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通用15篇)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寧鴻彬)
時間:1995年12月
班級:北京八十中初一(1)班
執教:寧鴻彬
第一課時
師:上課。(師生問好)
師:打開書!(板書:皇帝的新裝)《皇帝的新裝》是一篇童話,作者安徒生。下面默讀“提示”第一段,讀后請同學們說說你認為介紹作者這部分內容,應該抓住幾個要點?
(生看書,片刻生舉手)
生(1):我認為應該抓住五點:名,安徒生;時,19世紀;地,丹麥;評,世界著名童話作家;作,《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師:很好!下面準備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們給這篇童話加個副標題,一個什么什么樣的皇帝(板書,一個……的皇帝)。省略號什么意思?
生(齊):要填出來形容皇帝的詞語。
師:對!你怎么認為就怎么填,所以在讀課文時,要邊讀邊思考。下面按座次朗讀課文。
(8名學生按座次朗讀了課文,教師巡視,并不時在書上做記號。)
師:大家讀得都比較好。有兩個字的讀音需要注意:“對于自己職位不相———”什么?
生(齊):不相chèn。
師:正確!大家跟我讀,不相chèn。
生(齊):不相chèn。
師:再讀。
生(齊):不相chèn。
師:“這可hài人聽聞了”中的“駭”,念h—ài—hài,標第四聲。在書上注一下。跟我讀,hài人聽聞。
生(齊):hài人聽聞。
師:再讀。
生(齊):hài人聽聞。
師:這兩個字的讀音今后要多加注意。下面再給大家兩分鐘準備時間,請你們給本文擬一個副標題———一個什么樣的皇帝,最好能結合課文做些解釋。
(眾生翻書思考)
生(10):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愚蠢的皇帝”。因為課文中那兩個自稱是織工的騙子,根本沒織衣服,也沒給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樣子而已。而皇帝為了炫耀自己,還穿著這件實際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參加隆重的游行大典。這一切,作為常人都能分辨出來,他卻上當受騙,所以我認為他是個愚蠢的皇帝。
生(11):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愛美的皇帝”。因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慮的總是如何穿換新衣服。
師:你說的“愛美”是他的優點還是缺點?
生(11):當然是缺點。
師:如果是缺點,光說“愛美”是不行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愛美,你們看,我上課還穿西服系領帶呢?我這60歲的老頭兒,也愛美。但是,這是優點不是缺點。作為教師,應該服裝整潔,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剛才的說法稍加修改,使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缺點。(生稍停一會)
生(11):愛美過度。
師:很好!過分講究穿戴就是缺點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詞?
生(12):臭美。
(眾生笑)
師:就是這樣說的。這顯然是貶義。
生(13):我認為是“一個虛偽的皇帝”。因為他天天換衣服,每時每刻都換衣服,換得太勤了。
師:這叫虛偽?老換衣服就是虛偽嗎?
生(13)(未語)
生(14):這叫虛榮。
師:對!那么什么叫虛偽呢?
生(15):虛偽就是不實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偽裝,說假話。總之,是裝出一副假相。
(師點頭表示肯定)
生(16):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因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從來也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統治國家,國家必將走向滅亡。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
師:他不可救藥的主要表現是什么呢?
生(16):(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現在課文的最后,當那個小孩兒的話已經普遍傳開的時候,那皇帝不僅繼續游行,而且表現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這就表現了他的頑固不化,不可救藥。
師:說得好!就是這樣。
生(17):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身為皇帝,不去管理國家大事,不去關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見他是個昏君。他聽信騙子的謊話,他還聽信內臣們的話,赤身裸體去游行,都說明他一點兒頭腦都沒有。他是個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18):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他認為最誠實的、很有理智的、最稱職的老大臣,卻向他說假話,作假匯報,可見這個老大臣是不誠實的,沒有理智的,不稱職的。他連自己身邊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沒有認清,這說明他是十分無能的。
生(19):我添的副標題是“一個無知的皇帝”。我認為那兩個騙子并不高明。他們的謊話,只要有點頭腦的人便可識破。可是這個皇帝呢,當他在織布機前看不到布料時,竟然沒有絲毫的懷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夠資格當皇帝。他真是連起碼的知識也沒有,他是一個無知的皇帝。
生(20):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我說他不稱職并不是因為他看不見布料,而是因為他不務正業,不明是非,不辨真偽。這樣一個昏庸、虛偽、無能的皇帝是不稱職的。
師:大家從現象到本質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很好。剛才大家的發言絕大部分是對的,個別有點毛病的也糾正了。通過這個練習,我們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研究一下這個故事的情節。誰能用一個字概括這篇童話的故事情節?或者說這個故事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的?給大家一分鐘準備時間。
(生翻書、思考)
生(21):我認為用“蠢”字來概括。因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談舉止都特別蠢。
生(22):我認為用“騙”字概括。就是騙子的騙,因為開始是騙子騙皇帝,后來發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騙自己。
生(23):我認為用“偽”字,就是虛偽的偽。因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誰也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他們寧愿欺騙別人、欺騙自己,也不愿講真話,所有的一切都是虛偽的。
生(24):我認為用“假”字。因為根本沒有什么美麗的布料、美麗的花紋,而且騙子、皇帝、大臣、騎士和老百姓對這件衣服全說了假話,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生(25):我認為用“傻”字。那兩個騙子的騙術很容易識破,而皇帝等人卻信以為真。騙子在給皇帝穿衣服時,其實什么也沒穿,皇帝卻說特別合身。大臣、騎士以及老百姓對皇帝所謂的衣服也大加贊揚。其實穿沒穿衣服,只要用手撓一撓不就知道了嗎?這個皇帝太傻了!
生(26):我認為應該用“裝”字來概括。這個故事從始至終是圍繞著那一套新裝展開的,如果沒有了新裝,就沒有了這個故事。
生(27):我認為不應該是“新裝”的“裝”,而應該是“新裝”的“新”。因為,那個皇帝喜歡穿新裝,關鍵是那個“新”字。那兩個騙子胡說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織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裝。大臣們稱贊的,也是那新織的布和新縫制的衣服。
生(28):我也用一個“心”字來概括,不過不是新裝的“新”,而是心臟的“心”。我認為騙子騙人是居心不良,大臣、騎士們說假話是心懷鬼胎,皇帝不說真話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圍繞一個“心”字展開的。
師:大家發表了不同的見解。你們分別用蠢、騙、偽、假、傻、裝、新、心八個字概括這篇課文。那么,這八個字哪個是正確的呢?
(眾生紛紛舉手要求發言。)
師:很好!大家的積極性很高。不過,如果請你們現在就發表意見,恐怕還是各抒己見,一時很難統一。那么,怎樣才能比較迅速的把正確答案篩選出來呢?下面我就教給你們幾種辦法。
(眾生活躍)
師: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題的答案排除掉。我們先回憶一下,剛才我是怎么提出問題的。剛才我說的是:誰能用一個字概括這篇童話的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四字語氣加重)
生(29):既然題目的要求是用一個字概括故事情節,那么“蠢、偽、假、傻”這四個字是不對的,因為這四個字說的是皇帝這個人物,是不切題的。
(眾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完全正確。咱們就把這四個字排除掉。現在還剩下“騙、裝、新、心”四個字,咱們使用“檢驗法”進一步解決。什么是“檢驗法”呢?就是把這四個字,一個一個的試用,進行檢驗,能夠適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適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
生(30):“新、裝”這兩個字都不能單獨的用在課文中所有人物身上。因為一單獨用就說不清是什么意思啦。所以,這兩個字是經不住檢驗的,應該去掉。
生(31):“騙”和“心”這兩個字都可以。我試了一下,這兩個字用在哪個人物身上都說得通。
師:現在還剩下兩個字了,咱們使用“比較法”來解決,作最后的篩眩怎樣比較呢?就是用這兩個字分別用于每個人物,比比看,看哪個字更準確,哪個字更能表現出這個故事的特點。
生(31):我認為“心”字不如“騙”字好。在這個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和“騙”字有關系,有騙人的,有被騙的,還有不被騙的。總之,一個“騙”字說出了這篇課文的特色。
生(32):我也認為“心”字不如“騙”字。“心”指的是心理活動,就是思想。這個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他自己的思想。這樣一想,用“心”字概括很好。可是再一想,哪一篇課文中的人物都是有思想的。這樣一來,這個“心”字,用它概括這課可以,用它概括別的課也可以。所以,用“心”字概括這一課,不能說出這一課的特色。
師:還有不同意見沒有?(眾生搖頭)
師:大家的看法是對的,本文是圍繞一個“騙”字展開的(師板書:騙)。請大家回憶一下,開始你們提出了八個字,我們為什么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就統一了認識呢?這是因為我們采用了恰當的篩選方法,這就是排除法、檢驗法和比較法。希望大家記住這三種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學習運用。
師:這篇課文是圍繞一個“騙”字展開的。請同學們說說,文中的各種人物是怎樣圍繞這個“騙”字進行活動的呢?
