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參考(通用4篇)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參考 篇1
第二單元復習
二單元基礎、文言文閱讀一篇
復習目標: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閱讀背誦《木蘭詩》
復習方式:講清要點、學生整理。
復習重點:二單元基礎知識,文言文基礎。
復習用具:多媒體。
一、常規(guī)字詞復習2——40個3—6課
二、默寫《木蘭詩》1---3段
三、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整理
要求:
(1)出處、作家(時代或國別——地位——籍貫等——以書下為主)
(2)寫心得
2.解釋詞語12個:
第7課 1.征發(fā) 2.哽
第9課 3.熾痛 4.標直 5.嗥鳴 6.讕語 7.亙古 8.污穢
目標冊:崎嶇 阻抑 回環(huán)曲折 亦復如是
3.目標冊重點
四、《木蘭詩》
1.詞語解釋22個
2.通假字2個 ⑴帖 ⑵火
3.翻譯、理解
4.默寫
見文言文練習2
五、作業(yè):
注音40個,解釋詞語12,每個一遍,文學常識一遍。
文言文解釋詞語22個,通假字2個
二單元基礎、文言文閱讀一篇
復習目標: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閱讀背誦《木蘭詩》
復習方式:講清要點、學生整理。
復習重點:二單元基礎知識,文言文基礎。
復習用具:多媒體。
一、常規(guī)字詞復習2——40個3—6課
二、默寫《木蘭詩》1---3段
三、復習二單元基礎知識
1.文學常識整理
要求:
(1)出處、作家(時代或國別——地位——籍貫等——以書下為主)
(2)寫心得
2.解釋詞語12個:
第7課 1.征發(fā) 2.哽
第9課 3.熾痛 4.標直 5.嗥鳴 6.讕語 7.亙古 8.污穢
目標冊:崎嶇 阻抑 回環(huán)曲折 亦復如是
3.目標冊重點
四、《木蘭詩》
1.詞語解釋22個
2.通假字2個 1.帖 2.火
3.翻譯、理解
4.默寫
見文言文練習2
五、作業(yè):
注音40個,解釋詞語12,每個一遍,文學常識一遍。
文言文解釋詞語22個,通假字2個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參考 篇2
第二單元 兩代人心靈對話
【單元學習目標】
一、重點學習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二、通過課文教學和綜合學習活動,理解課文語言的概括性和深刻含義。
三、理解兩代人之間溝通和理解的重要意義,明確“溝通”是永恒的主題,感受親情、理解父母,培養(yǎng)關愛家庭,關愛長輩,有效地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基礎知識學習】 一、單句:語言的使用單位,由短語或詞組成,有一定的語氣和語調,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能完成簡單的交際任務。 二、復句:由兩個或更多的單句組成,能表達比較復雜的意思的語言單位。 三、句群:意義相關的、表達一個中心意思的一組句子。 四、篇章:書面語言的實際使用單位。 【教學安排】 《背影》四課時; 《秋天的懷念》一課時; 《給傅聰的一封信》一課時; 《父與子》一課時; 《爸爸的花兒落了》二課時。【每周一詩】 1. 《小池》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2. 《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 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什么?它們的韻腳分別是哪些?這兩首詩的體裁是七絕。 《小池》的韻腳是:流iu=iou、柔ou、頭ou; 《己亥雜詩》的韻腳是:斜ia(古音)、涯a、花ua。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參考 篇3
第二單元復習
一、掌握一批生字詞
籌辦 攢積 曉諭 引經據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魯迅原名周樹林,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過他的散文《風箏》、小說《故鄉(xiāng)》、《孔乙己》等。
三、學習一種妙想
《魯迅自傳》線索分明,層次清晰。本文從整體上看,用的是順敘寫法,即以是時間為序自述生平,重點敘述了個人經歷中的主要內容,線索非常清楚。另外銜接自然。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的語言特色,如“罷課”一詞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動統(tǒng)治下的進步學生為了一定的革命目標而聯(lián)合停止上課的斗爭。這里借用此詞形象而幽默地寫出了少年毛澤東敢于反抗舊勢力的精神。“抗議”一詞用得也很好。在當時那個封建思想充斥的時代,能夠敢于對長輩的錯誤提出抗議,這就是很不簡單的了。
《第一千個球》的小標題的作用。
《少年愛因斯坦》中過渡句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四、重溫閱讀語段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1.“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說”即《 》,它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一本回憶記”指《 》。(4分)
2.魯迅學醫(y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又是什么?
