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問題案(通用13篇)
《紙船》問題案 篇1
七年級下冊
班級 姓名 座號
【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在語言運用、結(jié)構特點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幾篇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學習目標】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旋律與和諧節(jié)奏
2. 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1、加強誦讀體會意境和情感
2、討論詩歌主題與技巧
【學習難點】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文學常識學習。
1、《紙船》是一首外國散文詩,是《新月集》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2、作者簡介:
泰戈爾(1861~1941)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生于加爾各答市的一個富有哲學和文學藝術修養(yǎng)家庭,13歲即能創(chuàng)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曾赴英國學習文學和音樂,十余次周游列國,與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畢生致力于東西文明的交流和協(xié)調(diào)。泰戈爾以詩人著稱,創(chuàng)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作曲家和畫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長篇小說,100
多篇短篇小說,20多部劇本,1500多幅畫和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爾還是一位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xx年,泰戈爾以詩歌集《吉檀迦利》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是中國讀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國作家之一,能與其匹敵的大概只有英國的莎士比亞一人。現(xiàn)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爾作品集》。本詩選自《泰戈爾散文詩全集》
3、關于《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英文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共收錄詩歌40首。出版于19xx年。詩集問世之后,泰戈爾也因此被譽為“兒童詩人”!缎略录肥且徊恳詢和詈颓槿橹髦嫉纳⑽脑娂。語言樸素,格調(diào)明快,譬喻瑰麗。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
《孩子的世界》、《開始》、《金色花》、《告別》、《紙船》等是《新月集》里有代表性的詩作。
《新月集》洋溢著一種向往自由的濃烈情緒,折射著詩人童年時的種種夢想和憧憬。
【自主學習】預習案
。ㄒ唬┳衷~注音:
泰( )戈( )爾 浮泛( )刊載( )滿載( )
。ǘ┰~語解釋:
異地:
仰望:
游伴:
子夜:
浮泛:
滿載:
【問題探究】
1、人們常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一個可愛的兒童在小河邊投放著一只只紙船,他把他的夢想都裝在紙船里。
2、“我”每天把紙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我”期望什么?夢想什么?
我希望住在異地的人會得到這紙船,知道我是誰;希望這些黎明開的秀利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希望天上的船也放下來同我的船比賽;夢想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的浮泛前去;夢見睡仙坐在船里。
3、詩人為什么要贊美這樣的場景?
贊美童心童趣。本詩正是以奇特的想象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孤寂的兒童渴望被外界所了解的情懷和夢幻般的希望。而紙船正是這美好、純潔的心靈的象征,作者創(chuàng)作這首時,正是表達對這種奇思妙想和童真童趣的向往和贊美。
【整體閱讀】
1、“我”在紙船上用大黑字寫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陌生的土地上有人會發(fā)現(xiàn)這些船,知道我是誰
2、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談“我”是一個怎樣的一個孩子?
答案示例: 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我"是一個天真的孩子,從"我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語質(zhì)樸, 村名在紙船上" 可以看出, "大黑字" 用 用語質(zhì)樸, 充分表現(xiàn)了 我" " 的天真稚氣. 的天真稚氣. 是一個執(zhí)著的孩子, "我"是一個執(zhí)著的孩子,從"我每天把紙船一個個放在急流的 溪中"可以看出, 溪中"可以看出,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 內(nèi)心強烈的渴望, "每天"即天天如此,可見"我"內(nèi)心強烈的渴望,渴望別人知道 "我"啊. 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 我投的紙船到水里, "我"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從"我投的紙船到水里,仰望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 天空,看見小朵的云正張著滿鼓著風的白帆"可以看出,把云朵想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象成"白帆" 新奇而又獨特. , 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我"是一個善良的孩子,從"我把園中長的秀利花載在我的小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 船上,希望這些黎明開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帶到岸上"可以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 看出, 黎明"開的花"在夜里"到,在異地的人得到紙船就可以 "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看到花兒開放了,就會給他帶來驚喜.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 …
3、末句“睡仙坐在船里,帶著滿載著夢的籃子。”“夢”是怎樣的夢?請結(jié)合詩意談談你的理解。
或許是對外面世界的向往,或許 是渴望得到友情和承認,或許是 要給遠方的人們帶上祝福,或許 是企盼自己的人生之船在大風大 浪中平安度過。
答案示例: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承認.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的祝福. 希望給遠方的人們送上美好的祝福.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期盼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平平安安. ……
4、你認為本詩要表達怎樣的主題?
對于本詩的主題主要有以下兩種理解: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 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1) 通過對兒童奇思妙想的描繪,歌頌兒童純潔的心靈和天真 的童心,童趣. 的童心,童趣. 抒發(fā)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2) 抒發(fā)兒童對遠方和未來的向往之情.
【學生疑惑】
《紙船》問題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2)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喜歡模仿。學生們能結(jié)合簡單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評價欲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師:小朋友,老師這有一個很好聽很好聽的故事,你可得豎起小耳朵聽好哦!
師講故事。
2、師:此時此刻,你心里最想說什么。(能說說你聽了故事后的感受嗎?老師剛才看到你笑得很燦爛,能告訴我為什么嗎?剛才老師看到你滿臉的不高興,說說為什么而難過?)
指名回答。
。懵牭煤苷J真。/你是一個細心的孩子/善良的孩子/懂事的孩子/情感豐富的孩子。)
。ǘ、初讀認識字詞
1、師:孩子們,紙船和風箏一次又一次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這是一個多么美麗又感人的故事呀!一起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再讀一遍。讓我們趕快打開課本,讀讀這個故事吧。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上的大楓葉,遇到難讀的句子拿起筆做做記號。
2、學生初讀課文
3、師:讀完課文了你覺得哪句話難讀?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是哪一句?
老師也覺得這幾句話難讀,誰能幫助他?會讀了嗎?你喜歡讀哪一句就讀哪一句。
(1)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
。2)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
。3)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4)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了。
。◣煟猴L箏是竹條和線扎出來得,扎風箏的扎這里是平舌音它還可以念扎(zh。┍硎敬痰囊馑急热缭樤ǎ
4、師:這些句子里有很多生字寶寶,這么多的生字你打算怎么記住他們呢?
5、學生匯報識字方法
(每天頭上一頂草帽=莓一個人很少用口說話=吵土+不=壞……)
6、全班齊讀生字
7、師:“今天大家的表現(xiàn)真不錯,字寶寶又回到課文中了,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課文讀得非常流利,有信心嗎?”
。ㄈ┰僮x課文初步感知
1、點擊課件出現(xiàn)問題a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
b紙船和風箏到底是怎樣使他倆成為好朋友的呢?
2、指名學生讀問題
3、全班帶著問題讀課文
3、板畫(小山和溪流)
師:課文講了誰和誰的故事?(生:小熊和松鼠)出示小熊和松鼠的圖片
師:誰能幫小熊和松鼠找到他們的家(指名將松鼠和小熊的圖片貼到相應的地方)
你是怎么找到他們的家的從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一段)齊讀第一段
4、師:那紙船和風箏是怎樣使他倆成為好朋友的呢?哪位小朋友知道了?指名回答
5、師:哦,我明白了,松鼠折了一只紙船,紙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家門口,小熊扎了一只風箏,風箏飄呀飄,飄到了松鼠家門口。你能幫老師把這兩個字(漂飄)送給紙船和風箏嗎?能告訴大家為什么這樣送,你們覺得他說得有理嗎?