生(33):騙子騙人。
生(34):皇帝受騙。
生(35):那兩個老大臣還有其他官員是既受騙又騙人。
師:對大臣官員們來說,他們在這個故事中的作用,受騙是主要的呢,還是騙人是主要的呢?
眾生:騙人。師:對。不管是為了什么,他們實際上是幫助騙子騙了皇帝。
生(36):老百姓也是既受騙又騙人。對他們來說,受騙是主要的。
師:你學了馬上就用,很好。老百姓受騙,是那兩個騙子直接騙的老百姓嗎?
生(37):不是。是聽別人說的,逐步就談論開了。我明白了,是老百姓傳播了騙子的謊話。
師:很好!你那個“傳”字用得好。
生(38):那個小孩不受騙。
生(39):那個小孩把兩個騙子的謊話說穿了。
師:那么,那個小孩在這個故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生(40):小孩揭露了騙子。
師:很好!就是這樣。現在我們總的看一下。(邊說邊板書)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官員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這個故事從騙子行騙開始,到小孩揭騙結束,始終沒有離開這個“騙”字。所以說,這個故事是圍繞著一個“騙”字展開的。
(下課鈴響)
師: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里。下課。
淺 文 趣 教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薛波
教學設想:《皇帝的新裝》極富魅力,學生愛讀,也能讀懂,從表層來看是一篇淺文。但其中常讀常新的思想內核不易把握,認識不夠。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誕可笑的情節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內蘊豐富的資源,學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淺文趣教,就是讓學生讀出興趣、體會諧趣、悟出理趣。“趣”不單純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幫活脫脫、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導學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淺文趣教,做到對文本內容有所取舍,以點帶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時要求教學語言鮮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機智。
教學實錄:
一、導入:一杯水倒入杯中,如果杯子是圓形的,那么水自然也是圓形;如果杯子是方形、三角形、不規則形呢?結論是:杯子的形狀決定著水的形狀。(趣入,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安徒生的作品讀過幾篇呢?(學生自由回答)(營造安徒生童話教學情境)
1、 能用一些詞語概括《皇帝的新裝》一文語言留給你的深刻印象嗎?(學生自由回答)
生1:精巧
師:很會思考,不過“精巧”通常是說結構,能否表述再準確些?
生2:精美
師:說得好!
生3:搞笑
師:這個詞用得較時尚。(學生欣欣然)
生4:語言很幽默,甚至帶一點夸張。
師:看來你很留心,安徒生童話讀了不少!
2、再用一句簡潔的話濃縮故事情節(學生討論后選一代表作答,教師補充)
3、一個無比威嚴的、至高無上的皇帝活精光光地、一絲不掛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呢?(學生略作思考,教師點撥并明確:騙)板書
師:誰騙?
生:騙子。
師:為何行騙?
生:貪財。(板書)
師:誰受騙了?
生:皇帝。(板書:皇帝受騙)
師:皇帝為什么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圈套?(學生自由討論,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生1:皇帝愛美。
師:愛美并不是壞事呀?(學生笑,并齊聲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生2:皇帝愛美太瘋狂!
師:瘋狂了!確實不是好事。
生3:皇帝是一個昏庸、愚蠢的國君。(板書)
師:你看問題很能一針見血(學生3會意一笑)
生4:特愛聽假話、鬼話,否則怎么會心甘情愿光屁股上大街呢?
師:看法很新!說話很幽默。 大臣呢?( 思考片刻)
生5:大臣助騙。
師:此話怎講?
生6:大臣本應輔助皇帝治理國家的。
生7:大臣并未像皇帝一樣赤裸著身子游行,他們充當了一回輔助皇帝受騙。
師:說得真精彩!大臣如此拙劣,怎么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教師再引導語)
生頓悟:什么樣的皇帝就有什么樣的大臣!
師:太好了!大臣到底是什么樣的?
生1:阿諛奉承。(板書)
師:會用成語,詞匯量很豐富!
生2:為保烏紗帽不知廉恥。(學生笑)
4、老百姓在這場鬧劇中既不象皇帝那樣身居高位,又沒有必要如大臣般討好皇帝,況且又沒親見奇特的新裝,怎么也陷進去了?(學生快速讀課文,尋找關鍵句。)
生1:我們剛學了一個詞叫“道聽途說”,我看很合適!(學生的老練語言引得一陣笑聲)
生2:我也用一成語“以訛傳訛”,謬誤傳千遍便成了真理。(學生再次鼓掌)
師:既然這樣,百姓傳騙了?
生:對!(教師板書:百姓傳騙)
三、教師小結: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一個圓也不是,方也不是,三角更不是,扭曲的、不規則的怪圈 !(指名學生畫出這個怪圈)最精彩的是哪一種騙?(學生七嘴八舌,興趣高漲)分角色朗讀課文7-22段,教師作適當輔讀,體會語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時鞏固,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四、那位可笑、可悲、可嘆的皇帝光著身子上街游行,舉國轟動。除此而外,還有那個地方值得我們看笑話?(“皇上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
1、 指名學生朗讀該句,另指名學生表演。(學生哄笑)
2、 教師:學生的精彩表演其實是緊扣住了“轉”、“扭”兩個動詞。齊讀托爾斯泰語:“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精妙的動詞能使筆下的人物鮮活感人。”
五、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謊言營造的怪圈,最終是被誰捅破的?(學生齊答:小孩子)小孩子其實只說了誰都能說出口的一句真話,猶如一把利劍。皇帝及其一幫人陣腳大亂,提著褲子倉皇逃竄了嗎?
生:沒有!
師:沒有?可見他們--
生:愚蠢至極。(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安徒生用筆也達到了極至,并在故事高潮處嘎然而止,留給我們無盡的思考。(教師指出安徒生童話創作意圖:歌頌真與美,批判假與丑)(板書)
師:教材編者巧妙地配制了一幅插圖,誰能用一句《核舟記》中的話再描化一下皇帝的丑態?
生:袒胸露乳,矯首昂視。(學生大笑,靈活利用教材資源,知識得到遷移)
六、學生合書凝思:該向誰學?(自由回答)
生1:小孩
師:小孩終究要長大的!周圍大人都在說謊!
生2:老師,您的說法太片面了。并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在說謊!
師:哦!說下去!
生2:況且這僅僅是童話,正如您剛才所說安徒生在“歌頌真與美,批判假與丑”。
生3插話:安徒生用了夸張手法。
師:說得好!我為你鼓掌!有一種說法叫美麗的謊言,但不管如何,決不能違背人的——
生齊答:良知!
