就是我經常灌輸給學生的:我就是我,我的觀察與見解與眾不同。

  《紙船》告訴我,創新并不玄妙,她就是學生獨立地面對文本,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一種青春姿態。她挽起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手共同去實踐自主探究活動的理想,她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教師的教學生活,她必將使陳舊封閉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紙船》告訴我,“真情”永遠是創新的語文課堂的魂。批判和創造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馴睚眥必報,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悲天憫人善感多思。創新的情感內核是真情是激情是柔情。

  《紙船》告訴我如何以最好的心態駕馭教學內容;蛘吲e重若輕,或者舉輕若重。你要相信,江湖武林中有一招制勝之說,當然教學設計里也定有安鎮乾坤之計。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教學思路,定能左右逢源,旗開得勝。

  《紙船》讓我重新思考了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內容確要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這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它印證了《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

  《紙船》更讓我看到了創新學習對教師素質的極高要求。學生的表現可謂酣暢淋漓,而我自己面對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反而有捉襟見肘之感。是的,教師只能是“課堂討論的首席”,這個“首席”位置可能在臺下,但他熠熠閃光的思想必須溫柔地俯視不易調控的課堂。教師在創新學習當中必須首先成為一個智者。

  《紙船》讓我堅定了我的教學追求:創新學習是學會學習的目的。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冰心---《紙船》 篇4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3、在反復誦讀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進一步體味本詩對母愛的深情謳歌和詩歌的語言之美。

  4、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深入把握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設計:

  預習內容:1、準備一張彩色的紙。

  2、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

  案例: 反思:

  步驟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課前讓大家準備了一張彩色的紙,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用這張紙來疊一艘小船,看誰最心靈手巧。

  學生活動:疊紙船。

  欣賞學生的手工作品。

  教師活動:疊紙船是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游戲。疊好了之后,你們都會怎么做呢?……為什么把紙船放到水里?……我們懷著童年最朦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紙船能將它們實現。詩人冰心也疊了一艘艘潔白的小紙船,希望它們載著一個女兒最真摯的愛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這首謳歌母愛的詩篇——《紙船》。 情景激趣,自然導入,在教學之初就要“創設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

  步驟二:資料交流

  教師活動:首先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冰心。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并請你說說你的資料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到的。(提示學生:在交流時應當選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宣讀,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風格等內容。)

  學生活動: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讀介紹,相互補充交流完整,并介紹自己收集的途徑。

  教師活動:同學們找到的資料都很有價值。通過這個環節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收集資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一般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調查詢問、平時有意識積累等方法來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教師活動:今天我們是利用這些方法找到了關于作者的資料,以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廣的信息。 查找資料是新課程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也是體現新課程“利用網絡、圖書館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領域,真正實現“大語文”觀和現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條途徑。

  步驟三: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記得中國臺灣女詩人張秀亞在《詩與我》一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詩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幾行字跡,而是記錄著彌漫于天地間的一種情緒!苯裉爝@堂課就讓我們來品讀一下彌漫于《紙船》這首詩中的情緒。

  學生活動:一讀詩歌——第一次集體輕聲朗讀;第二次在巴哈《布藍登堡舞曲》(音樂特點:歡快跳躍)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第三次在馬斯奈《沉思曲》(音樂特點:感傷舒緩)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

  談自己在三種不同情境下進行朗讀的感受。

  (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認為第三種情境比較適合《紙船》這首詩歌的意境。這首詩歌的整體氛圍是抒情的,節奏是舒緩的。

  教師活動:馬斯奈《沉思曲》是老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我想每個同學自己心目中一定會有更適合這首詩歌的音樂。詩歌詩歌,一首好詩其實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在適合的音樂伴奏下我們更能捕捉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配樂朗讀不失為一種讀詩的好方法。

  教師活動: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之后,我們能否來說說作者通過這首抒情小詩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活動:(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作者通過疊紙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深切的思念。

  教師活動:你認為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對母親的這種感情?請你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試著讀出其中的感情。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

  然后闡述自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教師點撥:這些詞語或句子表達作者的感情特別強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運用朗讀的技巧,把它們讀成重音)。

  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感情之后,學生第二次集體朗讀詩歌。

  教師活動:這次朗讀大家與第一次集體朗讀比較一下,有沒有區別?為什么會有區別?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對兩次朗讀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可見詩歌的感情就是詩歌的靈魂,要深入讀懂讀好一首詩歌光有適合的背景音樂

  和熟練的朗讀技巧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詩歌內在的情感。

  學生活動:小型詩歌朗誦會。

  有自信有勇氣的同學到講臺前來,配合背景音樂用話筒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在座同學是評委,對朗誦者進行點評。

  聽了同學們的范讀之后,聽一聽

  著名朗誦家丁建華朗誦的《紙船》。

  談一談你覺得她哪些地方朗誦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模仿?

  配樂第三次集體朗讀。

  教師活動:詩歌要用心靈來品讀。不僅品其凝練的語言,更品其內在的情感。 詩歌的閱讀本身就是非常感興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品讀詩歌的濃濃氛圍呢?我想音樂是極好的輔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抒發情感的環境語言。所以第一次設計了沒有背景的集體輕聲朗讀,是為了達到初次感知并與以下的兩次集體朗讀形成對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選擇了歡快與舒緩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并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品味,重在突出學生的個人感悟。通過三次朗讀,詩歌帶給你的第一感覺已經伴隨著音樂走進了每個人的心田,學生很自然會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基調,并一以貫之在整個閱讀中。設計體現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學生自我感悟”(《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念。同時點明配樂朗讀詩歌的學法指導!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谶@個環節中為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只是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

  “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詩歌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學生在朗讀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對學生自身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機會,不僅培養了朗讀能力,同時也得到了一次口頭表達的訓練。

  步驟四: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冰心疊了一只只的小紙船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帶去女兒的一片愛和思念。我們同學今天也疊了一艘艘的小紙船,你最想把你親手疊的這只紙船送給誰呢?紙船又寄托著你怎樣的期盼、夢想、祝!?