6、師:是呀,紙船有水才能漂,風箏有風才能飄,多聰明的孩子,謝謝你!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可真豐富,僅僅換了一個偏旁,它們的用法就不一樣了。跟老師讀,小小紙船順水飄,美麗風箏風中飄。
師:課文里還有兩個詞語也表示漂和飄的意思找一找(漂流飄蕩)齊讀
7、師:漂流的紙船和飄蕩的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多么快樂呀!請小朋友拿起筆,在1——6自然段中劃一劃松鼠和小熊非常快樂的句子。
8、指名回答師:你從哪里感受到小熊的快樂?
9、重點指導(“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
師:樂壞了是什么意思?
師:小熊為什么樂壞?
師:是呀,那是一只載著友誼和祝福的小船呀,小熊怎么會不樂壞呢!讓我們來分享他的快樂,自由讀讀這一段話
師:誰敢第一個來讀?指名讀
師:我想問一下,收到朋友的禮物你快樂嗎?你會高興得……
師:小熊會高興成什么樣呢?閉上眼睛想一想,
讓我們做做快樂的小熊,加上表情動作自己試著讀一讀。
指名表演師:誰還想做做快樂的小熊。不要心里偷著樂,把你的樂表現(xiàn)出來。好嗎?笑一笑。
誰想做一只很快樂的小熊。誰想做一只更快樂的小熊。快樂的小熊,你好,咱們握握手。咱們女孩子做做快樂的小熊。
10、(重點指導讀“小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
師:那你從……看出松鼠的快樂?
師:松鼠為什么樂壞了?
師:你能讀出松鼠的快樂嗎?
師:你可以自己做做快樂的松鼠,也可以找小伙伴表演。
有組合讀的嗎?
11、師: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快樂,你喜歡讀哪一段就站起來讀。(1—6)
師:有了好朋友是多么幸福的日子啊,每天,松鼠都會折一只紙船,放在小溪里,他每放一只紙船都會在心里默默地說……(指名回答松鼠會說些什么?)
師:有了好朋友是多么快樂的日子呀,每天,小熊都會扎一只風箏,他每扎一只風箏,也會在心里默默地說……(指名回答小熊會說些什么?)
12、師:可是,有一天,兩個好朋友吵架了,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他們還會和好嗎?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
。ㄋ模⿲懽志毩
1、就讓我們祝福這對好朋友祝愿他們早日和好吧(出示祝福兩個字)
2、分析字形師:說說這兩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示字旁
你能傭祝福來說句話嗎?
3、師:誰來說說要寫好這兩個字要注意些什么呢?左窄右寬
4、師范寫生練寫
5、出示扎抓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字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提手旁)
也是左窄右寬
6、誰來給他們找找朋友
7、師范寫生練寫
。ㄎ澹╈柟叹毩
1、詞語
樂壞了扎風箏抓住草莓
幸福吵架難受漂流飄蕩
2、飄漂
紙船呀,到小熊的家門口。風箏乘著風,呀,到了小松鼠家門口。
3、辛幸
扎風箏很苦,但能給朋友帶去快樂,我很福。
4、讀兒歌
秋娃娃,好心腸,摘下樹葉寫信忙。
寫給誰,給大雁?炜炱鸪田w南方。
寫給誰,給松鼠,快快準備過冬糧。
寫給誰,給獾子,快快打洞造新房。
寫給誰,給你我,多穿衣服別著涼。
寫給這兒,寫給那兒,黃葉紅葉都寫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生讀課題:紙船和風箏)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松鼠和小熊是怎么成為好朋友的呢?
生:小熊送松一風箏,松鼠送小熊紙船
黑板上貼動物小松鼠,小熊
小松鼠動物貼畫漂不再漂
小熊動物貼畫飄不再飄
二、學習課文第7段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
出示課件句子(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師范讀
1、師:聽了老師讀,你感覺怎樣?
生:傷心
2、師:是呀,紙船不再漂了,風箏也不再飄了。你能把這種難過的心情讀讀嗎?
先自由的準備一下。
(指名三生讀)
3師:是呀,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兩個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不再相互祝福,不再相互送禮物,小朋友,他們倆還能成為好朋友嗎?)
生:能……
二、探究學習,討論交流(學習8,9,10自然段)
A、學習第8段
1、師:小朋友相信還能成為好朋友,從哪兒看出來還能成為好朋友?
課件出示:你是從哪里感受到松鼠和小熊還能成為好朋友的?
仔細找一找,動情讀一讀
。◣煟赫业降木渥觿忧榈暮屯雷x,也可以和老師來商量。)
生:邊討論邊找
2、師:大家準備好了嗎?分享交流學習成果吧!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小熊很難過,他還是……………………掛在高高的樹枝上!
(師出示相應的課件,顯示句子)
3、你是從這句子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小熊還是想和松鼠成為好朋友的?
生:難過
4、師:在這些難過的日子里,小熊還會
想些什么?
生:會想起以前和松鼠快玩耍的日子。
師:想起快樂的日子,捉迷藏,說悄悄話,多么快樂,可現(xiàn)在成孤令令了,你能難過的讀一讀嗎?
(指名二生讀)你讀的真好,連老師也被你感動了。
是呀,小熊非常難過。
5、師: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找出來?
生:每天
師:小熊每天干什么?
生:扎風箏
師:老師有疑惑了,都吵架了,干嘛還每天扎一只風箏呢?
生:還想和好
生:還想再做好朋友,還想再收到松果和紙船
師:是呀,就請你帶著小熊對松鼠的思念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生,自由讀句子)
6、師:聰明的小朋友,還可能從句子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不好意思
師:從哪感受到不好意思?
生:小熊想為小事少,而不好意思。
生:如果小熊放了風箏,松鼠還是不理他,多沒面子呀
7、師:你能不好意思的讀一讀嗎?
指名讀
(老師感覺到了你的不好意思了,老師發(fā)出你把“高高”讀得很重,為什么要讀這么重?)
生:……
師:為什么要放在高高的樹枝上而不放在家里呢。
生:還是希望松鼠看到
師:在和松鼠分開的日子里,小熊是那么的難過,讓我們感受小熊的心情,再次有感情的讀讀吧!(自由讀)
師:看小朋友剛才讀的時候,有些低下了頭,有些還翹起小嘴了呢。那一起來讀讀吧。R讀)
B、學習第9段
1、師:小熊對么想和松鼠和好,松鼠呢?
生:也是這么想的
2、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松鼠很難過。他還是每天折一只紙船,他也不好意思放進小溪,就把紙船放在屋頂上。
3、師:你能讀一讀嗎?
生:讀(師出示相應的課件顯示句子)
師:你為什么讀的這么輕,這么慢?
生:難過
師:誰能讀讀這樣的語氣?
。ㄖ该簧x)
師:讓我們像感受小熊那樣的心情,再來讀讀松鼠的話吧。ㄗ杂勺x)
C、學習第10段
1、師:他們想成為好朋友,你還可以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生: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紙船上寫了一句話:“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他把這只紙船放進了小溪。
2師:從哪里看出?
生:受不了
師:受不了什么?
生:松鼠一個人孤單,受不了。
生:從圖中哭的表情上
2、師:松鼠這會兒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生:傷心。難過,期盼,悲傷
師:是呀,懷著這份期盼,思念一起來讀讀
。ㄉR讀)
3、師:帶著松A的思念和期盼,小約船漂啊漂,漂到了小熊的家。
。ǔ鍪菊n件)小熊看到一只紙船向他漂來,他——————————。
4、師:別急,先說給你的小伙伴聽聽
生:充滿了喜悅
生:很高興
生:小熊把風箏從樹小拿來下來,放上天空中去……
師:哪個小朋友能把剛才小朋友說的連起來有順序的說說!