七、作業布置:1.查閱資料,了解“指鹿為馬”、“洪武試臣”的故事
2.閱讀安徒生其它作品
點評:
淺文趣教,淺文理教;理從趣中獲得,理從悟中獲得。同樣也能發揮學生自主性。整堂課中師生、生生多方互動,亦能體現新課標“鼓勵有創意的閱讀”的理念。合作、探究尚須進一步努力。
總之,這是一種較好的課案。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2
設計思想:
這則童話故事寄寓著安徒生對世俗世界的習慣及傳統的深深譴責和對純真本然事物的熱切向往。學生大多對這則故事比較熟悉,但分析、理解思想內容時卻僅能停留在“諷刺了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的虛偽、愚蠢”上。如何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是嘗試的主要任務。因此,設計好導讀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文章的主旨是教學設計的關鍵。
教學過程 :
一、教學目標 :
1、 分析主要人物特點。
2、 歸納課文思想內容。
二、教學環節:
【一】導入 新課:
大家愛讀童話故事嗎?為什么呢?因為童話故事生動、有趣,想象奇特,同時在每一篇故事后蘊含一定的道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看看它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二】介紹作者:
安徒生,19世紀丹麥杰出的童話作家,一生共寫成了160多篇童話。我們比較熟悉的有《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
【三】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根據以下問題接龍復述課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兩個騙子怎樣設的圈套?
3、面對新裝,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動?他回去如何對皇帝匯報的?官員有何心理活動?他又是如何匯報的?
4、 皇帝面對新裝,想了什么?說了什么?
5、 為新裝舉行的大典上,老百姓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又是如何想、如何說的?
6、 最后誰說出了真話?
7、 最后結果如何?
(評析:此項練習旨在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通過這些題,可以把全文內容提起來,并為下文分析人物特點、人物受騙原因做準備。)
【四】重點分析與訓練:
(一)根據課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點。
請看投影屏幕:1、課題是皇帝的新裝,這件新裝有何特點?這樣的衣服你認為會不會存在?既然大家一讀就知道新裝是假的,為什么兩個騙子還有那么大的膽子去騙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這件新衣,為何沒有一開始就親自去看布料?當他親自去了,面對空織機時有何心理活動?
3、 當他覺得老百姓的話似乎是真的時,為什么還要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教師明確:
因為皇帝虛榮、愛面子。他想:我是皇帝,我不能就這么灰溜溜地回去,我得撐下去。
4、請你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加一個副標題:一個……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點。最好能結合課文做些解釋。
(評析:這四道題在難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題的第一、二問,學生都能答出,第三問和第二題就需要動動腦筋回答,而第三題只有個別好學生才能答出,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同時又富挑戰性。)
學生發言,教師明確:
一個愚蠢的皇帝。他在這樣一個簡單的騙局前受騙就說明了他的愚蠢,而且作為一個皇帝不知道哪個大臣稱職。
一個不稱職的皇帝。他每天只知道換衣服,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關心國家大事,人們說起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一個虛偽的皇帝。他明明什么也沒看見,卻不敢說出來。
一個可悲的皇帝。兩個騙子用這么簡單的騙局就能騙了他,而且他還不知道哪個大臣稱職,還要用衣服去檢驗,非常可悲。
這些正是皇帝的特點。也正是由于他的這些特點,才使這樣簡單的騙局成功,才導致了他可悲的下場。
(二)分析、歸納課文的主題思想:
通過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當受騙的原因歸納出主題思想。
1、兩個騙子的騙術并不高明,卻騙了許多人,其中第一個上當受騙的人是老大臣。請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個去看布料,是根據老大臣的什么特點?——理智,誠實。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別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誠實的嗎?他說假話了沒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沒看見,也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回去卻說了假話,他是理智的嗎?那么是什么使他喪失了理智,或者說他怕什么?——怕別人說他是不稱職的、愚蠢的。
(評析:這幾道題的難度也有著一定的梯度。)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在面臨誠實與虛偽、真與假的抉擇時,當誠實被視為愚蠢與不稱職時,誰還有勇氣去面對呢?因此,自私、虛榮使老大臣說了假話。
5、再看第二個被派去的官員,面對同樣的、世俗的壓力,且有了前一個老大臣的“佐證”,他的選擇會是什么?——說假話。
6、再看皇帝呢?作為一國之君,他又為什么會上當受騙呢?
教師明確:皇帝也害怕別人說他是愚蠢的、不稱職的,可以說:在同樣世俗的壓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說出了假話。
總結:皇帝、老大臣、官員、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壓力下,因為自私、虛榮才上當受騙,繼而又去騙別人的。(板書)
7、但最后還是有人說出了真話,是誰? ——一個孩子。為什么孩子能說真話?
明確:因為他不怕丟官,不怕別人說他不稱職。孩子是天真、純真的,沒有私心雜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壓力,能說出真話,揭開騙局。這種沒有私心雜念也可以叫做無私。(板書)
梳理、歸納:在這個并不高明的騙術前,說出真話難不難?不難,一個孩子就能說出。那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職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喚什么呢?
教師總結:作者通過著意安排,讓一個孩子說出了真話,揭開了騙局。這個“天真的聲音”在一個謊言充塞的世界里,顯得格外響亮,也格外珍貴。只有天真活潑的兒童,才是最純潔無暇的。安徒生通過這篇童話對世俗世界的習慣及傳統進行了深深的譴責,表達了對純真本然事物的熱切向往。啟示我們: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純潔、純真,做一個真誠的人,講真話,反對社會現實中的假丑惡現象,讓真、善、美充滿人間。這就是這篇童話故事的主題思想。
(評析:通過以上導讀題,可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分析課文、歸納出思想內容。)
【五】小結:這節課我們先分析了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點,接著又通過分析各人物上當受騙的原因歸納了本文的思想內容。
【六】布置作業 :
以《〈皇帝的新裝〉后轉》為題,寫一篇新童話,字數不限。要求:結合課文進行合理的夸張和想像,語言要保持原文樸實無華的風格。
【七】板書設計 :
皇帝的新裝
安徒生
老大臣
官 員 自私 被騙
皇 帝
老百姓
小 孩 無私 揭騙
教學分析:
接龍復述課文的設計既檢驗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又為下面分析課文做了準備,同時又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一舉數得,提高了教學效率。而給課文加副標題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分析人物被騙原因來歸納主題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輸,學生易接受、領悟。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3
教學目標:
1、理清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性格。
2、理解童話深刻的內涵。
3、培養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表演進一步理解人物性格。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把握人物性格進行表演。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舞臺劇,分析人物性格,展開想象。
一、導入:
《皇帝的新裝》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一篇童話,他是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代表作。作者通過天才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極力刻畫了統治階層的種種荒誕可笑的行經,揭露了封建統治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今天,我們班天才的演員將在這里給大家上演這個天才的喜劇,請欣賞由115班各大天王聯袂主演的舞臺劇《皇帝的新裝》。
二、整體感知:
1、在橫線上填上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
一個的皇帝
一群的大臣童話主要刻畫了哪些人物?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些人物關系的話,你覺得是哪一個字最合適?
“騙”字。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3、在騙與被騙的故事情節中,簡要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騙子:狡猾、貪婪
皇帝:愚蠢、奢侈、虛偽、昏庸
大臣:自私、阿諛奉承
百姓:怕被殺頭、怕被嘲笑
孩子:純潔天真、無私無畏
三、拓展延伸:根據人物性格展開聯想的翅膀: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個大臣來報告重要軍情,皇帝會作何反應?
2、老大臣走后,兩個騙子會說些什么?
3、游行大典結束后,皇帝回到宮中會做什么?
4、假如沒有人把真相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呢?國家、皇帝、大臣、騙子會有怎樣的命運?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續寫課文結尾(寫在練筆本上)
要求:
1、大膽想象,富于創新;
2、情節合理,文意相關;
3、300—500字。
板書設計:(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童話內容,賞析文章語言,理解童話想內涵。
一、快速回顧課文內容,思考:
1、這篇童話圍繞什么來展開的?即童話的線索的什么?
明確:新裝
2、圍繞新裝發生了哪些事?試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
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展新裝、揭新裝
3、騙子為什么會得逞?
4、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皇帝對新裝的喜愛?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和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寫大臣、官員和皇帝三次查看騙子織布的情景,寫法有何不同?
2、閱讀7—13自然段,思考:
A、這段文字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老大臣"看布"的經過,由此可看出老大臣是一個怎樣的人?