  學生活動:在背景音樂鋼琴曲《致愛麗絲》的伴奏下,暢述自己的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認識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個環節既是對語文人文性的一種體現,又在結構上使課堂呈現出首尾呼應的整體感,并體現了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和運用。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要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的技巧訓練,學生缺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文,要讓語文成為真實的語文。

  步驟五:研討練習

  這首詩歌借助紙船這一具體的形象抒發了對母親的愛。你能否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某種感情? 

冰心---《紙船》 篇5

  【教學目標 】

  1、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以培養語感。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查找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教師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了孩子對自己母親真摯的愛。而冰心的《紙船》卻借著一只小小的紙船寄托了對母親至死不渝的愛,表達了女兒思念母親的痛苦和悲哀。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要求學生掌握以下字詞: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倘若

  2、朗讀。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教師放錄音。

  (2)學生各自練讀。

  (3)讓2—4名學生示范朗讀詩歌(或片段)。師生共同評價。

 。4)進行朗誦比賽,評出5名優勝者。

  3、整體感受。

  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教師一般不作限制。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著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著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著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借助于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托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把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

  五、拓展延伸

  1、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文章或圖片,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2、教師補充一些重要的詩歌、文章或圖片。

  六、布置作業 

  1、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要求每個學生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無須花錢的事(洗腳、捶背等)。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這是本教案設計重點之所在。

冰心---《紙船》 篇6

  《紙船》教學案例 溫州實驗中學分校  朱彬茹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3、在反復誦讀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進一步體味本詩對母愛的深情謳歌和詩歌的語言之美。  4、聯系自己生活實際,深入把握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設計: 預習內容:1、準備一張彩色的紙。    2、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  案例: 反思: 步驟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課前讓大家準備了一張彩色的紙,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用這張紙來疊一艘小船,看誰最心靈手巧。 學生活動:疊紙船。 欣賞學生的手工作品。 教師活動: 疊紙船是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游戲。疊好了之后,你們都會怎么做呢?……為什么把紙船放到水里?……我們懷著童年最朦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紙船能將它們實現。詩人冰心也疊了一艘艘潔白的小紙船,希望它們載著一個女兒最真摯的愛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這首謳歌母愛的詩篇——《紙船》。 情景激趣,自然導入,在教學之初就要“創設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步驟二:資料交流 教師活動:  首先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冰心。課前已經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并請你說說你的資料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到的。(提示學生:在交流時應當選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宣讀,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風格等內容。) 學生活動:  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讀介紹,相互補充交流完整,并介紹自己收集的途徑。 教師活動:  同學們找到的資料都很有價值。通過這個環節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收集資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一般可以通過上網搜索、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調查詢問、平時有意識積累等方法來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教師活動:  今天我們是利用這些方法找到了關于作者的資料,以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廣的信息。 查找資料是新課程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也是體現新課程“利用網絡、圖書館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領域,真正實現“大語文”觀和現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條途徑。 步驟三: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記得中國臺灣女詩人張秀亞在《詩與我》一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詩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幾行字跡,而是記錄著彌漫于天地間的一種情緒!苯裉爝@堂課就讓我們來品讀一下彌漫于《紙船》這首詩中的情緒。 學生活動:  一讀詩歌——第一次集體輕聲朗讀;第二次在巴哈《布藍登堡舞曲》(音樂特點:歡快跳躍)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第三次在馬斯奈《沉思曲》(音樂特點:感傷舒緩)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 談自己在三種不同情境下進行朗讀的感受。 (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認為第三種情境比較適合《紙船》這首詩歌的意境。這首詩歌的整體氛圍是抒情的,節奏是舒緩的。 教師活動:  馬斯奈《沉思曲》是老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我想每個同學自己心目中一定會有更適合這首詩歌的音樂。詩歌詩歌,一首好詩其實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美的歌曲。在適合的音樂伴奏下我們更能捕捉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配樂朗讀不失為一種讀詩的好方法。 教師活動:   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之后,我們能否來說說作者通過這首抒情小詩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作者通過疊紙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深切的思念。 教師活動:  你認為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作者對母親的這種感情?請你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試著讀出其中的感情。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 然后闡述自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教師點撥:這些詞語或句子表達作者的感情特別強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運用朗讀的技巧,把它們讀成重音)。 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感情之后,學生第二次集體朗讀詩歌。 教師活動:  這次朗讀大家與第一次集體朗讀比較一下,有沒有區別?為什么會有區別?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對兩次朗讀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  可見詩歌的感情就是詩歌的靈魂,要深入讀懂讀好一首詩歌光有適合的背景音樂 和熟練的朗讀技巧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詩歌內在的情感。  學生活動:小型詩歌朗誦會。 有自信有勇氣的同學到講臺前來,配合背景音樂用話筒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在座同學是評委,對朗誦者進行點評。                聽了同學們的范讀之后,聽一聽  著名朗誦家丁建華朗誦的《紙船》。 談一談你覺得她哪些地方朗誦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模仿? 配樂第三次集體朗讀。 教師活動:  詩歌要用心靈來品讀。不僅品其凝練的語言,更品其內在的情感。 詩歌的閱讀本身就是非常感興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品讀詩歌的濃濃氛圍呢?我想音樂是極好的輔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抒發情感的環境語言。所以第一次設計了沒有背景的集體輕聲朗讀,是為了達到初次感知并與以下的兩次集體朗讀形成對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選擇了歡快與舒緩的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并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品味,重在突出學生的個人感悟。通過三次朗讀,詩歌帶給你的第一感覺已經伴隨著音樂走進了每個人的心田,學生很自然會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基調,并一以貫之在整個閱讀中。設計體現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學生自我感悟”(《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念。同時點明配樂朗讀詩歌的學法指導!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谶@個環節中為了體現“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只是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 “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詩歌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學生在朗讀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對學生自身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機會,不僅培養了朗讀能力,同時也得到了一次口頭表達的訓練。 步驟四: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  冰心疊了一只只的小紙船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帶去女兒的一片愛和思念。我們同學今天也疊了一艘艘的小紙船,你最想把你親手疊的這只紙船送給誰呢?紙船又寄托著你怎樣的期盼、夢想、祝福……? 學生活動:  在背景音樂鋼琴曲《致愛麗絲》的伴奏下,暢述自己的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認識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個環節既是對語文人文性的一種體現,又在結構上使課堂呈現出首尾呼應的整體感,并體現了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和運用。 在現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要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的技巧訓練,學生缺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文,要讓語文成為真實的語文。 步驟五:研討練習 這首詩歌借助紙船這一具體的形象抒發了對母親的愛。你能否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某種感情?