。ㄖ该f)
師:老師知道還有小朋友們還想說,說給同桌聽,一起來分享吧(生自由說)
學習11段
1、師:小熊從樹上摘下最美的風箏送給小松鼠,出示課件句子:傍晚,松鼠看見一只美麗的風箏朝他飛來。松鼠高興得哭了。他連忙爬上屋頂,把一只只紙船放到了小溪里。
2、師:松鼠高興的哭了!小朋友什么時候會哭?
生:……
師:這里為什么小
松鼠要哭?
生:激動
師:想想和小熊又能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了,知道小朋友現(xiàn)在心里也一定非常的高興,紙船漂來了,風箏飛起來了,你會為他們的友誼威動著,誰愿意讀8————11段(放音樂)
指名讀
小松鼠和小熊又和好了。小朋友一定有什么話想對松鼠和小熊說,把你們想說的話,寫在紙船和風箏上
生:說。并展示到黑板上
三、拓展訓練
說說你的好朋友。
小朋友平時和小朋友吵架了,不應賭氣,要像他們那樣勇敢的溝通,祝福他們
課件出示:祝:
小熊和松鼠,友誼地久天長!!
四、結(jié)束
說說你從這節(jié)課里學到了什么?
《紙船》問題案 篇3
教學目的:
★認識“8個生字,會寫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熊友誼。
★借助插圖,了解課文內(nèi)容。
★感受人物喜怒樂情感變化,使學生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感受。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感受。
教學難點:
感受人物內(nèi)心喜怒哀樂的情感變化。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質(zhì)疑)
1、識字寫字。
2、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拼音讀準字音。
3、利用圖畫輔助識字:觀察一、二幅圖,體會“樂壞了”“扎風箏”“抓住”“幸!钡囊馑迹⒄J讀其中的生字。
4、利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學習“抓、莓、吵”三個聲字。讀準字音,理解字義。
5、重點分析“壞、扎、抓、幸、福”。
6、指導寫字:重點指導“幸、抓、祝、!薄
幸:上下結(jié)構,右邊是“土”不是“士”
祝福:兩個字的左邊都是“示補旁”。不是“衣補旁”。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三、自由讀課文:
說說你讀后有什么感受。
四、教師范讀課文:
聽后說說你有什么一步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20、紙船和風箏
壞扎抓莓幸福吵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人物內(nèi)心喜哀樂的情感變化。
教具準備:
圖片、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詞語。
山頂、山腳、小溪、風箏、紙船、松果、草莓、紙條、屋頂、門口、幸福、快樂、愿意、漂亮、飄蕩
復習生字讀音。(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
根據(jù)下面問題,找到相應段落。并朗讀中,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小熊第一次拿起紙船,心里可能怎么想。
2、為什么“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后來小松鼠放了一只紙船,如果是你,你會主動放這只紙船嗎?
三、舉行朗讀比賽。
1、先小組比賽,一人讀,其他成員做評委。選出代表在班上比賽。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2、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并說說讀后的感受。
四、板書設計。
20、紙船和風箏
《紙船》問題案 篇4
在設計《紙船》這一課時,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目標:一是通過朗誦感受體味詩中的感情;二是通過討論分析,體味學習詩歌的語言;三是通過仿寫,感受詩歌的魅力。
在設計這堂課時,我的初衷就是要為學生營造這樣一個課堂環(huán)境——民主、自由、開放的課堂,充滿真情、充滿詩情畫意的美的課堂。在具體實施時,首先讓學生聽、讀,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讓學生走進思念母親的美好感人的情感,讓這種真情撥動學生的情弦,從而引導激發(fā)學生不自覺地用情領悟情;再次以冰心的一封信叩開學生的思維之門,以“詩歌評改會”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煉字煉句,體會詩情,從而達到欣賞品味詩歌的目的,這是課堂的重點;最后由賞詩到寫詩,這其實是由一個詩歌教學的難點向另一個難點的跨越。其實,這種跨越并不是牽強附會、不切實際地拔高,當學生的情感被推波助瀾,便會點燃創(chuàng)造的激情,即使文字略顯稚嫩甚至不通,起碼這一步讓我們的學生真正走進了詩,第一次擁抱了詩,第一次有了“詩”的真實感覺,誰又敢保證:十年后的詩壇上那顆璀璨之星,不是從這一次開始孕育的呢?所以我對《紙船》做了這樣大膽的設計。
其實,我從始至終都努力讓《紙船》成為一節(jié)非常本真的課,而非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當我第一次面隊《紙船》時就有一種直覺:這是一首離學生心靈和情感很近很近的詩,她的價值就在于她的感情是如此樸素而通俗,平易而近人,沒人會不理解這種感情,而因她也出自一位青年詩人,因此又并非十分完美。
一位教授曾說過:只有教師主動,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只有教師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他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真正認識到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通過對話實現(xiàn)溝通與合作的過程,他才能從這一理念出發(fā)來設計教學;只有教師把閱讀過程看作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同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他才會去尋找課文內(nèi)容的共鳴點,并且選擇最能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我憑直覺找到了這個“共鳴點”,并且找到了一種表現(xiàn)承載方式——現(xiàn)場詩歌評改會。當然這種直覺來自于一種信心,抑或是一種理念——“應鼓勵學生成為充滿熱情的、獨立的、反思的讀者”、“科學素養(yǎng)、科學精神的內(nèi)涵和很多,但其精髓應是懷疑和批判(獨立思考和探索),對權威和專家懷疑和批判,除了需要學術上的敏感外,尤其需要的是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良知、勇氣、正義和道德感”、“創(chuàng)新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安全的課堂、問題的課堂、情感的課堂”。
當然,評改并不是要學生否定原作,不是讓學生變得桀驁不訓,而是讓學生因為視野的開闊、心靈的豐潤、表達的流暢而越發(fā)善感多思、情感豐富。這種評改必須始終圍繞詩的靈魂——情,讓真情成為課堂的靈魂,用“情”引導學生評改分析文章,這樣就不會失之偏頗。通過評改,讓學生明白詩人為什么這樣寫,為什么用這個詞,怎樣根據(jù)詩歌的需要來選詞用句。從而讓學生真正品味到詩歌語言的意韻和用詞遣句的匠心,這也許比從正面分析效果會好得多。而在評改中,教師也必須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對話,師生和文本對話,從而師生才能找到溝通交流的共鳴點,課堂的預計效果才能實現(xiàn)。
另外,在教授《紙船》時,我本著一貫的教學原則——煩瑣的面面俱到是語文的死敵,追求“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教學思路,以最自然的心態(tài)駕馭教學內(nèi)容。在確定這堂課的教學形式時,我遵循了《美國教學創(chuàng)意手冊》中的一句名言:教師的責任就是動用一切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讓學生被書本深深吸引,雖然內(nèi)容決定形式,但在許多時候,形式的反作用力具有極強的塑造能力和摧毀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朗讀和評改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參與進來,把握詩的內(nèi)涵。
《紙船》這堂課總的來說,教學目標基本得以很好的實現(xiàn),學生的表現(xiàn)極為積極主動,學生內(nèi)在思維和聯(lián)想的潛質(zhì)發(fā)揮得可以說是酣暢淋漓。總結(jié)一下,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1、課堂開始從學生的切身感受出發(fā),引導學生以自己的體驗去感悟詩歌的感情,不用老師多講解,學生一下子就領悟了詩情,為下面進一步分析理解詩歌奠定了基礎。
2、注重了詩歌“無誦不成詩”的特點,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讀中悟情,以情帶讀”,使得學生對詩有了更深的感受和領悟。