請在文中分別用摘出。(4分)
學醫(yī)的原因:
棄醫(yī)從文的原因:
3.文中加點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4.選文寫了魯迅的哪幾次職業(yè)的選擇,最終選擇是什么?(4分)
5.文中提到的“小計劃”是( )(3分)
a、準備成立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b、開始提倡文藝運動,計劃創(chuàng)辦一個文藝雜志。
c、準備發(fā)起針對清朝的起義。
d、準備開設一所專治中國人病的醫(yī)院。
6.談談你對魯迅人生道路選擇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啟示。
參考答案:1.《狂人日記》《朝花夕拾》2.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 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3.這句話說明了他學醫(yī)的目的是為了振興祖國。“決意”一詞表明作者改變專業(yè)是經過反復考慮的。4.一共是三次職業(yè)的選擇。最終選擇了文藝救國道路。5.b 6.可從人生道路選擇與祖國利益的關系去思考。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復習參考 篇4
第二單元復習重點資料梳理
一、 掌握一批生字詞
籌辦:籌劃辦理。
衰落:(事物)由興盛轉向沒落。
學籍:登記學生姓名的冊子,轉指作為某校學生的資格。
學力:指在學習上達到的程度。
乞食者:要飯的人。乞:乞討。
生計:生活;維持生活的辦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彷徨:走來走去,猶疑不決,不知往哪個方向去。
積蓄(xù) 韶山(sháo) 慷慨(kāng kǎi)
懶惰(duò) 恫嚇(dòng) 馴服(xùn)
把柄(bǐng) 隋唐(suí) 曉諭(yù)
聳聽(sǒng) 遏止(è) 欽佩(qīn)
沮喪(jǔ) 膳宿(shàn) 賺錢(zhuàn)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資本:經營工商業(yè)的本錢。
抗議:對某人、某團體、某國家的言論、行為、措施等表示強烈的反對。
暴躁:遇事好發(fā)急,不能控制感情。
慷慨:大方,不吝嗇。
接濟:物質上的援助。
施舍:把財物送給窮人或出家人。
分歧:(思想、意見、記載等)不一致,有差別。
企圖:圖謀、打算(多含貶義)。
懶惰:不愛勞動或工作。
指摘:挑出錯誤,加以批評。
仁慈:仁愛慈善。
辯證:辨析考證。
竭力:盡力。
恫嚇:嚇唬。
馴服:順從。
把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比喻可以被人用來進行要挾的錯誤。
傲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
曉諭:明白地開導、告知。
革職:撤職。
叛逆:背叛。
聳聽:使聽的人吃驚。
單純:簡單純一,不復雜。
冤屈:冤枉;不公平的待遇。
欽佩:敬佩。
意識:覺察。
沮喪:灰心失望。
繳納:交納。
克勤克儉:既能勤勞,又能節(jié)儉。
如饑如渴:形容要求很迫切。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怒不可遏:怒氣沖沖,難以抑制。遏:阻止。
青黃不接:指莊稼還沒有成熟,陳糧已吃完。比喻暫時的困難。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指國家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涯: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yè)的生活。
滂p ng沱tu :形容雨開得很大。
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區(qū)別地混在一起來談論或對待。
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藏起來,形容十分羞愧。
輕舉妄動:不經慎重考慮,盲目行動。
墮落:(思想、行為)往壞里變。
天分:天資。
惡習難改:(賭博、吸食毒品等)壞習慣很難改掉。
僻(pì) 棕(zōng) 暇(xiá)
涓(juān) 鈍(dùn) 怡(yí) 怯(qiè)
靦腆(miǎn tiǎn) 遏(è) 爍(shuò) 脊(jǐ)
沉靜:(性格、心情、神色)安靜;平靜。
孤僻:孤獨怪僻。
勻稱:均勻。
修養(yǎng):指養(yǎng)成的正確的對人處事的態(tài)度。
閑暇:空閑。
早慧:心智發(fā)育比平常人要早。
旋律:聲音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的有組織、有節(jié)奏的和諧運動。
涓涓:細水慢流的樣子。
幽靜:幽雅寂靜。
靈巧:靈活而巧妙。