冰心---《紙船》 篇7

  一、說教材

  《紙船》是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四單元的一篇文章,該單元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共設置了五篇課文!都埓烦鲎蕴└隊柕摹缎略录罚娙艘勒諆和男睦,用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以豐富的想象描繪了兒童出兒童的種種動人的情態和奇思妙想。

  七年級學生在學習本篇課文之前已經學習了《我愛這土地》、《鄉愁》、《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等作品,對詩歌學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有了一些自己學習的積累。為此在教學本首詩時,我將與全班同學一起共同探討、分析詩作的內蘊,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詩人筆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的兒童世界。

  2.品味詩歌樸素的語言,明快的風格,實現美的感染和熏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學生嘗試仿寫詩歌,體會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比較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感悟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學生初步掌握詩歌的一般寫作方法。

  詩歌是一種形式獨特的文學樣式,具有獨有的文學特質,是詩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詩歌教學應回歸其最本真的閱讀,那就是 “體悟”,學生只有浸入詩歌的感情世界,不斷的與之交融、重合,這才是真正的“體悟”,為此,教學這首詩,我將重點通過閱讀、仿寫,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瑰麗的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薄都埓穬热葺^為簡單,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便可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先是想到寫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讓異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載著秀利花平安的到達岸上,接著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最后想到夢里睡仙坐在船里。這節課,我充分利用游戲創設情境。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引導發現法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生生交往、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語文教學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學習這篇課文,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探究詩歌的美。具體操作將在下面的環節中加以滲透。

  2、說學法

 。1)自主自悟學習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設身處地地體驗和理解作品”,“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葉圣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苦練習,領悟之源廣升,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我準備為學生的自主學生提供充裕的時間與空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自主交流、自主體驗、自主感悟,由淺入深,感受詩歌的韻味。

  (2)誦讀品味法

  新課程強調凸顯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而在語文課中,就必須強調個性化品讀。通過深情的朗讀,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探求隱含在作品中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使之能體驗語言的分寸感、和諧感、情味感,從語言的氣勢、韻味、節奏、停頓中,引領學生不斷深入文本,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鑒賞水平。

  三、說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手工作品“紙船”兩個大字,要求學生說說小時侯常常折疊的手工,疊制中的故事。

  這樣導入一種情景的氛圍,從而為下一步的入情作很好的情感鋪墊。

  2、根據自己閱讀詩歌的積累,說說欣賞詩歌的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置,既是溫習學生以往的相關知識,又為下一步的學習作鋪墊?赡軐W生的發言比較分散,那么,可以把問題再細化些,如“你覺得詩歌的美在哪些地方體現出呢?”而課件中“畫面美”、與“情感美”可以機動處理,先后順序可順著學生的發言靈活處理。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畫面美。

  (1)、聽配樂朗誦,請學生說說感受到的畫面。

  (2)、展示學生課前根據自己的理解畫的四幅畫,請學生說說你覺得哪幅畫最適合做本首詩的插圖,并說說原因.

  新課標強調:語文閱讀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優美的音樂和動情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情景中,激發了學生美的情感體驗。詩歌又以其獨特的畫面美,其美的意境需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其營造的無限的空間。學生發揮想象,用自己的筆畫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解讀文本。也許學生的作品是稚嫩的,也許學生的評析是比較膚淺的,但通過這個環節,最起碼可以讓學生真切的感受詩作的畫面美。

  4、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情感美。

  (1)、請你用你自己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劃出你認為最精彩的詩句,并說說理由。

  (2)、你們中間也有遠離家人的,你是用什么樣的方式表達這種情感的呢?

  新課程呼喚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倡導民主平等的對話。本環節的設置就很好地體現這種精神。讀文學作品,做到“動嘴”、“動手”、“動情”、“動腦”,多感官感受作品的內涵。學生可以從作品的局部進行分析,品味詞語的精練,句子的回味無窮,詩節的豐富感情。老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反復品讀,反復玩味,反復領悟,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美,感受美,為今后的創造美奠定基礎。

  “詩緣情”、”詩言志”,喜怒哀樂,詩之情也。學生通過個性化朗讀,細細體會詩句細節處的情感變化,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進而領悟作品的思想內涵。

  在說話訓練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詩句所蘊涵的濃濃的感情,并請發言的同學能深情地用自己方式讀出這種感情。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尤其是個性化感受,豐富個性閱讀的內涵。

  5、多媒體出示: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說說詩歌朗讀的技巧。

  (2)、選擇背景音樂,說說你選擇這首歌的原因。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計朗讀腳本,在用你們的方式讀給大家聽。

  詩歌是文學中的文學,其詩意往往藏在或紛繁雜亂,或清醇玄妙的形象中,以瞬間表現永恒,以有限傳達無限,給人以推理和想象的廣闊天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觀書須熟讀,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學生通過設計朗讀腳本,反復朗讀揣摩、體悟,從而品味出詩歌雋永的意境,深厚的蘊涵。

  音樂不同的旋律、不同的節奏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在選擇不同音樂的過程中,已經融入到詩歌的情感世界中。詩歌的急切舒緩,起程轉合的律動特點與背景音樂進行比較,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能有些學生所選擇的背景音樂在我們看來并非最恰當,但只要他自己能投入地朗讀,深入地領會詩與歌結合所達到的藝術美好的境界。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6、拓展延伸