3、通過詩歌評改,達到了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詩歌是怎樣表現(xiàn)主旨、抒發(fā)感情的這一目的,而這種目的的實現(xiàn),是通過學生的各抒己見,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的。學生的理解和接受來源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所以接受得自然且主動,比起老師帶動學生一字一句分析,效果好很多。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大膽的質(zhì)疑、反思精神和思考分析能力。
4、通過仿寫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詩人”。寫詩本身對于中學生來說,就具有神秘的誘惑力,這一步本身就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加上前面的教學作基石,學生的仿寫興趣水到渠成,自然就特別高漲,他們竭盡自己的寫作才華,讓自己的第一首詩熠熠閃光。不管這些詩本身怎樣,學生的興趣、主動和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這比什么都重要,這就是成功的。
5、在課堂上,我始終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分子,參與到討論中。雖然教師是課堂討論的首席,但這個首席的位置完全可以置于臺下,用自己的智慧調(diào)控行云流水一般的課堂。師生平等、和諧的關系,師生共同探究、互相學習的關系從中得以體現(xiàn)。
但這堂課結(jié)束后,總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和不足。
1、《紙船》的整體意境有所沖淡。意境對于詩歌而言是魂,講詩歌必須注重詩歌的意境。記得曾聽壽光一老師的《鄉(xiāng)愁》一課。這堂課,老師始終把“鄉(xiāng)愁”之情自然地籠罩于整個課堂,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深深感染,完全隨同詩人沉浸在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中,因而整個課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但《紙船》這一課,我總覺得缺少這一點,詩歌整體的意境好像有所破壞,被支離了,整個課堂缺少《紙船》整體感情的沐浴,沖淡了學生對《紙船》的整體感受。
2、作為教師,個人的整體素質(zhì)有待提高。面對行云流水般的課堂,教師應是智者,能從容地調(diào)控它。這一點,對教師各方面的素質(zhì)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這堂課中,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才能適應新課改,才能真正上好課。
總之,詩歌怎樣教一直是我鍥而不舍的探索目標,每一首詩歌采用何種盡乎完全適宜的方法教授,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紙船》這一堂課,有其成功之處,但也有它的不足,我真的希望有關專家和同仁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與我共同探討,這是我最渴求的。
《紙船》問題案 篇5
半個多世紀以前,有一位女學生曾疊過一只紙船,不知她要抒發(fā)什么感情?不知她賦予了紙船什么意思?好,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女詩人——冰心的詩作《紙船》。(板書課題)
1.先自由地放聲朗讀,整體感知詩人的思想感情。
2.配合“課件一”(紙船的創(chuàng)作背景)。交流讀后感,之后,分析并板書詩人的感情:思念母愛,孤獨憂傷。(解決一兩句難句)
3.指導學生朗讀技巧,演示“課件二”(詩歌的朗讀技巧)。以詩的第一節(jié)為例,強調(diào)要把握好節(jié)奏、重音、感情基調(diào),讀得盡量深情、低沉。教師范讀第一節(jié)后,學生讀第二、三節(jié)。
4.遷移:今天在海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們都盼望著早日學成回到可愛的祖國,與慈祥的母親早日團聚。今年父母過生日時,同學們不妨親手折一只紙船,寫句祝福的話送給他們。
二、主動探究《我是一條小河》
過渡:下面,讓我們乘著載滿深情的紙船,駛?cè)朐娙笋T至的小河,找一找小河里又有些什么珍寶?(板書小河簡筆畫)
1.先由男生領讀到第三節(jié),女生接讀后兩節(jié)。
2;演示“課件三”,給出小河畫面。學生討論詩中抒情的“我”、“你”、“我”與“你”的關系、“大!备飨笳魇裁?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3.發(fā)散思維:詩中主人公僅僅是在追求愛情嗎?演示“課件四”(詩人生活的時代特點)。學生參考課件進行討論,引導歸納。
《紙船》問題案 篇6
一、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dǎo( )告 2.羅摩yǎn( )那
3.wàng( )棄 4.pāo( )下
二、填空。
1.《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__(國家)詩人________,他曾在1913年獲________獎。
2.《紙船》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當你沐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紙船——寄母親》中直接抒發(fā)對母親的愛的一節(jié)。
三、閱讀理解。
(一)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xī( )( )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卻一聲兒不響。
1.根據(jù)拼音寫出填空中的漢字,并辨析這兩個詞的作用。
2.“媽媽,你會認識我嗎?”和“孩子,你在哪里呀?”這兩個疑問句各表達了什么意思?
3.有同學認為,在媽媽急切尋找“我”時,“我”卻躲起來捉弄媽媽,這說明“我”是個壞孩子,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ǘ
對岸
泰戈爾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jù)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yōu)橹形缌耍覍⑴艿侥隳抢锶ィ皨寢專茵I了!”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遠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選自《新月集》)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三節(jié)詩的大意:
第一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節(ji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通過優(yōu)美的詩句表現(xiàn)怎樣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詩的題目是“對岸”,若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笔褂玫男揶o方法和作用是
。 )
a.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的海天一色圖。
b.擬人,形象地描繪殘陽如血,長草白花與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圖。
c.擬物,形象地描繪了一幅月光照長草白花的水墨畫。
。ㄈ
金色花
(1)偶爾看見人家陽臺上花草繽紛,煞是艷羨,激起我養(yǎng)花的興致。我從朋友家里陸續(xù)弄了一些花草來,海棠,月季,文竹……開始還能記著澆水、松土,但到底很難始終不渝。我這才意識到,養(yǎng)花并非什么閑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2)只有仙人掌活下來了。
。3)無論陰睛雨雪,也不論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龜裂,它總是綠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貪婪地啄著陽光和空氣。
。4)可這并未給我?guī)須g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無遺憾地想,為什么美的總是那么嬌弱,而不美的卻總是那么倔強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這樣易于生活該有多好啊。對于它的存在,我卻不再關心。
。5)許久后的黃昏,我倚著陽臺望遠,無意瞥見這盆仙人掌。它竟橫豎添了許多新節(jié),刀戟般凜凜*開,待細看時,我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6)不是么,且不說它的大小掌節(jié)是怎樣歪歪斜斜,怪模怪樣,只看那綠色的掌面吧,竟皺皺巴巴,細紋密布,像一張老人的臉。我越看越覺得它丑……
(7)我真不知道,它還會怎樣瘋長下去。也許叫它死去比叫它活著困難一百倍,這可怕的東西!