B、這段文字中有三處寫老大臣的眼睛,都分別表現出他不同的內心活動,請結合課文,做簡要分析。
明確言:A、動作,心理活動。虛偽愚蠢(見風使舵、老謀深算)
B、第一次寫老大臣“眼睛睜得特別大”,是說他吃驚的樣子;第二次“眼睛越睜越大”,是說他在竭力想看見布料;第三次寫“從他的眼鏡里仔細地看”,是說他裝著真看見的樣子。
3、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有一個小孩來揭開這場騙局?
明確:自私自利是罪惡之源,只有無私才能無畏。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四:討論:
1、你對騙子騙取皇帝的錢財并愚弄皇帝這一行為如何評價?
2、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身處當時的情景,你會講真話嗎?
板書設計:
皇帝:愛新裝(愚蠢、奢侈、虛偽、昏庸)
騙子:做新裝(狡猾、貪婪)
大臣:看新裝(自私、阿諛奉承)
皇帝:展新裝(荒誕可笑)
百姓:贊新裝(怕被殺頭、怕被嘲笑)
孩子:揭新裝(純潔天真、無私無畏)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4
〖教學目標 〗
1.理解童話的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對文學的“真實性”有感性認識。
2.通過人物的心理和語言體會封建統治者的愚蠢和虛偽。
3.訓練復述、分角色朗讀與表演課本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關于“真實”的理解及對于童話寓意的理解
〖教學設想〗
《皇帝的新裝》這個童話,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是第一次接觸,對于它的故事情節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理解還是比較膚淺的,大多停留在一個故事的層面上,如何引導學生去體會這樣一個虛構的故事背后所隱含的意義,從而以一種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過的童話故事,是本課的重點,如果能達到這樣一個目的,那是很了不起的。為了達到這一點,當然要從情節入手,讓學生體會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并適當的點撥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聯想我們所處的社會現實,理解夸張的表現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課本劇的方法,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校正: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辨析字形和它作為詞素的意義。
滑稽的稽:念 jī,從“禾”,從“膩”。
陛下的陛:念 bì ,從,從“ ”。
頭銜的銜:念 xián ,從“金”,從“行”。
駭人聽聞的駭:念 hài ,從“馬”,從“亥”。
欽差大臣的欽:念 qīn ,從“金”,從“欠”。
更衣的更:念gēng ,當“改換”講。辨析與“更多”的“更”,念 ,當“越發”講,音、義都不相同。
隨聲附和的和:念 hè,當“跟著唱”、“跟著說”講。辨析與“和好”中的“和”,念hé,當“和睦”講,音、義都不相同。
自稱的稱:念chēng,當“說”講。辨析與“相稱”的“稱”,念chēn,當“適合”、“配得上”講,音、義都不相同。
圈定的圈:念 quān,當“畫圓形”講。辨析與“豬圈”的“圈”,念juàn,指養豬的柵欄,音、義都不相同。
二、快速跳讀全文,大致梳理情節脈落。
點撥關于情節的閱讀知識。[見板書設計 ]
三、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部分,先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再討論,最后總結。
1、第一部分寫出皇帝的什么情況?表明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哪些語句最能體現?“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這可能嗎?這個夸張有什么效果?
寫出這位皇帝“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掉”,“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每個鐘頭都要換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表明了他的心思興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費,奢靡無度,穿漂亮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他整天時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懶惰,荒廢朝政。
訓練:用“不••••••除非”造句。
2.引導學生閱讀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寫騙子向皇帝行騙。騙子怎樣誘使皇帝上當?
騙子先說“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點,針對這個特點行騙,投其所好;又說用這種布縫出來的衣服具有一種“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別出官員是否稱職、是聰明還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針對這種心理行騙,擊中要害;因而能夠誘使皇帝上當。
(2)皇帝聽了騙子的話產生了什么樣的反應?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
皇帝聽了騙子的話,覺得“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國里哪些人對于自己的職位不相稱:就可以辨別出哪些是聰明人,哪些是傻子”,以為這樣就可以維持住他的專制統治。騙子的荒唐胡說,正中了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懷。皇帝于是付了很多現款,讓騙子馬上開始工作。騙子行騙也就初步得逞。
3.閱讀第三部分。
(l)騙子在裝模作樣地“織布”,皇帝也一心惦記著那衣料。他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為什么“心里的確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樣了”,但“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里的確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現出他很心虛,害怕自己看不見這布。這是由于“愚蠢”和“不稱職”而產生的心虛。正是由于心虛,一心想知道布織得怎樣了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誠實”的、“很有理智”、最“稱職”的老大臣去看。
(2)課文怎樣描寫老大臣看衣料?老大臣為什么不說真話?
課文寫出老大臣看到騙子,“正在空織布機上忙碌地工作著”,他“把眼睛睜得特別大”,“驚駭萬分”;他雖然不承認自己“愚蠢”、“不稱職”,但沒敢說出“我什么東西也沒有看見”。這時,騙子請他走近一點,問他“花紋是不是很美麗,色彩是不是很漂亮。”這是先發制人:花紋這么美麗,色彩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見,那你真是愚蠢透頂,一點兒都不稱職。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嚴重顧慮。他經過考慮,決定“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騙子卻又問他:“噯,您一點意見也沒有嗎?”這又是趁勢一擊,逼著老大臣表示意見。這一擊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為怕人說自己愚蠢不稱職,為了保住官位,他隨騙子之聲附和地說布料“美妙極了”,“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并且注意地聽著騙子對布料的色彩和花紋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去的時候,可以照樣背出來”。他已經甘愿受騙,并且幫助騙子去騙皇帝。騙子行騙也就進一步得逞。這位老大臣哪有一點兒誠實、理智、稱職的味道?
(3)課文描寫另一位官員著布料,和描寫老大臣著布料有什么異同?為什么?
另一位官員在老大臣看過并對皇帝贊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資格又比老大臣淺。所以他在聽著騙子描述事實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麗的花紋”的時候,雖然覺得自己“并不愚蠢”,也產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的想法,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不同之處。這表明老大臣已經幫助了騙子行騙,他也只想保住官位,決心“不能讓人看出”自己沒有看見布料。這是與前面寫的老大臣的相同之處。騙子行騙又進一步得逞。
課文寫另一位官員看布料,寫得遠比老大臣看布料簡單,又寫出了兩人不同的心理活動,這就避免了描寫同一事物的雷同。
(4)課文寫出皇帝怎樣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他為什么這么做?他為什么心口不一?
皇帝想看布料的心情早已不能按捺,在布料還在織布機上的時候,就“選了一群特別圈定的隨員——其中包括已經去看過的那兩位誠實的大臣”,隆重地親自去看布料。他看到兩個騙子“正以全副精力織布,但是一根線的影子也看不見”。這一回用不著騙子謊言贊美布料,兩位看過布料的“誠實”的官員就自動代勞了。這兩位根本沒有看見過布料的官員,“相信別人一定可以看得見布料,就搶先對皇帝說:“陛下請看: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見了布料,替騙子效了勞。
皇帝聽見兩位官員這樣說,心想“我什么也沒有看見……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這可是我遇見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為了保住皇位,維持統治,他于是趕緊說:“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二分的滿意!”并且裝模作樣地“仔細地看著織布機”,表明他在觀賞布料。這位皇帝為了保住尊嚴,維持專制統治,也只能這樣受騙、騙人了。
全體隨員雖然連一個布絲也沒有看見,也都說:“哎呀,真是美極了!”表明他們都看見布料了,并且建議皇帝穿著這美麗的衣服“去參加快要舉行的游行大典”。從皇帝到所有隨員都各圖保位,在空織布機前做著受騙、騙人的表演。騙子行騙已經完全得逞故事也進一步發展。
四、作業 布置
1、將本文縮寫成3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2、思考:這個皇帝是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會受騙?(要全面)
五、板書設計
皇帝的新裝
情節 皇帝
引子 愛新裝
開端 做新裝
發展 看新裝
高潮 穿新裝
結局 展新裝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學習“穿新裝”和“展新裝”部分
2、總結皇帝這一人物形象
3、討論童話的寓意及童話的特點
〖教學過程 〗
1、檢查作業 ,用簡要的語言復述課文的情節
2、引導學生閱讀“穿新裝”、“展新裝”部分。
(1)課文寫出騙子裝模作樣地忙了一個整夜,“縫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樣寫出皇帝換上“新衣”?