  (1)、請學生小結這一節所學到的鑒賞詩歌的方法,也可補充其他的鑒賞方法。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鑒賞春水繁星中你認為精彩的詩作。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現在又有一種說法:“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這告訴我們,語文教學在引導學生鑒賞文學作品,傳授基本的欣賞方法外,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以培養語文素養。

  新課程強調教師“用教材教”。一篇課文,僅僅是一個例子,教學過程關鍵是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追求美”、“創造美”。學完一篇課文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在這節課中討論的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并非是的,僅僅作學生今后學習詩歌的一個參考。鑒賞方法是其次的,主要激發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文學天地。

  當然,在完成次環節中,需要學生課前先讀一讀冰心的詩集,也許難度比較大,但作為語文教師,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必須學會科學地用教材教,把學生帶入語文的漁場,文學殿堂。

  7、布置作業

  (1)真情告白:用你的方式向你地親人表達你對他們地深深地愛。

  (2)閱讀《春水》《繁星》并積累精彩詩句。

冰心---《紙船》 篇8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在具體實施時,首先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開學生的思維之門,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這是課堂的重點;最后由賞詩到寫詩,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并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誰又敢保證:十年后的詩壇上那顆璀璨之星,不是從這一次開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對《紙船》做了這樣大膽的設計。 

  其實,我從始至終都努力讓《紙船》成為一節非常本真的課,而非為了創新而創新。當我第一次面隊《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于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詩人,因此又并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說過:只有教師主動,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容的共鳴點,并且選擇最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憑直覺找到了這個“共鳴點”,并且找到了一種表現承載方式——現場詩歌評改會。當然這種直覺來自于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科學素養、科學精神的內涵和很多,但其精髓應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創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當然,評改并不是要學生否定原作,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訓,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善感多思、情感豐富。這種評改必須始終圍繞詩的靈魂——情,讓真情成為課堂的靈魂,用“情”引導學生評改分析文章,這樣就不會失之偏頗。通過評改,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用這個詞,怎樣根據詩歌的需要來選詞用句。從而讓學生真正品味到詩歌語言的意韻和用詞遣句的匠心,這也許比從正面分析效果會好得多。而在評改中,教師也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師生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從而師生才能找到溝通交流的共鳴點,課堂的預計效果才能實現。 

  另外,在教授《紙船》時,我本著一貫的教學原則——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教學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態駕馭教學內容。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形式時,我遵循了《美國教學創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雖然內容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朗讀和評改形式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進來,把握詩的內涵。 

  《紙船》這堂課總的來說,教學目標基本得以很好的實現,學生的表現極為積極主動,學生內在思維和聯想的潛質發揮得可以說是酣暢淋漓。總結一下,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堂開始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不用老師多講解,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詩情,為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2、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3、通過詩歌評改,達到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是怎樣表現主旨、抒發感情的這一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詩人”。寫詩本身對于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秘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比什么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5、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討論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于臺下,用自己的智慧調控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系從中得以體現。 

  但這堂課結束后,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于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記得曾聽壽光一老師的《鄉愁》一課。這堂課,老師始終把“鄉愁”之情自然地籠罩于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深深感染,完全隨同詩人沉浸在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個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為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面對行云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詩歌怎樣教一直是我鍥而不舍的探索目標,每一首詩歌采用何種盡乎完全適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紙船》這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關專家和同仁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我共同探討,這是我最渴求的。

冰心---《紙船》 篇9

  七年級下冊

  班級   姓名    座號

  【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在語言運用、結構特點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幾篇詩歌的思想內涵,從而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1、加強誦讀體會意境和情感

  2、討論詩歌主題與技巧

  【學習難點】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文學常識學習。

  1、《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是《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2、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家庭,13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余次周游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于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調。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

  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xx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是中國讀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國作家之一,能與其匹敵的大概只有英國的莎士比亞一人。現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本詩選自《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3、關于《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英文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共收錄詩歌40首。出版于19xx年。詩集問世之后,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缎略录肥且徊恳詢和詈颓槿橹髦嫉纳⑽脑娂。語言樸素,格調明快,譬喻瑰麗。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

  《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紙船》等是《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詩作。

  《新月集》洋溢著一種向往自由的濃烈情緒,折射著詩人童年時的種種夢想和憧憬。

  【自主學習】預習案

 。ㄒ唬┳衷~注音:

  泰(   )戈(  )爾  浮泛(   )刊載(   )滿載(   )

 。ǘ┰~語解釋:

  異地:

  仰望:

  游伴:

  子夜:

  浮泛:

  滿載:

  【問題探究】

  1、人們常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個可愛的兒童在小河邊投放著一只只紙船,他把他的夢想都裝在紙船里。

  2、“我”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夢想什么?

  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希望這些黎明開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希望天上的船也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夢想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的浮泛前去;夢見睡仙坐在船里。

  3、詩人為什么要贊美這樣的場景?

  贊美童心童趣。本詩正是以奇特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孤寂的兒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懷和夢幻般的希望。而紙船正是這美好、純潔的心靈的象征,作者創作這首時,正是表達對這種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贊美。

  【整體閱讀】

  1、“我”在紙船上用大黑字寫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陌生的土地上有人會發現這些船,知道我是誰

  2、請結合詩歌內容談談“我”是一個怎樣的一個孩子?

  答案示例: 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我"是一個天真的孩子,從"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語質樸,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 用語質樸, 充分表現了 我" " 的天真稚氣. 的天真稚氣. 是一個執著的孩子, "我"是一個執著的孩子,從"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 溪中"可以看出, 溪中"可以看出,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 內心強烈的渴望,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我"內心強烈的渴望,渴望別人知道 "我"啊. 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我投的紙船到水里, "我"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從"我投的紙船到水里,仰望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把云朵想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 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我"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從"我把園中長的秀利花載在我的小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可以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到,在異地的人得到紙船就可以 "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 …

  3、末句“睡仙坐在船里,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薄皦簟笔窃鯓拥膲?請結合詩意談談你的理解。

  或許是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許 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認,或許是 要給遠方的人們帶上祝福,或許 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風大 浪中平安度過。

  答案示例: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的祝福.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

  4、你認為本詩要表達怎樣的主題?