。8)我的養(yǎng)花歷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沒有養(yǎng)出一朵花來。誰想夏天一到,竟發(fā)生了奇跡。
(9)久雨后的清晨,推開陽臺門,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氣撲面而來。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團很耀眼的東西。是霞光嗎?是雨水折射的太陽嗎?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10)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異常漂亮的花。金黃色,十二片綢緞般富有光澤的花瓣,敏感地輕顫著流蘇般柔軟的花穗,細密地遍布著雪乳般滋潤的花粉。它凝然靜立,卻閃爍著宮殿般輝煌燦爛的光芒……
。11)這是我看過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驕傲地高擎著。仙人掌上的皺紋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賴以立身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
。14)可以想像,這仙人掌,它曾經(jīng)有過柔軟的葉,窈窕的枝。但為了抗拒沙漠的壓榨,它才變得冷峻而堅強。在沙漠吞噬掉無數(shù)嬌美花卉之后,我們還能欣賞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僅僅使人賞心悅目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
(16)美,一旦與頑強結(jié)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1.根據(jù)(4)~(7)段內(nèi)容,分別概括出開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
。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jù)(3)~(13)段內(nèi)容,概括出作者對仙人掌的感情所經(jīng)歷的四種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13)段中寫道:“我面對這皺紋滿面的仙人掌和它美麗輝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我深為自己的淺薄庸俗感到慚愧!闭埜鶕(jù)(3)~(13)段內(nèi)容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淺薄庸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采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縱觀全文,分別概括出縱向和橫向?qū)Ρ鹊膬?nèi)容。
。1)縱向?qū)Ρ葹開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2)橫向?qū)Ρ葹開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對比。
5.本文是一篇狀物寓理的散文,作者通過對“金色花”的描寫,要揭示怎樣的一個道理(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禱 2.衍 3.妄 4.拋
二、1~3.略。 4.《紙船》最后一節(jié)
三、(一)1.嘻嘻 匿“笑嘻嘻”一詞形象地表達出“我”變成金色花后的開心和得意。“匿笑”一詞生動地寫出了“我”的調(diào)皮和狡黠。 2.第一個問句是“我”變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對媽媽所說的話。作為孩子,他知道媽媽深愛著自己,他希望雖然自己的形象發(fā)生了變化,但媽媽依然可以認識自己。但是,他又沒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表現(xiàn)了孩子對依戀和愛。第二個問句是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不見時大聲尋找時說的,表現(xiàn)出了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和找尋不到時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變成了金色花后,仍不離媽媽左右,注視著媽媽工作,在媽媽禱告時為她送去香氣,陪伴媽媽讀書,這些都說明了“我”非常愛自己的媽媽。之所以在媽媽尋找自己時不說話并且匿笑,是因為他個性天真調(diào)皮,在和媽媽開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媽媽。所以不能說“我”是個壞孩子,其實“我”是一個天真、活潑、調(diào)皮、可愛的孩子。
(二)1.第一節(jié):“我”立志做船夫開拓新的世界。 第二節(jié):“我”立志做船夫探索自然、改造自然。 第三節(jié):“我”立志做船夫為村民服務,報答祖國母親養(yǎng)育之恩。 2.本詩表現(xiàn)了“我”甘愿做一名船夫,為探索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村民服務,報答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祖國的深恩的思想感情。 3.不能!皩Π丁笔窃娙俗非蟮哪繕,要達到理想的對岸,詩人立志從一名普通的船夫做起,甘愿把追求理想對岸的人先送到目的地,同時也實現(xiàn)自己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如果改為“我要做這渡船的船夫”過于直白,缺乏深意和內(nèi)涵。 4.b (三)1.(1)開花前仙人掌的特點:外表丑陋但倔強。 (2)海棠、月季、文竹一類花草的特點:外表美麗但嬌弱。2.遺憾→厭惡→驚奇→贊嘆 3.(1)因為仙人掌賴以生存的不過是一捧泥土,要開出這樣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傾注了全部的心血。 (2)因為作者在仙人掌開花前曾經(jīng)厭惡譏笑它丑陋的外表,而忽視了它內(nèi)在的精神。4.(1)縱向:仙人掌開花前和開花后的對比。 (2)橫向: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的對比。 5.美,一旦與頑強結(jié)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紙船》問題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壞、抓、莓等),會寫一個生字(幸),分析字形,自主發(fā)現(xiàn)識字規(guī)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體會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并能正確合理地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讀生字,感情讀文。
難點:體會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時那種快樂的心情,并能正確合理地解決生活實踐中問題。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新課
出示紙船和風箏。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齊讀課題(相機指導:“箏”單獨出現(xiàn)時讀一聲,和風交朋友時讀輕聲。)
[設計意圖:建立實物和要學的詞之間的聯(lián)系,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把識字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既學習了生詞又在上課伊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識讀生字
1、出示“自學指導”,學生自由讀文。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11個。)
(2)檢查識字情況。(多種方式認讀,評價正音,適時補充多音字“扎”。)
(3)檢查生字詞。
A.用“加一加”的方法問答“壞扎 抓 吵 莓”。
B.指名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壞”。
C.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扎”,找出這兩個字的共同點:都有提手旁,與手有關,舉出幾個提手旁的字。
D.老師猜字謎:“每字頭上長顆草”(莓)“很少張口見面鬧”(吵)
小結(jié):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是最方便自己記憶的,就是最好的。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詞語“吵架”、“幸!、“受不了”、“樂壞了”等詞語。
3、學生再次讀文,比比誰先把課文讀流利。
[設計意圖:讀后交流識字方法,并且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切實起到鞏固識字的作用。猜字謎識字,則讓識字變得輕松。整個識字過程,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識字,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識字目的。帶著感情讀詞語為感情讀文能力的提高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品讀感悟
1、(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文中的主人公是誰?松鼠和小熊的家到底在哪兒?指名回答。
②松鼠和小熊離得這么遠卻成了好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同桌合作初讀二到六自然段
、佟凹埓钦l送給誰的?風箏呢?”指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
②齊讀:紙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門口。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了松鼠家門口。
A.比較:“漂”和“飄”引導學生說出兩個字的偏旁不同意思不同;對應練習兩個字的句子,補充多音字“漂”并口頭組詞。
B.去掉句中的“漂啊漂”和“飄啊飄”,與原句進行對比讀,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生動形象性。
C.引導加動作讀句子。
2、精讀三、五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小熊為什么樂壞了?
(2)小熊也想送給好朋友禮物!想送什么呢?齊讀: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風箏。風箏乘著風,飄呀飄,飄到了松鼠家門口。
(3)松鼠也收到了禮物,它是什么表現(xiàn)?
齊讀: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祝你幸福!”
(4)小熊收到了紙船,松鼠收到了風箏,他們心情怎樣?
、俪鍪緢D片和相應課文內(nèi)容:從哪個詞可以體會到他們的心情?(樂壞了)
、谧穯枺簶穳牧诉可以怎么說?松鼠和小熊為什么這么高興呢?(生答)
、奂偃缒闶撬墒蠡蛐⌒,收到了朋友的禮物和祝福,心情怎么樣?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
(5)情境創(chuàng)設:紙船和風箏讓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們生活得多快樂呀!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結(jié)果——憂傷音樂響起,師感情范讀: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假如你是松鼠,假如你是小熊,和好朋友吵架了,你是什么心情?(自由發(fā)言)
(6)松鼠和小熊到底怎樣了?同桌合作學習
3、同桌合作學習7到11自然段
邊讀邊想:
小熊,松鼠吵架后的心情怎樣?(難過、后悔)
他們是怎么想的?(想和好,想念以前快樂的日子)
他們是怎么想的?(想和好)
他們是怎么做的?(用橫線畫出小熊想和好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松鼠想和好的句子。)
結(jié)果怎樣?(和好)
小松鼠寫的紙條得到了回報嗎?師生一起讀最后一自然段。
啟發(fā)想象當小熊看到一只只紙船向他漂來時會有何舉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處理是以讀代講,教師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通過老師的朗讀,讓學生有所感觸讓學生知道努力的方向,始終給學生練習的時間,讓學生既能體驗到怎樣像老師那樣讀,又有機會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四、學寫生字
看田字格里的八個生字,找出你認為最不好寫的一個生字,仔細觀察,描紅,稍后交流。
(一)生自學生字,師巡視指導。
(二)集體交流.