課文寫出“皇帝帶著他的一群最高貴的騎士們親自來了”,表明皇帝要隆重地換穿新衣以后,先寫騙子的騙人表演:“兩個騙子每人舉起一只手,好像拿著一講什么東西似的”,并且指給皇帝和騎士們說:“這是褲子,這是袍子,這是外衣”,真像實有新衣。他們還讓皇帝在鏡子面前換上“新衣”,意思是讓皇帝看看是否合身,是否好看;他們還讓皇帝脫下所有的衣服,換上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在他的腰周圍弄了一陣子”,好像是為皇帝系上了“后裙”,真像是細心地服侍皇帝換上了新衣。意在表明如果皇帝和騎士們看不見新衣,就是愚蠢和不稱職。再寫皇帝和騎士們甘愿受騙;皇帝在換上“新衣”以后,“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體作出這又“轉”又“扭”的丑態,意在表明他在端詳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確實看到了、穿上了“新衣”。騎士們都齊聲贊美“新衣”,表明他們都看見皇帝穿上“新衣”了。君臣都在做著受騙、騙人的精彩表演。
(2)皇帝在大群官員的陪同下,穿著“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來了,老百姓的反應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說:“乖乖:皇帝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好像他們都看見了皇帝穿著的“新衣”,說了假話。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呀!”說的是實話。老百姓私自低聲地把這孩子的話傳播開來,最后都說“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說了實話。
(3)為什么小孩子能說實話,老百姓先說假話最后也能說出實話?
小孩子天真無邪,沒有顧慮,所以能說實話。官員有顧慮,怕顯出不稱職、太愚蠢,故而先說了假話;但老百姓的顧慮遠不像官員們那樣嚴重,沒有官可丟,沒有職可罷,所以終究說出實話。
(4)裸體游行的皇帝聽到老百姓真話以后的反應如何?他為什么要“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為什么不將游行結束呢?
皇帝聽到老百姓都說“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點兒發抖”,“似乎覺得老百姓們所講的話是真的”,意識到受了騙,為在老百姓面前裸體游行、大出其丑而“有點兒發抖”;卻又心中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在已經識破騙局的老百姓面前,裝作確實穿著美麗的新衣,硬把裸體游行的丑劇表演下去,來保住皇帝的尊嚴,維持住專制統治。這篇童話也就在皇帝裸體游行的丑劇高潮中結束。
三、討論:
1、課后練習一(2)
體會幾個人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及心理描寫的作用
2、從全文來看,皇帝是個怎樣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怎樣?
在學生自由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見板書]
四、與我們前面所學過的課文相比,你覺得童話有什么特點。有同學說,皇帝脫光了在街上游行,不真實,你覺得呢?結合課后練習二
五、作者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作者對當時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的態度怎樣?
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朽。諷刺與嘲笑。
六、課堂練習: 分角色朗讀
七、布置排演課本劇。
八、作業 布置
課后練習四:發揮想象,給課文補寫一個續篇。
九、板書設計
皇帝:嗜好新衣,不理朝政——昏庸,愛慕虛榮
相信騙子——愚蠢
先讓大臣去看新衣——狡猾 愚蠢、荒淫
其實沒看見,卻要裝著看見——自欺欺人
堅持游行——裝模作樣,維護自己的尊嚴
大臣:明哲保身,曲意逢迎
百姓:沒有看見卻要說看見——膽小怕事,人去亦去
社會:說假話,互相欺騙,隨聲附和,社會風氣敗壞,封建專制統治腐朽。
想象豐富大膽夸張 曲折反映現實生活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5
《皇帝的新裝》的講析已近尾聲。教師印發給學生一個古代故事:
狂人之細布
昔狂人,令績師績錦,極令細好。績師加意,細若微塵,狂人猶恨其粗。
績師大怒,及指控示曰:“此是細縷。”狂人曰:“何以不見?”師曰:“此縷極細,我工之良匠,猶且不見,況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績師。
(南朝《高僧傳 (初集)》)
(注釋:績師:紡織師 加意:特別用心地織 恨:不滿意,嫌)
參照注釋疏通句義后,要求學生與《皇帝的新裝》進行比較。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篇文章在題材和主題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生:《皇帝的新裝》揭露了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揮霍無度、卑劣愚蠢;《狂人之細布》表現了封建社會剝削者愛慕虛榮、貪婪愚蠢的丑態,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病狀。
師:接下來我們比較兩篇文章的結構。
生:情節曲折,故事完整,結構緊湊。
生:兩篇文章都是以物為線索展開故事,安排結構。
生:兩篇文章的情節結構相似,《皇帝的新裝》中的故事,以騙開始,以騙結束:《狂人之細布》中的故事,也貫穿一個“騙”字。
師:南朝梁《高僧傳》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早一千多年。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為什么會產生如此類似的故事?
生:兩個類似的故事,都是從真實生活中產生出來的,都反映了當時的經濟的、政治的現實。
師:這恰恰說明了“生活是與作的源泉”。
[評析]
這個教例美點在于引進了一篇參讀資料,從教學手法講,這叫“插入式比較閱讀”,比較的角度是“求同”,比較的重點是題材、主題和結構。
比較閱讀實際上是一種“小單元教學”,對于本課教學來講,它起碼有三個優點:
第一,開闊了學生的眼界,他們對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內容覺得十分奇妙,覺得有元限的趣味,增強了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學習的內容具有立體感,學生思考的聯系面擴大,思索的層次增加,有助于對課文的進一步的理解。
第三,使學生有較為持久的心理亢奮,在反復的比較之中不斷延伸著自己的注意力,保持著自己的注意力,課堂教學效益增加。
從教學改革的角度來講,比較閱讀教學也具有它獨特的意義:
比如,比較閱讀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之一;
比如,比較閱讀所形成的對比度、新異點,是對學生“注意”的積極強化;
比如,比較閱讀教學的普遍的實施,將大面積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操作技能。
……
所以,語文的課文閱讀教學之中,要多引進一些參讀資料。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6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皇帝的新裝》的故事情節,文章以新裝為線索,寫了愛新裝——織新裝——看新裝——穿新裝——揭新裝幾個情節。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文本,走進童話中的人物和語言。
二、自學指導
(一)人物賞析
1、請用下面一句話說說文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皇帝:
我認為皇帝是一個的人,因為。
示例:我認為皇帝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課文中那兩個自稱是織工的騙子,根本沒織衣服,也沒給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而皇帝為了炫耀自己,還穿著這件實際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參加隆重的游行大典。這一切,作為常人都能分辨出來,他卻上當受騙,所以我認為他是個愚蠢的皇帝。
【交流點撥】
生甲:我認為皇帝是一個愛美的人,因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慮的總是如何換穿新衣服。
生乙:我認為皇帝是一個虛偽自欺欺人的人,因為他明明看不見這衣服,卻裝模作樣地看衣料,穿新裝。
生丙:我認為皇帝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因為他身為皇帝,不去管理國家大事,不去關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見他是個昏君。他聽信騙子的謊話,他還聽信內臣們的話,赤身裸體去游行,都說明他一點兒頭腦都沒有。他是個十分昏庸的皇帝。
【小結】
本文塑造了一個昏庸無能、愚蠢至極、愛慕虛榮、自欺欺人的皇帝。
2、大臣、騙子、百姓、孩子各是什么樣的人?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
【交流點撥】
(1)大臣——虛偽、愚昧、阿諛奉承。
騙子——狡猾、善鉆空子、行騙有術。
百姓——膽小怕事、人云亦云。
孩子——天真無邪、敢說真話。
(2)最喜歡小孩。
3、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
【交流點撥】
(1)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2)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3)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入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4)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病態的社會人生。
(5)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撈取個人錢財。
(二)語言品析
安徒生童話中的語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細流,滋潤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靈,那下面就讓我們帶著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這份美味佳肴。請仔細品味下列句子的表達效果。
1、許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歡好看的新衣服。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掉。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顯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交流點撥】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詞語把皇帝愛穿新衣的癖好夸張到極點。突出他的昏庸無能、荒唐可笑和愛慕虛榮。
2、“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沒有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這可是我所遇見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二分地滿意!”