  對于本詩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 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1)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的童心,童趣. 的童心,童趣. 抒發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2) 抒發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學生疑惑】

冰心---《紙船》 篇10

  《紙船》是冰心寫的一首優美詩歌,在做這個《紙船》閱讀題的時候,你能感悟到什么道理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帶來的語文課文《紙船》閱讀答案,這些答案以供同學們參考和學習,祝大家學習進步!

  《紙船》

  ──寄母親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語文課文《紙船》閱讀題目:

  1、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現、當代著名女作家____________。

  2、詩中的母親是實指,還是虛指?并簡要說出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末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其中它和悲哀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詩共三節,歸納其節意。

  ⑴ 第一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歸納出本詩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劃分的節奏有誤的一項是(  )

  A、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B、總是/留著/──留著

  C、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D、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語文課文《紙船》閱讀答案:

  1、冰心

  2、詩中的母親有著豐富的內涵,具有多層含義:親人、朋友和祖國。

  3、它指代紙船;悲哀指遠離親人、朋友和祖國的悲哀。

  4、⑴ 緊扣詩題,直接寫出了紙船的意象。

 、 寫作者思念之情,難以傳遞到母親身邊。

 、 寫紙船借助想象竟然超越茫茫海天的阻隔,最后飛越到母親的夢里。

  5、抒發了作者思念親人、朋友和祖國的感情,也表達了對親人與祖國的眷戀、摯愛。

  6、D(應劃為: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外婆的渡船》閱讀原文:

 、偻馄旁缫炎鞴帕恕

 、诿慨斃虾訚q水,將浮橋淹沒,外婆和外公就會把兩艘木船慢慢地搖過來。一艘是打魚船,臨時改作渡船,如彎彎的月牙兒,船頭船尾是兩個封閉的小艙(存放漁網之類),船里則有較大的空間,中間有十厘米高的橫梁,橫梁上、船幫上和艙板上可坐十多人。而另一艘,則是生活船,帶篷,比渡船稍大些,如紹興的“烏篷船”。

  ③在老河上擺渡,主要由外婆承擔。渡口旁有棵大柳樹,每到逢集的日子,樹下就擠滿了等著擺渡的人,是外婆最忙碌的時候,早上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向北岸,晌午又把一船接一船人渡回來。趕集人有挑擔挎籃賣蔬菜魚蝦的,下集人有抱回豬崽捎回雞鴨鵝苗的,外婆不嫌煩不嫌臟,總是笑臉相迎。她立在船頭,劃動雙槳,身子有節奏地前傾后仰,風吹動著她那花白的頭發,汗水掛滿了臉頰,浸透了衣衫。雖然每渡一人只收五分錢(僅能買塊燒餅,還得有糧票),但在外婆看來,自渡船泊下的那一刻起,自己便負起了一份責任:不能誤人家趕路。

 、苁前,不能誤人家趕路!

 、菀粋悶熱的晚上,一道閃電忽然劃破黑沉沉的夜空,一聲炸雷把我從夢中驚醒,急促的雨點“啪啪啪啪”地敲打在船篷上和掩板上,外婆把我摟得更緊了。

  ⑥“擺渡的!擺渡的!”急促的呼喊聲傳來。外婆猛地坐起來,“他外公快起來!對岸可能有人有急事,”外公似乎也聽到呼喊聲,一骨碌爬起來。按常規,像這樣的天氣是不能行船的,弄不好會船毀人亡。但外公仍將手指粗的尼龍繩,一頭系在我的腰間,一頭緊緊地綁在船的橫梁上(以確保我留在船上的安全);便提著馬燈和外婆跨到搖晃的渡船上,我看見那馬燈的光亮如一束搖曳的燭火,在風雨中上下顛簸著……第二天聽外婆說,小船劃到北岸的村頭渡口后,見四個壯漢用涼床抬來的是一位孕婦,難產,急送公社醫院搶救。外婆趕緊讓他們上船,待孕婦躺好后,又和外公一起投入風雨波濤之中,艱難地駕著渡船,把他們送達河對岸。說話間,外婆連連打著噴嚏,是昨晚淋雨著涼了。那位孕婦在公社醫院順利產下一個大胖小子,十天后又出現在北岸的渡口,腳剛踏上渡船就要給外婆下跪,以謝雨夜渡河之恩,外婆趕緊上前攔阻。渡船擺到對岸,人都下了船,外婆發現我手上拿著五張一元的紙幣,這五元錢在當時喝喜酒上份子也是一份重禮。外婆問明情況后,立即跑上岸去,硬將錢塞給那位產婦,并說除了過河錢,多一分也不能收,如果下回過河,帶上兩個紅雞蛋給小外孫討個彩頭就行了。她和陪伴她的親人們,久久地望著外婆離去的背影。

 、咄馄艛[渡的日子,也是我最開心的日子。

 、嗵煲徊梁,外公就會拿起長長的竹篙撐著打魚船,外婆蹲在船頭把白色的絲網依次排到河中,第二天天蒙蒙亮起網,準能收獲七八斤野生魚來,有鯽魚、紅鯉魚、白魚條子,還有我最愛吃的昂刺魚。中午外婆便會按照漁家人“河水煮活魚”的做法,烹制出一鍋昂刺魚煮面魚來,魚肉嫩、湯汁鮮,面魚兒也浸透了魚香,好吃無比,我總會脹得肚兒圓。入夜,外婆會把我摟在懷里,靜坐在船頭,仰望著深藍色的夜空,悠悠地唱起民謠來:“青石板子青,青石板上釘洋釘……”此外,通點土方土法,時而外出給漁民治點小病的外公,還常給我帶回小油果子之類的糕點,雖然原料極普通,做工也粗糙,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是農家孩子極少能享用的。