預設:
生1:“!弊郑亲笥医Y(jié)構的。師強調(diào)“福”的偏旁是示字旁。
生2:“幸!钡摹靶摇弊,下面很容易寫成“羊”。
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出“幸”最多的筆畫是橫,四個橫的長短是不一,土字的下面一橫最長。
(三)再次練寫出示FLASH鏈接“幸”字的筆畫學生伸出小手一起書空。
1、學生在課本田字格里寫一個“幸”。
2、指名2生上臺板書,師糾正寫字姿勢。
3、一分鐘后師生評議。
(投影展示學生的書寫并評價。教師提供記憶方法:羊頂一堆土,斷掉一肋骨。)
4、練寫一個“幸”字。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業(yè)
出示幻燈片完成練習
1、紙船又漂流在水上,風箏又飄蕩在山頂,松鼠和小熊還會在紙船和風箏上寫些什么?(自由發(fā)言,隨機進行激勵性評價。)
2、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自己的友誼曾經(jīng)出現(xiàn)裂痕的事情,并引導學生說出正確做法。
老師總結(jié),出示:用一顆真誠,寬容的心去對待朋友,你就會擁有更多的幸福和快樂,師領讀。
[設計意圖:對文本的價值取向,教師不要講什么道理,也不要讓學生去談收獲,而是讓學生對小動物說點什么,讓學生有機會把自己體會到的用與小動物對話的形式表達出來。既是情感的升華,又是語言的表達,達到了語文學習的目標。“擁有朋友,一生幸福”,讓整堂課余音裊裊,言已盡而意無窮,剩下的意思學生可能要用一生去體會,去回味。]
起立跟唱歌曲《好朋友》,結(jié)束新課。
[設計意圖: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我把歌詞稍做改動,在課堂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請全體學生起立跟音樂一起唱歌,在美妙的歌聲中結(jié)束新課。歌詞如下“松鼠和小熊,一對好朋友。你給我折紙船來,我為你放風箏!D憧鞓贰,‘祝你幸!蓚小嘴巴啰喂,哈哈!哈哈!一起笑開口啰……”使文章主題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紙船》問題案 篇8
《紙 船》 分 析
冰 心
一、整體把握。
1、詩的副標題是什么?意象是什么?
2、詩的主題是什么?朗讀時的感情應如何?
二、內(nèi)容分析。
1、第一節(jié):寫行動
哪些詞句表明詩人對母親的思念由來以久?
2、第二節(jié):寫意愿
。1)拋出的紙船去向如何?如何理解?
。2)既然愿望不能實現(xiàn),為何詩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3)詩人希望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呢?
3、第三節(jié):寫夢境
。1)思念至深人們往往寄希冀于夢幻。具體說說詩人新奇瑰麗的想象。
(2)為何詩人要母親“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呢?
4、此詩表達“母愛”的獨特在何處?
5、“紙船”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紙船》問題案 篇9
冰心,在1923年初夏,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燕京大學,獲得了金鑰匙——“斐托斐”名譽學位的獎賞。并接受了燕京女大的姊妹學!绹査估哟髮W的獎學金,準備赴美留學。這位茹苦勤勉的學子、探索人生的作家,現(xiàn)在又站在一段生命新航程的起點上了。她說:“為著人生,我曾自愿不住的揮著別淚,作此‘弱游’!……我要從此走上遠大的生命的道途!……所以不須傷感,我至愛的母親!憑著血與淚,我已推開了生命神秘的宮門。因著巨大的代價,我從此要領受人生,享樂人生。”冰心這次長途跋涉,背井離鄉(xiāng),去國“弱游”的目的是想以手執(zhí)的金鑰匙去更深地探掘文學的寶庫,開啟人生奧秘的宮門。但是,對這位女作家說來,她為這次游學所支付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那就是在她的女性的纖柔敏銳的神經(jīng)上要負荷不堪沉沉的重擔——忍受著使她的靈魂為之顫栗的離別之苦。因此,在當時的冰心的散文和詩歌作品中抒寫的離情別緒,為我們留下了描繪別離之苦的最細致真切、凄美情深的篇章。這個融樂和美的家庭,在這段時間里,父母姊弟之間,當面都作出“最自然”的強顏歡笑,個個都這般“自欺自慰,相欺相慰,無數(shù)的忍淚吞聲……”只在偶然間聽到弟弟和小朋友的悄悄對話:“我姊姊走了,我們家里,如同丟了一顆明珠一般!”父親背后的嘆息,母親強忍的淚光,自己又借話別為名,與友人在外挨延時間,因為入門就感凄切,姊弟之間不敢默坐廝守,有時竟環(huán)著大蓮花缸奔跑,彼此潑水為戲,以這種與年齡并不相稱的狂歡,掩蔽內(nèi)心的痛苦?傊,離別使這個家庭一切反常!皫讉月來,我們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軟心酸,不敢揭破這一層紙!钡R到離別時,竟反常地裝作無事人似的:“我竟微笑了!我說:‘走了!’向空發(fā)言似的,這語聲又似是從空中來,入耳使我驚懾,我不看著任一個人,便掀開簾子出去!薄爸贿@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別,既不纏綿,又不悲壯,白擔了這許多日子的心了!”冰心就是在久久過著這種“言不由衷”的日子境況下離別了家庭。那是1923年8月3日,她乘京浦車南下。直到火車慢慢開行,在車上翻閱《國語文學史》時,看見書頁的空白處寫著幾個大字:“別忘了小小”,是她最小的弟弟冰季的筆跡,這才揭破了那一層薄紙,使她沉沉如死的心感到十分酸楚。
冰心于8月5日抵達上海,略事小憩,于8月17日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她在《寄小讀者·通訊七》中這樣告訴親愛的小朋友:
8月17日的下午,約克遜號郵船無數(shù)的窗眼里,飛出五色飄揚的紙帶,遠遠的拋到岸上,任憑送別的人牽住的時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飛揚而凄惻!
癡絕的無數(shù)的送別者,在最遠的江岸,僅僅牽著這終于斷絕的紙條兒,放這龐然大物,載著最重的離愁,飄然而去!
8月19日抵日本神戶,8月21日游覽了橫濱。這短暫而又漫長的舟上生活使冰心日夜泛游在海的女神的懷抱中,她常常佇立欄旁,縱目眺覽:海水“藍極綠極,凝成一片。斜陽的金光,長蛇般的自天邊直接到欄旁人立處。上自穹蒼,下至船前的水,自淺紅至于深翠,幻成幾十色,一層層,一片片的漾開了來!∨笥眩尬也荒墚,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這粼粼的海波喚起了冰心童年的回憶,海潮聲中,珍愛的童心和昔日的游伴都活躍在她的腦中心中。所以在船上冰心“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拋沙袋,樂此不!边@“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與“自然”巍然屹立于眼前,離鄉(xiāng)背井的生活中獨獨將這三根支柱中的“母愛”給抽去了。缺少了這根重要的支柱,冰心感到整個靈魂發(fā)生了不能自制的傾側(cè),為了解脫這種苦惱的境界,哪怕是減輕萬分之一的負荷也好,她在舟中寫下了《惆悵》《紙船》等詩篇。冒雨游覽橫濱,再加上靈魂的無法平衡的傾斜,竟使她小病于舟中。她在《惆悵》中寫道:
夢里的母親
來安慰病中的我,
絮絮地溫人的愛語——
幾次醒來,
藥杯兒自不在手里。
海風壓衾,
明燈依然,
我的心
是如何的惆悵——無著!