【交流點撥】
作者運用了心理描寫,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完全不同,一句“駭人聽聞”,一句“最可怕的事情”,兩個“難道”的反問,都是皇帝心里所想,這里突出了皇帝極端恐懼的心理。他雖然什么也沒看見,嘴上卻極力贊美,而且還用了“極”“十二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飾語。這表現了皇帝的虛偽和愚蠢。
3、皇上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
【交流點撥】
一“轉”一“扭”寫出皇上做作的丑態。也表現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4、“上帝,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說,“多么美的花紋!多么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貴重的衣服。”
【交流點撥】
四個“多么”寫出了眾人的虛偽。
5、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
【交流點撥】
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既說明皇帝喜歡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寫出了皇帝的昏庸無能、窮奢極欲,又為后文行騙作了鋪墊。
(三)寫法探究
本文想象豐富而且奇特,夸張大膽而且合理。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都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存在的,為什么卻又能夠令人信服?
【交流點撥】
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雖然不是現實生活中發生、存在的,卻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提煉概括、集中創造出來的。歷史上窮奢極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駭人聽聞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諛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童話家安徒生在這樣的社會現實的基礎上,馳騁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敘述出這樣的故事情節,刻畫出這樣的人物形象。騙子手段高明,善于設騙;皇帝貪婪虛榮,甘心受騙;官員阿諛奉承,樂于互騙,形成了這篇童話巧妙的布局。既有現實生活的充分依據,又表達了對這樣的皇帝和大臣的強烈憎惡之情。文中描寫皇帝、大臣甘愿受騙、并且騙人,直到皇帝在游行中聽到老百姓都道出了他在裸體游行的真相以后,還硬撐著把那丑劇扮演下去,都是人物特點的邏輯發展,因而能夠讓讀者信服。
三、板書設計
皇帝的新裝
皇帝:愚蠢、昏庸、虛偽、無能
人物形象大臣、百姓:虛偽、自私、阿諛奉承
小孩:誠實、天真、無私、無畏
主旨:諷刺了封建統治階級昏庸、愚蠢、虛偽、狡詐、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無情鞭笞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訴我們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四、拓展延伸
你也用夸張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宮以后會發生什么事”,續寫《皇帝的新裝》吧!
【交流】
示例:那個光著身子的皇帝在游行受到嘲笑后惱羞成怒,當場宣布:“誰再說壞話,立即處決!”結果四五十人被就地處死。從此,皇帝再不穿別的衣服。有一次,他的愛妃陪他喝酒,無意間講了一句:“啊呀,把胸膛弄臟了!”就被打入了冷宮。另一次,一位大臣辭職后說:“再不用看不穿衣服的皇帝了。”也因犯了皇帝的禁令而被殺。有一次皇帝巡行京城,因為經過的街道多,說笑的老百姓也越多,皇帝竟殺了一千多個老百姓。
有一個慈心的老大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想了一個辦法,他對皇帝說:“您向來喜歡新衣服,還是另做一套新的換上吧!”可是皇帝硬說這套神奇的衣服永遠不會舊,還把他關進了監獄。人們請求皇帝給予“言論自由,嬉笑自由”,皇帝一律拒絕。以后大家都對皇帝采取了回避的態度。但皇帝仍然疑心。他命令士兵,凡是有笑聲的家里,都要把人抓出來殺掉,結果激起了人們的反抗,大家一起擁到皇帝跟前,撕他的肉,并大聲喊:“撕掉你空虛的衣裳!”最后,連士兵也站在人民一邊。
皇帝就像被天上掉下的一塊大石頭砸在頭頂上,身體一軟就癱在了地上。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7
一、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重點)
1、學會使用語言、心理、表情、動作的細節寫作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2、體會文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性。
3、理解童話的特點。
(二)道德目標:
1、培養說真話的品質。
(三)能力目標:(難點)
1、鍛煉學生對話朗讀的感情。
2、培養復述課文的口才能力。
二、 教學內容:
1、 學習本文巧妙使用語言、心理、表情的細節寫作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2、 分析文中表現出來的人性特征。
3、 了解童話的特點。
4、 培養說真話的品質。
5、 進行朗讀對話訓練。
6、 對課文某些片段進行復述。
三、 時安排:兩課時
四、 教學設想:
《皇帝的新裝》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童話,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讀過了。而且,童話中包含的知識點實際上沒有多少所以教學的重點就只有放在學習童話中刻畫人物的方法上和童話中包含的道德觀念,引導學生從中體會認識人性的弱點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克服這樣的弱點。而學生的能力培養在這里是可以加強的,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組織能力以及有感情的朗讀對話訓練。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
大家回想一下歷史上我們接觸的皇帝哪些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啊?(學生會舉一些例子如商紂王、周幽王等)好的大家都知道了,這些皇帝最終都沒有好下場,得到應有的懲罰,直到今天還受到人們的唾棄、咒罵和嘲笑。這是在中國歷史上那在外國的歷史上同樣也會有這樣的帝王昏庸無能,人們于是就以他們為原形創造了許多的民間傳說來諷刺挖苦他們,正如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一篇以西班牙民間故事為原形的童話什么啊?(學生說《皇帝的新裝》)好,打開書我們來看這個皇帝是怎樣的昏庸無能讓人啼笑皆非,我們從中又能夠學到什么。
二、 正課:
(一) 童話介紹:
雖然在從小就接觸了童話,讀了不少的童話,那么到底什么是童話?童話有什么特點呢?一起仔細的了解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二)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
學習一篇文章認識一位作家都應該了解他的生活時代和社會背景這樣才能做到知人論世才能了解作家的思想準確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先來了解作者以及文章的時代背景。
1、 作者:
安徒生是丹麥19世紀著名童話作家,世界文學童話創始人。他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自幼酷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的劇作中暫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爾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1875年8月4日病逝于朋友商人麥爾喬家中。安徒生文學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寫詩歌和劇本。進入大學后,創作日趨成熟。曾發表游記和歌舞喜劇,出版詩集和詩劇。1833年出版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是他成人文學的代表作。“為了爭取未來的一代”,安徒生決定給孩子寫童話,出版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近40年間,共計寫了童話168篇。安徒生童話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即詩意的美和喜劇性的幽默。前者為主導風格,體現在歌頌性的童話中,后者體現在諷刺性的童話中。安徒生的創作可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童話多充滿綺麗的幻想、樂觀的精神,體現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特點。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達的花兒》、《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野天鵝》、《丑小鴨》等。中期童話,幻想成分減弱,現實成分相對增強。在鞭撻丑惡、歌頌善良中,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憂郁情緒。代表作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親的故事》、《演木偶戲的人》等。而《皇帝的新裝》是他的中期作品。晚期童話比中期更加面對現實,著力描寫底層民眾的悲苦命運,揭露社會生活的陰冷、黑暗和人間的不平。作品基調低沉。代表作有《柳樹下的夢》、《她是一個廢物》、《單身漢的睡帽》、《幸運的貝兒》等。
了解了安徒生的生平就知道了在每個時期作者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中包含了怎樣的思想要說明表達怎樣的感情了,那么我們還要了解一下具體的課文創作的背景,這樣可以更加明白作者為什么創作出這樣的人物形象他要諷刺的是什么。
2、背景介紹:
這篇童話寫于1837年。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歐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而處于北歐邊陲的丹表卻還是個君主立憲國家。拿破侖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丹麥統治階級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糧食貿易,引起英國不滿,英國要求丹麥交出從事貿易的艦隊和商船,成為英國的附庸國。丹麥拒絕這一要求,英軍于1807年炮擊哥本哈根,摧毀了丹麥的艦隊,丹麥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侖一邊,成為交戰國。8年后,拿破侖戰敗,丹麥也成為戰敗國而失去廣大領土,耗盡了錢財,銀行倒閉,農村蕭條,剛剛興起的小型工業也全部破產,丹麥最終成了英國的附庸國。丹麥人民身受本國封建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剝削,過著饑寒交迫的貧困生活,而封建統治階級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
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安徒生根據西班牙一則民間故事改編了《皇帝的新裝》把揭露的鋒芒直指封建統治階級的頭子,并無情的嘲諷了貴族、宮廷的丑惡行徑,深刻的解剖了當時社會的病狀。
(三)生字詞學習:
1、單音字:
炫耀xuàn 滑稽jī 陛下bì 頭銜xián 駭人聽聞hài
2、多音字:
稱贊cheng1 隨聲附和he4
稱 稱職chen4 和 和面 huo2
稱桿cheng4 溫和 he1
和藥 huo4
(四)理清思路,根據提示找出每部分并簡單復述每部分內容。
課文思路:
愛新裝 做新裝 穿新裝 展新裝
(五)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思考:
文章是怎樣描寫老大臣、官員、皇帝去看新裝時的樣子的,是通過哪幾方面進行描寫的?