  ⑨外婆外公疼我,我也曉得討他們歡心。當外婆一梭來一梭去地修補漁網時,我就在一旁給他們遞線球;當外婆用斷了幾根齒的筧子篦頭時,我就會上前從她花白的頭發間捉出三兩個肥胖的虱子;當聽她喊身上癢得難受時,我就會走到她的背后,將小手伸進她的衣服里幫她撓癢癢。而對愛抽煙的外公,一見他拿出長長的煙袋在銅煙鍋里裝上煙絲后,我便會拿著火柴,走到近前幫他點煙,外公總會瞇縫著眼一口一口地吸著,流露出很舒服的樣子。

 、馊旰,我回到故鄉,凝視著那汩汩流淌的河水,不由想再聽聽外婆那擊水搏浪的槳聲。

《外婆的渡船》閱讀題目:

  1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寫外婆的三件事。(4分)

  →

  →做我愛吃的魚,為我唱歌謠

  13.外婆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分析。(6分)

  14.根據提示,品析語言。(6分)

  (1)我看見那馬燈的光亮如一束搖曳的燭火,在風雨中上下顛簸著……(從修辭的角度)

  (2)三十年后,我回到故鄉,凝視著那汩汩流淌的河水。(從加點詞的角度)

  15. 第⑦段“外婆擺渡的日子,也是我最開心的日子”中“最開心”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中午能吃到外婆按照漁家人做法烹制的好吃無比的昂刺魚煮面魚。

  B.入夜,被外婆摟在懷里,靜坐船頭仰望夜空,聽外婆悠悠地唱民謠。

  C.外公常給我帶回那時農家孩子極少能享用的小油果子之類的糕點。

  D.外公外婆給人擺渡,我常常能收到客人們為感謝外公外婆給的禮物。

  16.題目“外婆的渡船”看似平淡,實則意蘊豐富,請分析它有哪些意蘊。(6分)

《外婆的渡船》閱讀答案:

  12.(4分)對過渡者總是笑臉相迎;雨夜救助產婦,不收額外報酬(每個空格2分,意思答對即可)

  13.(6分)示例一:外婆是一個待人真誠、堅守責任、堅守道義,疼愛孫子的人。示例二:外婆是一個真誠、善良、有責任心、有愛心的人。

  14.(6分)(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我”對外公外婆冒著生命安危、雨夜擺渡時的擔憂和感動之情。 (2)“凝視”是形容神態的詞語,深刻而形象地表達了“我”對外婆和童年生活的深切懷念之情。

  15.(2分)D

  16.(6分)(1)文章在塑造外婆這一人物形象時所選取的都是發生在“外婆的渡船”上的典型事例,“外婆的渡船”上處處可見外婆的為人;(2)文章以“外婆的渡船”為線索,將寫外婆的幾件事串聯起來;(3)“外婆的渡船”蘊含著外公外婆對“我”的愛,更蘊含著“我”對外公外婆的深厚感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寫出兩個方面即可,各3分)。

冰心---《紙船》 篇11

  深圳市東湖中學 徐平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  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ǘ都埓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 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作者郵箱:

冰心---《紙船》 篇12

  24、

  陳 亮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查閱有關泰戈爾和冰心的資料并閱讀收集一些表現母愛的詩歌,以備交流。

  教師:查閱有關資料,制作輔助教學課件。

  ◆    教學設計

  一、導入  

 。úシ乓欢斡捌墩却蟊鸲鳌稟碟31:00-33:50,大屏幕打出“母愛”)

  母愛是世界上最崇高無私的情感,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母親就用愛來灌溉我們的身心,使我們茁壯的成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歌就是表達對母親的感情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整理出可能會讀錯的字詞,并初步感受詩歌是怎樣抒發對母親的感情的。

  二、整體感悟

  1、讀準字音:嗅 摩 衍 疊 匿笑 花瓣 沐浴 禱告 妄棄  倘若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讓2-4個同學回答:讀完詩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兩首詩歌應該用什么樣的語調讀才能更好反映詩歌的主題?

 。ā督鹕ā芬砸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讀;《紙船》要以深情、低沉的語調讀)

  4、練讀:按照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朗讀這兩首詩歌,任挑一首在全班展示讀。師生共同評價。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對文章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勵學生敢于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確:一是印度人也喜歡用花比喻兒童;二是泰戈爾借美麗的圣樹上的金色花贊美孩子可愛。

  2、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明確:因為孩子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所以他想瞞著媽媽,為媽媽做點事。

  3、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明確:不見了孩子,媽媽心中著急;見了孩子,媽媽高興中帶著點兒嗔怪。

  4、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明確:抒情總要借助于某種形象。中國自古就有疊紙船、紙鶴等寄托情思的傳統,冰心因襲了這一做法,幻想紙船能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思念歸去。

  四、拓展延伸

  1、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表現對父母的愛。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表現母愛的詩歌和自己創作的詩歌,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最有特色的詩歌。

  3、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怎樣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父母的愛,那么,對于父母的愛,我們僅僅表達就夠了嗎?更應該通過實際行動報答!討論交流我們中學生應該怎么樣去報答父母的恩情?(學生暢所欲言,不做限制)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寫的情景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振,從而蕩滌、升華自己的心靈,享受審美情趣。再指導學生利用學到的詩歌抒情手法現場創作小詩歌,不僅深入理解了詩歌的寫作方式,更在構思中加深對父母之愛的理解,一舉兩得。最后通過全班討論發言的形式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并能影響學生以后的生活,弘揚中華美德,使文章內涵得到拓展。

冰心---《紙船》 篇13

  教學目的:1、體會愛給自己帶來的深刻感受。

  2、體會詩歌的不同表現形式。

  3、了解愛背后的兩位偉大的作家。

  教學重點:賞析文章,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 導語 :

  一位世紀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

  1、你們知道這位世紀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別是誰嗎?