遲緩:緩慢。
泛濫: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充斥:充滿。
狂熱:一時所激起的極度熱情。
羞怯:羞澀膽怯。
靦腆:害羞,舉止不自然。
呆板:死板、不靈活。
閃爍:(說話)稍微露出一點想法,但不肯說明確。
暢游:暢快盡情地游覽。
一本正經:形容很規(guī)矩,很莊重。
不解之緣:難以分開的緣故。
與眾不同:與別人不一樣。
愛不釋手:因喜歡而不舍得。
超乎尋常:超過一般。
怡然自得:形容喜悅。
躍躍欲試: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試試。
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
雄心: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想入非非:思想進入虛幻世界,完全脫離實際。
流連忘返:留戀佳境,舍不得離開,而忘了回去
二、 知道一點文學常識
魯迅本姓周,名樟壽,后改為樹人;號豫山,后改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城內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擔任內閣中書,家里有四五十畝水田,不愁生計。其父雖沒做官,但也是讀書人。周家是—個典型的書香門第。
埃德加•斯諾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和新聞記者,他一生寫了大量著作,尤其是關于中國的報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他寫的幾部關于中國的著作,曾連續(xù)再版,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fā)行,有力地促進了世界人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了解,使中國人民為爭取進步的斗爭獲得了世界廣泛的同情和支持。
斯諾的記者生涯,是和中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從1928年到1941年期間,斯諾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中國。目睹了中國的內憂外患,他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同情,增強了正義感。1936年他越過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重重封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陜北蘇區(qū)采訪,歷時四個多月。他深入訪問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副主席,訪問了紅軍指揮員和戰(zhàn)士,訪問了蘇區(qū)的群眾。這些訪問加深了他對中國革命斗爭的了解,使他成了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出版后,斯諾深情地寫到:“在許多書頁里,我僅僅把那些英勇的男女們告訴我的記錄下來。同這些英勇的男女們生活在一起,并暫時同他們等同起來,這是我的殊榮。”“現在他們每天正在用英勇的犧牲精神,在寫著許多別的書,對于這些男女戰(zhàn)士,我愿意和他們握手道賀。原來在這些老資格‘赤匪’之中,有許多位,是我在中國十年以來所未遇見過的最優(yōu)秀的男女哩!”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當時的美國政府采取敵視中國的政策,迫害進步人士,斯諾在美國處境十分困難,后來移居瑞士。然而他拿著美國護照,得不到訪華的簽證,他和中國的關系被人為地割斷十余年。一直到1960年他才以美國作家的身份取得簽證,訪問新中國。此后1964年和1970年又兩度來訪。每次訪問,他都搜集了大量材料,通過報道,生動地向全世界介紹新中國的建設成就,謳歌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所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斯諾是中國人民誠摯的朋友,數十年如一日,為促進中美兩國偉大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對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懷有堅定不移的信心;麥卡錫主義對他全家的迫害,國際上對新中國的歪曲和誣蔑,都沒有損害他對中國人民的情誼,沒有使他喪失對中美人民終將沖破重重障礙,開拓友好合作道路的信心。新中國是斯諾心愛的話題。他為讀者著書,給青年講課,對公眾演說,給朋友寫信,同客人說話,都離不開中國。在臨終時,他用盡了生命的最后力量所講的一句話是:“我熱愛中國!”