《惆悵》是根據(jù)一個夢境鋪敘寫成:“那夜夢見母親來,摸我的前額,說,‘熱得很,——吃幾口藥罷!掷锒酥幈形液。我看那藥是黃色的水,一口氣喝完了,夢中覺得是橘汁的味兒。醒來只聽得圓窗外海風如吼,翻身又睡著了。第二天熱便退盡!边@種思念母親成病,又因夢見母親得愈的境況凝成了詩篇,這些情切意綿的詩篇壘砌成一個臨時的支架,替代這被抽去的梁柱,以保持這靈魂的平衡!都埓哪赣H》也是在太平洋舟中寫成。詩的構思是將懷念母親的至情寄托于童心復歸的天真行為之中:她疊成許多小小的紙船,拋到海里,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還是樂此不疲地折疊丟拋: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冰心在去國的三年中由于遠離母親,常常沉浸在母愛的懷念中,所以她這三年中為母愛放歌,占了她這一時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為世界文學中抒寫母愛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當然,冰心不僅以凄惻纖美的文字歌頌母愛,她也以一個航海家的愛女的身份,寫她與海中的風浪搏戰(zhàn),并以勝利者的驕傲自豪地說:“海已證明了我確是父親的女兒。”在這些文字中也閃露出一名技擊者“磨劍赴敵”的豪邁氣概。在去國前,她父親曾對她說:“這番橫渡太平洋,你若暈船,不配作我的女兒!”因此,當她聽到風浪即將降臨時,使她產(chǎn)生出一種“無名的喜悅”,像一位初出茅廬的自信的武士,跳上擂臺,躍躍欲試其身手一般。當她看到同伴們在搖晃的海舟中反側(cè)欹斜;掩口蹙然,面色無主,紛紛散去時,她的心神飛越,像一仗劍下龍宮赴宴一樣,登上了船的最高層甲板,冰心說:“如同準備著去赴海的女神召請去對酌的一個夜宴;又如同磨劍赴敵,對手是一個聞名的健者,而自己卻有幾分勝利的把握。”這樣的文字在她去國所寫的篇章中雖不多見,卻也別具一格,在女性的嫵媚中透出一派英氣,與抒寫母愛的文采略有差異而風格協(xié)和。
(選自《冰心評傳》,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
《紙船》問題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不同紙的吸水性和滲透性。
2、嘗試操作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及探索事物的興趣。
4、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學會折小船。
物質(zhì)材料準備:衛(wèi)生紙、報紙、畫畫紙、各種紙船、四盆水、記錄表、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船、引出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紙船,我們來摸摸紙,看看這是用什么紙做的小船?
二、猜測小船開的時間。
1、幼兒討論:哪只小船在水里開的時間長?哪種小船在水里開的時間短?
2、出示大記錄表,教師將幼兒的討論結(jié)果進行記錄。
三、幼兒操作,探索小船在水里的時間
1、幼兒選擇一只自己喜歡的船,聽教師口令同時將船放入水中。
2、幼兒觀察,一組一組記錄表進行記錄。
3、討論結(jié)果:你們組的紙船哪只先沉下去?哪只后沉下去?為什么有的小船一會兒就沉到水里,有的小船能在水里很長時間?(紙質(zhì)不同,吸水性不同,所以有的小船很快就沉下去看。)
四、不會沉的紙船。
1、我們有什么辦法讓紙船不沉下去呢?
2、幼兒將紙兩面涂上油畫棒折紙船,放入水中,幼兒觀察。
五、生活聯(lián)系。
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不會濕的紙盒用來裝水,小朋友想象有哪些東西是你看到過?
我們每天喝牛奶的紙盒不吸水,所以它能裝牛奶。一次性的杯子,用來裝水。寶寶流鼻涕,可以拿面巾紙擦,它又軟又吸水?梢姴煌.紙有不同的用處。
活動反思:
本活動重點是觀察、探索不同紙張吸水性不一樣。通過紙船在水里的實驗來突破重點。難點是幼兒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通過幼兒在紙上涂畫油畫棒觀察紙船不下沉來突破難點。首先選這一活動的材料是貼近幼兒的生活。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上廁所的紙、畫畫的白紙、爸爸媽媽看報的紙。對于幼兒經(jīng)驗已有了一定的鋪墊。在認識的基礎上來讓幼兒知道紙張還有吸水性不同的特性,同時實驗觀察幼兒能一目了然的明白這一特性。在這個活動中幼兒跟著教師的思路,。幼兒的興趣點較濃厚,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但由于幼兒對于蠟在生活中的經(jīng)驗不足,在最后環(huán)節(jié)幼兒并不能完全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需要再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延伸,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經(jīng)驗。
《紙船》問題案 篇1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fā)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fā)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diào)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ㄒ唬督鹕ā
1、這位調(diào)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紙船》問題案 篇12
科學意圖:
船是幼兒喜歡的一種玩具,愛玩也是幼兒的天性。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運用科學探究方法,獲取科學知識,發(fā)展創(chuàng)造意識,為幼兒提供“支架”,通過幼兒手動、心動、人動、他動、以支持、協(xié)助引導幼兒“向上”發(fā)展科學概念。讓幼兒喜歡科學,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材料準備:
白紙、蠟筆、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
選擇兩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將其中一張疊成紙船;用蠟筆把另一張白紙正反兩面涂滿顏色,然后也疊成紙船。
實驗操作:
把兩只紙船同時放入水盆中,讓幼兒觀察一段時間,比比看哪一只紙船最終不會沉入水底。
指導建議:
●用蠟筆涂色時,教師應注意提醒幼兒涂色要均勻、飽滿,以保證實驗的效果。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涂了蠟的紙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師可以同時把水滴在蠟筆和紙上,讓幼兒觀察對比:紙吸水,蠟不吸水。
拓展與替代:
◆請幼兒搜集各種各樣的紙,如牛皮紙、掛歷紙、硬卡紙等,做成大小一樣的.紙船進行對比實驗,看哪一種紙船下沉速度最慢?梢哉埓蟀嘤變哼厡嶒炦呌涗,采用“預測結(jié)果一實驗驗證”的形式記錄。
◆請幼兒想辦法把這些怕水的紙船變成不怕水的紙船。
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用蠟筆把白紙涂滿色之后,就相當于在白紙上覆蓋了一層蠟。因為蠟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蠟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蠟的紙船不會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與替代:除了各種各樣的紙以外,教師還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綿、毛巾、布等進行對比實驗。(為了使實驗觀察到的效果更加明顯,建議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科學小知識:
紙的植物纖維內(nèi)部有許多微小的孔洞,同時纖維對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這就叫紙的吸水性。因為不同紙的植物纖維的孔洞大小和數(shù)量不同,所以它們吸水的強度也就不同。
活動反思:
利用幼兒愛玩玩具的天性進行導入,讓幼兒樂于參與探索活動。通過巧妙地提供兩種材料,讓幼兒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初步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讓孩子們知道,用涂蠟的方法可以讓船不易被水打濕,又從中了解蠟有不吸水的特性。引導幼兒運用感官比較、觀察,兩種小船的不同,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提高了幼兒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蠟船,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在實驗中的探討和發(fā)現(xiàn)也增進了幼兒彼此間的交流溝通。
《紙船》問題案 篇13