  著名女作家——冰心    印度詩圣——泰戈爾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據你查閱的和老師提供給你的資料,哪位老人給你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泰戈爾:《新月集》新月代表兒童,為讀者構筑的是一個洋溢著歡樂,傾心于愛的和光明的世界,其中玩具中寫到:孩子,你真是快活呀,一早晨坐在泥土里,耍著折下來的小樹枝兒. 我微笑地看你在那里耍著那根折下來的小樹枝兒.我正忙著算帳,一小時一小時在那里加疊數字. 我尋求貴重的玩具,收集金塊與銀塊. 你呢,無論找到什么便去做你的快樂的游戲,我呢,卻把我的時間與力氣都浪費在那些我永不能得到的東西上.泰戈爾把我們從貪婪的成人世界,帶到純潔、天真的兒童的新月之國里去,讓我們感受到童年的天真和美好。

  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吉檀伽利》中,愛、歡樂、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題。

  他的作品因為有愛,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和真誠。

  冰心:“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她一生的名言,也是她一生堅持的信念。

  她在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異國的見聞和感受以及對往事的回憶,陸續寫成親昵懇切的29封寄小讀者的信,集結為《寄小讀者》后來又相繼出版了《再寄小讀者》、《三寄小讀者》都是寫給孩子、宣傳愛心的。

  她的作品中滲透出愛的哲學。

  晚年,把自己的稿費20余萬,捐給孩子和希望工程。非常富有愛心。

  冰心的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惡假、惡、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東西,無私無畏。

  二、 的確,你會發現無論是他們的作品、為人,還是思想都充滿著愛。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他們的兩首詩《金色花》和《紙船》看看他們是怎么詮釋愛、訴說愛的。

  三、 詩歌是詩人情感激流的表現,而這種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現的,我們要領悟這種情感,就要明確這兩首詩的主要意象。(借什么來抒情的)

  金色花  ——紙船

  四、 請同學們自己出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借這兩種意象想要表達什么感情?

  對母親的愛、兩文有著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愛。

  五、 即使同樣寫母愛,兩文還有著不同的特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找同學讀課文)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稚的樂趣,享受母愛。

  紙——低沉、深情、充滿期待的,向往母愛。

  六、 同是寫母愛的文章,可是卻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你更欣賞哪一篇呢?請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來體會這不同的母愛。

  喜歡金色花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飽含感情的朗讀,爭取讓那些同學和你一樣喜歡金色花,好不好?他們把你們感染過來沒有,那你們就感染他們。既然都沒有,咱們就一起來談談你為什么這么堅持?

  金色花: 1、寫的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童趣——變成金色花1、在母親祈禱時,發出香味,讓她聞到花香。2、在母親看書時,把影子投到書上,3、母親去牛棚突然出現在母親面前,讓她講故事。4、最后,母親問她去哪也不告訴,從中看到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

  2、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的親密、和諧。有一種幸福感,滿足感。

  3、充滿想象,把自己變成金色花來表現母愛。

  4、意境很美,語言清新自然,描寫的活靈活現,有聲有色。寫出一個調皮的與媽媽嬉戲的孩子。輕松活潑。

  5、結合背景,20世紀初,是泰戈爾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是他心中的愛,是他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支撐他寫出偉大的關于愛的作品,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尤其偉大。

  6、泰戈爾通過寫母愛的作品來表現對生活的熱愛,但他不同于同一時代很多作家的愛,他沒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會的丑惡,而是在美的領域里開墾、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驚醒讀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讀者,這是因為他的一生都懷著對人類的愛和不謝的童心。

  7、------(自己再談)

  紙船:   1、執著讓人感動,對感情的執著,對愛的執著,即使紙船并沒有流走,但仍然要疊。

  2、對母親的思念極深,很濃烈,找出具體的語句,并有感情的讀出來。“一只一只”所疊紙船數量多,“從不肯”寫對母親思念之情由來已久。

  3、疊紙船是詩人大膽、奇特的想象,紙船不一定要漂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要漂到母親的夢里。

  4、意境很美,在詩中有一種淡淡的憂郁,寫出游子漂泊在外的寂寞,永遠也不停止對家的思念。你會想到一個女孩兒坐在船上,正癡癡的盼望紙船能夠帶走她給母親的心聲,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會在疊著一只只紙船的。

  5、你在詩中體會到一種憂郁,這種憂郁從何而來呢?

  來源于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的愛。尤其是,這時他背井離鄉去美國求學,愛的更深切,更熱烈。愛母親、愛兒童、愛自然是冰心愛的三大主題。

  無論你喜歡哪一首,畢竟你都從作品中讀出了深深的母愛,母愛也會很快樂,也會很深沉,當詩人把自己對母親的愛寄托到金色花和紙船上的時候,你會用一種什么形式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呢?

  以下兩題任選一道,討論。

  1、 關于母愛的作品你可能接觸過很多,根據你所知道的詩句(語句),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

  2、 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泰戈爾和冰心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愛的殿堂,告訴我們愛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在這座殿堂里,我們不是來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來尋找真實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評論都是多余的,我們只有懷著虔誠的心,默默步入這座殿堂,在愛的星空下,我們除了勇敢的追尋,別無選擇。

冰心---《紙船》 篇14

  一、作者簡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著名的女作家。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詩以抒寫純真的童心和圣潔的母愛為主,影響很大。    

  二、熟悉全詩  指導朗讀。

  1.請學生自己試讀全詩。

  2.教師范讀。要讀得低沉而富有深情,節奏和重音劃分如下:

  紙  船

  ——寄母親

  冰  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大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人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三、分析、解讀全詩。    

  1.請根據詩中給出的信息,想象這是詩人在何種情形下寫的這首詩?

  明確:海浪濤濤,天風吹卷,詩人正坐在一艘顛簸在太平洋的郵輪上,遠離親人,駛向  陌生的國度,不知何時才能回到祖國,回到親人的懷抱?詩人因為強烈地思念故國、思念親人,愈發感到孤獨、惆悵。

  2.第一節中哪些詩句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且由來已久?