找出相關的詞語和句子,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并思考這幾處描寫的異同之處。
(明確:課文主要從這幾位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語言來進行描寫的,不同之處最主要的是詳略不同,避免雷同引起讀者的興趣。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這樣刻畫人物的方法,從中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
(六)分析文中人物:
先思考:這部童話有哪些人物?
明確:騙子、皇帝、老大臣、官員、小孩
有這些人物圍繞騙子的騙局從中表現人性弱點和優點看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1、騙子:
(1)騙子是憑借什么誘使皇帝上當的?
明確:抓住了皇帝喜愛新裝的弱點,告訴皇帝他們可以做出世間最美的新裝,而且有一個特異功能。抓住了人性中虛偽自欺欺人的心理弱點。
(2)在做新裝的過程中騙子又做了哪些工作使自己的騙局完全得逞?
明確:每天夜里點燈趕夜工,在空織布機上裝模作樣的織布,在每次官員來看布料的時候先下手為強的誘導他們上當緊緊抓住了人們虛偽懦弱的本性。
(3)找出描寫騙子的詞語句子看看從那幾方面描寫刻畫了騙子。
明確:“擺出、裝作是在工作的樣子、急迫的請求、忙忙碌碌、整夜點起十六只蠟燭、‘這些衣服輕柔的像蜘蛛網一樣……’為他系上…”
通過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刻畫人物形象,形象生動。
(4)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總結出騙子的特點有哪些?
明確:奸詐狡猾、善于行騙、手段高明
總結:故事以騙子設下的騙局展開了情節引導出了后來的故事發展、高潮、結局,在這些情節中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各種寫作手法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寫作方法。
小結本節課內容: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童話的特點(引導學生復習),大致了解課文的思路,認識了兩個重要的人物——騙子。童話的情節就是圍繞他們的騙局展開的,那么剩下的人物在這個騙局里的表現又如何?下節課大家一起認識他們,大家思考在他們身上體現的人性又是怎樣的?
(七)作業 :
1、生字詞解釋的抄寫
2、自己總結其他人物形象特征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了解到人性怎樣的弱點?
三、板書設計 :
人物 行騙 人性
騙子 奸詐狡猾、貪婪
皇帝
大臣
百姓
小孩
〖教學過程 〗: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騙子了解到他們是狡猾,貪婪的人物,那童話中其他人到底為什么這么輕易的就上當受騙了呢?在他們身上又可以看出我們人性的弱點有哪些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進行一次人性的洗禮看清人性的弱點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時時提防,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二、正課:
(一)檢查復習童話的特點、生字詞。
(二)分析童話中剩下的人物形象:
1、皇帝:
(1) 文章一開頭就交代了皇帝有怎樣的嗜好?這樣寫的好處在哪?
明確:十分喜愛新裝,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自己有漂亮的衣服穿。為騙子的騙局成功打下基礎,開頭這樣寫可以使人相信皇帝會被引誘上當的情節會發生。
(2) 在做新裝的過程中皇帝自己想去看布料卻派了幾個大臣先去看,為什么自己不去?表現了皇帝的什么性格?文章怎樣刻畫的?
明確:因為皇帝自己心虛,怕自己看不到豈不是萬萬不可,所以先派人去做試驗,先找幾個替罪羊,避免自己的王位不保了。體現了皇帝狡猾的特性。文章通過描寫皇帝的心理刻畫了他這一特性。
(3) 童話是怎樣描寫皇帝自己親自去看布料的?表現皇帝的什么性格?找出相關的語句,仔細體會這種描寫的方法。
明確:童話通過描寫皇帝的語言、動作、心理刻畫皇帝看布料。
“‘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仔細地看著織布機、不愿說出什么也看不見、賜給頭銜、封為爵士、授予勛章…….”
表現出了皇帝虛偽,自保的特性。
(4) 皇帝穿新裝的過程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引人發笑的部分,在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樣刻畫他的形象的?找出相關的語句,體會這樣的描寫方法。這些又強烈的表現了皇帝怎樣的性格特征,從皇帝身上看到了人性什么弱點?
明確:作者通過皇帝的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形象特別突出了動作描寫如“把所有的衣服都脫下來了、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又在鏡子面前把身子轉動了一下……”
表現了皇帝昏庸無能、愚蠢透頂、虛偽自保的本性。
(5) 皇帝展新裝時聽到有人議論事實的真相時,自己似乎已經意識到上當了可是又為什么還堅持游行?進一步說明皇帝的什么本性?
明確:皇帝已經意識到上當了可是他仍然堅持游行,說明了他自欺欺人,虛偽,為了自保皇位維護自己可憐的尊嚴一錯再錯反而使自己完全失去了人的尊嚴。
總結:從作者刻畫皇帝的片段我們可以學習到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認識到人性的弱點,在平時我們就應該注意時時克服自己的不足認識自己人性的弱點來克服這一點。
作者郵箱: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8
○教學目標
① 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② 感知課文情節,進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③ 領會童話深刻的內涵,培養學生敢于說真話的品格。
○教學重點
領會作品內涵,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 學習默讀課文與朗讀課文。
② 學習生字。
③ 復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近幾年反映宮廷生活的電視劇很多,大家一定從電視上看到過許多皇帝,那么他們都穿什么樣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裝又給你什么感覺呢?(威嚴、高貴)可是竟然有這樣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裸體在大街上游行。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這一故事的童話《皇帝的新裝》。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
整體感悟
①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
在默讀前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
a.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回視、不指讀。
b.速度要快,每分鐘約500字。
c.了解課文內容大意。
d.圈出不會認讀的字。
② 教師板書重點字,教學生認讀。
炫耀 妥當 分外 滑稽 陛下 御聘 頭銜 爵士 勛章
③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并指導簡單評析。
[要求]分別擔任皇帝、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準確表達語氣。
b.聽讀的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出故事大致情節。
④ 請學生復述課文并作簡單評析。
要求抓住重點情節、重點人物的重點語言復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說話語氣。
⑤ 理清故事情節。
在前兩遍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劃分故事情節、層次。
教師板書:皇帝愛新裝成癖一騙子做新裝一大臣官員等人看新裝一皇帝穿新裝出丑
以上兩個環節旨在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為下節課的討論打下基礎。
小結
閱讀童話類文學作品,可以像閱讀本課一樣,先從情節人手,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理清課文內容,明白層次、結構及詳略,然后再做細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業
①抄寫生字、詞語。
②熟悉課文情節并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本節課以探究性討論為主,理解文章內涵,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設計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并記錄好討論結果(教師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出示問題)
① 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② 故事中的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
③ 你怎樣理解故事的內涵?