中國人民沉痛悼念斯諾的逝世,毛澤東主席在給斯諾夫人的唁電中指出:“斯諾先生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一生為增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將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
貝利,身高1.74米,原名埃德遜•阿蘭德斯•多•納西門托,貝利是他的雅號。他1940年10月12曰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內斯鎮(zhèn)的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只能赤腳踢球。13歲時,開始代表當地的包魯俱樂部少年隊踢球,使該隊連續(xù)三年獲包魯市冠軍。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們注目,1956年,著名的桑托斯隊邀其入隊,頭一年,即攻入32個球,成為該隊最年輕的射手。
1957年,未滿17歲的貝利首次入選國家隊,并首次參加世界杯賽,他以驚人的技巧馳騁賽場,使足壇驚呼:巴西出現了一位神童!在這位神童的激勵下,巴西隊愈戰(zhàn)愈勇,一一擊潰強勁對手,第一次為祖國棒回了世界杯。此后,在貝利統(tǒng)領下,巴西隊又奪得1962軍第7屆和1970年第9屆世界杯賽冠軍,貝利本人也成為至今世界上唯一一位奪得過三屆世界杯冠軍的球員。
貝利是現代足球運動中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功勛卓著,成就非凡,一直成為后人追尋的榜樣,在其長達22年的職業(yè)足球生涯中,共參賽1364場,射入1282球,他贏得過世界杯冠軍、洲際俱樂部杯賽冠軍、南美解放者標賽冠軍、幾乎贏得了國際足壇上一切成就,被人們譽為“一代球王”。
1977年10月10日,美國宇宙隊為球王舉行了盛大告別賽,賽后,貝利在隊友和觀眾的歡呼聲中揮淚離場,結束了非凡的綠蔭生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名物理學家,生于德國。19xx年畢業(yè)于蘇黎世工業(yè)大學并入瑞士國籍,19xx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蘇黎世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及蘇黎世工業(yè)大學教授。19xx年回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并當選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治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均有重大貢獻。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狹義相對論(19xx年);并在這個基礎上推廣為廣義相對論(19xx年)。還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和固體的比熱。在闡明布朗運動、發(fā)展量子統(tǒng)計法方面都有成就。后期致力于相對論“統(tǒng)一場論”的建立,企圖把電磁場和引力場統(tǒng)一起來。對宇宙學說也有貢獻。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fā)現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有《論動體的電動力學》《關于輻射的量子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對于宇宙所作的考察》等。
三、 學習一種妙想
《魯迅自傳》線索分明,層次清晰。本文從整體上看,用的是順敘寫法,即以是時間為序自述生平,重點敘述了個人經歷中的主要內容,線索非常清楚。另外銜接自然。
《毛澤東的少年時代》的語言特色,如“罷課”一詞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反動統(tǒng)治下的進步學生為了一定的革命目標而聯(lián)合停止上課的斗爭。這里借用此詞形象而 幽默地寫出了少年毛澤東敢于反抗舊勢力的精神。“抗議”一詞用得也很好。在當時那個封建思想充斥的時代,能夠敢于對長輩的錯誤提出抗議,這就是很不簡單的 了。
《第一千個球》的小標題的作用。
《少年愛因斯坦》中過渡句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
四、重溫閱讀語段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 京的豫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 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 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 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 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 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 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 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 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 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1. “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中所提到的“小說”即《 》,它是我國第一篇白話小說;“一本回憶記”指《 》。(4分)
2. 魯迅學醫(y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又是什么?請在文中分別用摘出。(4分)
學醫(yī)的原因:
棄醫(yī)從文的原因:
3. 文中加點的語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4. 選文寫了魯迅的哪幾次職業(yè)的選擇,最終選擇是什么?(4分)
5. 文中提到的“小計劃”是( )(3分)
a、準備成立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b、開始提倡文藝運動,計劃創(chuàng)辦一個文藝雜志。
c、準備發(fā)起針對清朝的起義。
d、準備開設一所專治中國人病的醫(yī)院。
6. 談談你對魯迅人生道路選擇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啟示。
參考答案:1. 《狂人日記》《朝花夕拾》2. 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 這時 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3. 這句話 說明了他學醫(yī)的目的是為了振興祖國。“決意”一詞表明作者改變專業(yè)是經過反復考慮的。4. 一共是三次職業(yè)的選擇。最終選擇了文藝救國道路。5. b 6. 可 從人生道路選擇與祖國利益的關系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