《紙船》教學案例 溫州實驗中學分校 朱彬茹 目標思路: 1、學生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等資源收集相關信息,并能總結(jié)搜集方法。 2、在音樂輔助下,捕捉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初步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 3、在反復誦讀與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進一步體味本詩對母愛的深情謳歌和詩歌的語言之美。 4、聯(lián)系自己生活實際,深入把握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設計: 預習內(nèi)容:1、準備一張彩色的紙。 2、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 案例: 反思: 步驟一:情境導入 教師活動: 課前讓大家準備了一張彩色的紙,準備好了嗎?請同學們用這張紙來疊一艘小船,看誰最心靈手巧。 學生活動:疊紙船。 欣賞學生的手工作品。 教師活動: 疊紙船是我們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游戲。疊好了之后,你們都會怎么做呢?……為什么把紙船放到水里?……我們懷著童年最朦朧的期盼,希望小小的紙船能將它們實現(xiàn)。詩人冰心也疊了一艘艘潔白的小紙船,希望它們載著一個女兒最真摯的愛和最深切的思念漂向自己的母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冰心這首謳歌母愛的詩篇——《紙船》。 情景激趣,自然導入,在教學之初就要“創(chuàng)設吸引學生進行學習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步驟二:資料交流 教師活動: 首先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一下冰心。課前已經(jīng)布置大家回去收集有關冰心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并請你說說你的資料是通過什么途徑收集到的。(提示學生:在交流時應當選擇你認為最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宣讀,可包括冰心的生平、性格、作品、風格等內(nèi)容。) 學生活動: 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宣讀介紹,相互補充交流完整,并介紹自己收集的途徑。 教師活動: 同學們找到的資料都很有價值。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你們能不能歸納一下收集資料一般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一般可以通過上網(wǎng)搜索、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調(diào)查詢問、平時有意識積累等方法來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教師活動: 今天我們是利用這些方法找到了關于作者的資料,以后我們還可以利用這些方法收集到更多更廣的信息。 查找資料是新課程對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要求,也是體現(xiàn)新課程“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領域,真正實現(xiàn)“大語文”觀和現(xiàn)代教育信息化、能力化的一條途徑。 步驟三:朗讀感悟 教師活動: 記得中國臺灣女詩人張秀亞在《詩與我》一文中曾經(jīng)這樣寫到:“詩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幾行字跡,而是記錄著彌漫于天地間的一種情緒!苯裉爝@堂課就讓我們來品讀一下彌漫于《紙船》這首詩中的情緒。 學生活動: 一讀詩歌——第一次集體輕聲朗讀;第二次在巴哈《布藍登堡舞曲》(音樂特點:歡快跳躍)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第三次在馬斯奈《沉思曲》(音樂特點:感傷舒緩)的背景音樂下自由朗讀詩歌。 談自己在三種不同情境下進行朗讀的感受。 (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認為第三種情境比較適合《紙船》這首詩歌的意境。這首詩歌的整體氛圍是抒情的,節(jié)奏是舒緩的。 教師活動: 馬斯奈《沉思曲》是老師選擇的背景音樂,我想每個同學自己心目中一定會有更適合這首詩歌的音樂。詩歌詩歌,一首好詩其實本身就是一首十分優(yōu)美的歌曲。在適合的音樂伴奏下我們更能捕捉到詩歌帶給我們的第一感受。配樂朗讀不失為一種讀詩的好方法。 教師活動: 對詩歌有了整體感知之后,我們能否來說說作者通過這首抒情小詩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活動: (學生通過討論達成共識)作者通過疊紙船的方式表達對母親深沉的愛和深切的思念。 教師活動: 你認為詩歌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體現(xiàn)作者對母親的這種感情?請你找出來說說自己的理解并試著讀出其中的感情。 學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 然后闡述自己的理解,并進行朗讀(教師點撥:這些詞語或句子表達作者的感情特別強烈,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可以運用朗讀的技巧,把它們讀成重音)。 在深入探討了詩歌的感情之后,學生第二次集體朗讀詩歌。 教師活動: 這次朗讀大家與第一次集體朗讀比較一下,有沒有區(qū)別?為什么會有區(qū)別?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對兩次朗讀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 可見詩歌的感情就是詩歌的靈魂,要深入讀懂讀好一首詩歌光有適合的背景音樂 和熟練的朗讀技巧還不行,最重要的是把握詩歌內(nèi)在的情感。 學生活動:小型詩歌朗誦會。 有自信有勇氣的同學到講臺前來,配合背景音樂用話筒給大家朗誦這首詩。 在座同學是評委,對朗誦者進行點評。 聽了同學們的范讀之后,聽一聽 著名朗誦家丁建華朗誦的《紙船》。 談一談你覺得她哪些地方朗誦得比我們好,值得我們模仿? 配樂第三次集體朗讀。 教師活動: 詩歌要用心靈來品讀。不僅品其凝練的語言,更品其內(nèi)在的情感。 詩歌的閱讀本身就是非常感興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種品讀詩歌的濃濃氛圍呢?我想音樂是極好的輔助背景,她本身就是一種最適合抒發(fā)情感的環(huán)境語言。所以第一次設計了沒有背景的集體輕聲朗讀,是為了達到初次感知并與以下的兩次集體朗讀形成對比的目的;第二、第三次先后選擇了歡快與舒緩的兩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并要求學生自由朗讀品味,重在突出學生的個人感悟。通過三次朗讀,詩歌帶給你的第一感覺已經(jīng)伴隨著音樂走進了每個人的心田,學生很自然會感悟到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并一以貫之在整個閱讀中。設計體現(xiàn)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個性化和學生自我感悟”(《語文課程標準》)的閱讀教學理念。同時點明配樂朗讀詩歌的學法指導!墩Z文課程標準》中也一再強調(diào):“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谶@個環(huán)節(jié)中為了體現(xiàn)“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教師只是作為“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的身份出現(xiàn),鼓勵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四人小組討論基礎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理解,而不是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核心的課堂模式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開放式教學。 “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課程標準》)。詩歌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學生在朗讀能力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名家示范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請學生自己進行點評,對學生自身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機會,不僅培養(yǎng)了朗讀能力,同時也得到了一次口頭表達的訓練。 步驟四:拓展延伸 教師活動: 冰心疊了一只只的小紙船送給自己的母親,讓她帶去女兒的一片愛和思念。我們同學今天也疊了一艘艘的小紙船,你最想把你親手疊的這只紙船送給誰呢?紙船又寄托著你怎樣的期盼、夢想、祝!? 學生活動: 在背景音樂鋼琴曲《致愛麗絲》的伴奏下,暢述自己的愿望。 《語文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認識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边@個環(huán)節(jié)既是對語文人文性的一種體現(xiàn),又在結(jié)構上使課堂呈現(xiàn)出首尾呼應的整體感,并體現(xiàn)了對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和運用。 在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課堂并非孤立于真實的世界之外的學習空間,要把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語文與生活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是人類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卻常常進行架空的技巧訓練,學生缺少表達和交流的欲望。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必須通過語言來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語言運用中去學習語文,要讓語文成為真實的語文。 步驟五:研討練習 這首詩歌借助紙船這一具體的形象抒發(fā)了對母親的愛。你能否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表達某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