  明確:“從不肯”“總是”表明詩人并非這一次出門遠行才有此舉動,而是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由來已久,—直就很濃烈;“一只一只”點出所疊紙船的數量多,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極深。

  3.第二節詩人寫出精心疊成的紙船拋人大海后瞬間發生的種種令人心碎的結果,并寫出自己明知沒有結果還是不灰心地疊,又在表達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實際中是否可能,愿望能否實現,這對詩人來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是詩人是否寄托思念、排解孤獨、憂傷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表達出詩人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

  4.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想象。這一想象有何特點?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紙船雖然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象新奇、大膽、瑰麗,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強烈的思念之情,點明題旨。

  5.疊紙船原是兒童的一種游戲,詩中的這一行為意味著什么?詩中的紙船又象征著什么呢?

  明確: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詩人疊紙船這一行為表明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冰心---《紙船》 篇15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

  2.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的力量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二、 朗讀詩歌

  1. 前提:掃除字詞障礙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2. 朗讀詩歌

  教師配樂范讀。

  學生配樂仿讀。

  朗讀指導: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三、 感悟詩歌

  1. 教師導語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生: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

  2. 合作學習

  分組共同研討下列問題(注:這些問題的提出,是學生在朗讀詩歌過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ㄎ覀冎袊矚g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诤⒆訛槭裁聪胱兂梢欢浣鹕,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蹫槭裁磱寢屢娏嗣妫f“你這壞孩子”?

 。ㄉ衔恼f,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參與指導,注重鼓勵。

  四、 拓展訓練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如涓涓細流時時哺育著我們,現在請同學們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

  (嘗試寫詩,教導作指導,進行鼓勵性評價。)

  五、 課文小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誦讀的本文。

  六、 作業 

  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紙 船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一朵金色花,表達了孩子對母親至真至純的愛,一只小小的紙船又寄托了一個游子母親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只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一個獨特的物象,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無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紙船》

  二、 朗讀詩歌

  1. 教師配樂范讀。(有條件,可放錄音。)

  2. 朗讀指導。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3. 學生齊讀、自由讀。

  三、 感悟詩歌

  1.導言: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ㄉ哼@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2.合作學習

 、贋槭裁春瑴I,為什么悲哀?

  (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诮杓埓瑏硎闱橛惺裁春锰?

  (詩歌抒情總要借助某種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

 、墼娙嗣髦埓荒芰鞯侥赣H那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ㄔ谝煌麩o際的大海中,無以寄托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艿谌澥窃娙苏归_的聯想,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ㄟ@一想象新奇大膽,充分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上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對于不理解的地方,組內,組之間,以至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從旁參與,重在指導與進行鼓勵性評價。

  四、 再讀詩歌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借物抒懷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又具體,既含蓄又深沉。詩歌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的思念相協調。請體會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誦讀這首詩歌。

  五、 拓展訓練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詩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愛。

  六、 作業 

  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

  作者郵箱:

冰心---《紙船》(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冰心《紙船》教案2

    《紙船》教學案例 溫州實驗中學分校 朱彬茹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 冰心《紙船——寄母親》

    這首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 《紙船》優秀教案(通用13篇)

    【活動目標】1、樂于參與“使紙船不被打濕”的探索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2、初步了解蠟(油畫棒)不吸水的特性。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 《紙船》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的:★認識“8個生字,會寫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熊友誼。★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容!锔惺苋宋锵才瓨非楦凶兓,使學生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感受。...

  • 《紙船 寄母親》教學實錄(通用2篇)

    《紙船 寄母親》教學實錄羅定黎少中學王海媛師: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聽一首歌曲(播放《燭光里的媽媽》)聽了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生:這是一首寫媽媽的歌。師:誰來評價一下?生:歌詞寫得很好。生:歌手也唱得很深情動人。...

  • 《紙船》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學生分析:二年級的學生對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喜歡模仿。...

  • 《紙船》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 1、學習 《紙船》,朗讀全詩,注意節奏。 2、分析、講解全詩的內容。 3、體會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

  • 《紙船》賞析(通用14篇)

    ——寄母親冰心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疊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兒,從舟上拋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 《紙船》教學實錄及點評(通用12篇)

    【授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 《紙船》問題案(通用13篇)

    七年級下冊 班級 姓名 座號【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在語言運用、結構特點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幾篇詩歌的思想內涵,從而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 《紙船》教學實錄及點評(通用12篇)

    【授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 《紙船》教案(精選17篇)

    半個多世紀以前,有一位女學生曾疊過一只紙船,不知她要抒發什么感情?不知她賦予了紙船什么意思?好,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中國現代杰出的女詩人——冰心的詩作《紙船》。(板書課題) 1.先自由地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 《紙船》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 1、學習 《紙船》,朗讀全詩,注意節奏。 2、分析、講解全詩的內容。 3、體會詩人對母親對祖國愛的無比深厚。 教學重點: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請一位同學談談最近的感受或見...

  • 《紙船》賞析(精選15篇)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于燕京大學。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8月19日抵日本神戶,21日游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于游覽橫濱之后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 紙 船(精選15篇)

    課標要求 1、了解作者主要情況及其主要作品。2、揣摩修飾性詞語的作用。 3、熟讀詩作,體會作者豐富、奇特的想象。 4、理解作品中的童心童趣。 5、體會樸素的語言,明快的格調。...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成人A人无码亚洲成A无码 | 一级黄色片免费 |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三级高清自拍少妇 | 91嫩草国产线免费观看 |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 91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97人妻人人澡人人爽国产一 | 一级一级97片看一级毛片 | 91在线观|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偷窥自拍青青草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爱微奶 | 福利社一区二区 | 婷婷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 中国人与拘一级毛片 | 91操操操| 萍萍的性荡生活第二部 |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啦啦啦资源视频在线完整免费高清 | 久久一本久综合久久爱 | 免费无码AAA在线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欧美午夜片欧美片在线观看 | 亚洲大色|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 日本特级黄色片 | 人妻内射AV六九无码一零八零P | 一级特黄色 | 欧美午夜a级限制福利片 | 日本aa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 | 日av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 被仇人调教成禁脔h | AV不卡秒播在线观看 |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aaa一级视频 | 九九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