④ 故事有什么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預期結果]
問題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這是個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極端奢侈、不務正業的皇帝。
問題三: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愚蠢、虛偽、自欺欺人,批判了說假話的世風。
問題四:故事中由一個小孩戳穿了騙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們要保持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
教師依次出示問題(用小黑板或投影儀),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問題一:皇帝無疑是愚蠢的,昏庸腐敗的,那么騙子騙取皇帝的錢財并愚弄皇帝這一行為值不值得肯定呢?為什么?
預期結果:有人也許會說騙得好,這樣的皇帝,不騙他騙誰。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給百姓們出了一口氣。有人也許會說騙子是可恥的,因為他們的動機就是騙錢,并不像一些“俠客”一樣劫富濟貧,伸張正義。
問題二:如果你當時在現場,你會像那個小孩一樣勇敢地站出來,第一個說真話么?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情況么?你是怎么做的?說給大家聽聽。
預期結果:可能有同學說自己會站出來說真話,有可能有同學會說不敢。多數同學肯定都會遇到“說還是不說”的情況。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學不會講真話。這一問題,重要的是鼓勵學生站出來說實話。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生活,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達到深刻領悟文章內涵、培養敢說真話的高貴品質的目的,同時,培養多角度思維方式,也是這一節課的重點環節,所以,教師的“導學”特別重要。在討論中,一要“導”學生說真話,二要“導”學生結合課文情節,結合生活實際分析。
小結學生發言,布置作業
①教師小結
一場鬧劇,以騙開場,以騙收束,圍繞“新裝”,刻畫出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的荒誕、可笑,揭露他們的虛偽、愚蠢、腐朽的本質。笑聲過后,留給我們的卻是嚴肅的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如何保持純真的童心,不虛偽,不說假話,敢說實話,敢說真話,讓我們的社會保持純凈,這就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了。
②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選》中的《丑小鴨》、《海的女兒》、《豌豆上的公主》等。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9
一、教學目標
① 培養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節。
③ 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⑤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① 聯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內涵和思想。
③ 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熟悉課文。
老師:錄音機、磁帶。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說起童話,我們大家肯定會興趣盎然,那么你都讀過誰的童話?(學生可能說:鄭淵潔、安徒生、格林等等),看來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也非常喜歡他的作品。小學時,我們學過他的哪篇童話?(肯定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賣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會受大家歡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裝》。不過,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學習本文,要學會多角度、多側面的地學習,去分析。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①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可請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邊聽邊猜想。到了一個新情節的開頭,不要急于往下讀,可以先把書合上,自己先試著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別。(肯定會有不同的想像,可讓這些學生談談自己的想像內容,老師可及時給予鼓勵。)
② 播放本課錄音。教師可指導學生邊聽邊圈點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或與其他學習伙伴解決。
③ 指導學生在書上畫出一些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以便幫助理解文章線索,進行深入思考。
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愛織看穿揭議
本文以新裝為線索展開情節,讓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場騙局中登場,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讀,讀出各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誠實的官員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業:
① 寫生字,理解詞義。
②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做到讀音準確,語速適中,能正確讀出語氣。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對課文主題的認識,對騙子的認識,培養學生敢說真話的可貴品質,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二、教學設計
指導學生探究性閱讀
① 品味文章重點詞語或語段。
a.指導學生在文中劃出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或語段,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討論過程中,對具體問題可能有爭議,如找的重點語段不同、旁批的不夠精確等等,教師注意引導,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要注意點撥與指導,促使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題。
(小組交流,得出結論,語言不必強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過一個昏庸而又窮奢極欲的皇帝上當受騙的故事,揭露和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偽、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側面地評價騙子。
本文除了那個愚蠢的皇帝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騙子。他們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3、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因為皇帝愛新裝已經到了成癖的程度,對騙子所說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裝自然會感興趣,所以騙子看準了皇帝的心思,用織新衣來騙他,自然會行騙成功。
你如何評價這兩個騙子?(可多角度多側面地評價)
小組討論、交流,老師梳理,得出結論:
a.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享樂,不理朝政,設下騙局,其出發點是好的,希望皇帝改過自新,治理好國家。
b.騙子騙皇帝,以騙對騙,只不過是以毒攻毒罷了。
c.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沒有寫騙子落人法網,實在耐人尋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并不痛恨那兩個騙子。
d.兩個騙子也代表了社會上靠行騙為生的一種社會病態,所以作者把騙局當作一面鏡子,當作一把解剖刀,剖析這種社會人生的病態。
e.騙子不值得肯定,純粹是為了個人撈取錢財。
④ 結合自身體驗反思,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為什么不敢說真話?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情況?請你就童話中小孩敢于說真話談談作品對我們今天有什么現實意義。
4、全班討論,教師梳理,明確:
大臣們怕別人說自己是愚蠢的、不稱職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所以不敢說真話,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慮,或受不良世風影響,也不敢說真話。
現實生活中有類似情況。(可讓學生設想一種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有學生可能會說到在老師面前不敢講真話的情景,教師應及時向學生檢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
b.拓展性閱讀訓練(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討論)。
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5、[教師小結]作為一個人,要敢于正視現實,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于說真話。如果每一個人都多一份真誠,多一份愛,那么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業
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要求:a.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書寫規范、工整。 c.字數300字左右。
7、信息反饋: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0
《皇帝的新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理清故事情節,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②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的意義;
③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語言描寫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義。
2.過程和方法:
在“說故事──說人物──探主題──談看法”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聯系現實生活,體驗反思,領會童話深刻的內涵,培養敢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2、領會作品深刻的內涵,培養敢說真話的品格。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1.學生課前誦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為生字新詞注音釋義。
炫耀 xuànyào (1)光耀的樣子(2)華麗奢侈(3)夸耀
稱職 chènzhí 才能與職位相稱
妥當 tuǒdang 穩妥適當地
呈報 chéngbào 敬詞,呈文上報
滑稽 huájī
(1)形容一個人語言、動作等的幽默詼諧,引人發笑
(2)流行于上海、杭州、蘇州等地的一種曲藝,與相聲相近,生動有趣
陛下 bìxià 對君主的尊稱
精致 jīngzhì 精巧細致;細密
頭銜 tóuxián 指官銜、學銜等稱號
爵士 juéshì
(1)歐洲君主國的最低爵位,不世襲,不在貴族之列
(2)領有爵士頭銜的人
駭人聽聞--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隨聲附和--和:聲音相應。自己沒有主見,別人怎么說,就跟著怎么說.
2.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二、導入新課:
1.設計導語:
同學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以前都讀了些什么童話?在童話世界里,我們認識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勞善良互助是一種美德;我們認識了“小紅帽”,知道了面臨困難和敵人時要冷靜、機智;我們還認識了“丑小鴨”,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棄……童話世界真是一個神奇的世界,讓我們獲益匪淺。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來自童話王國的皇帝,他又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呢?
2.簡介作家作品: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文學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寫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安徒生童話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丑小鴨、紅鞋等,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乃為世界上眾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
(2)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故事的主人公是誰?(皇帝)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內容。
(描述了一個昏庸無能又窮奢極欲的皇帝受騙上當的故事,譏刺統治階級的虛偽、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2、全文圍繞皇帝的那件“新裝”寫了哪幾個片段?
(愛—織—看—穿—議—揭)
3、依據故事的發展,本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說明皇帝喜歡穿新衣服,寫出故事發生的緣由。
第二部分,第2至4段,敘述兩個騙子向皇帝行騙,寫出故事的發生。
第三部分,第5至22段,敘述大臣和皇帝受騙、騙人,寫出故事的發展。
第四部分,第23段至末尾,敘述皇帝裸體參加游行大典,寫出故事在高潮中結束。
四、研讀課文,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場,讓我們走近他,了解他,請大家用“一個-----的皇帝”的句式,為這篇文章加一個副標題(板書)并陳述理由。
(要求自由朗讀,獨立思考并完成,然后小組成員相互交流。)
如:
“一個愚蠢的皇帝”:根本沒有布,根本沒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個虛偽的皇帝”:天天換,時時換,刻刻換,只為追求外表美。
“一個昏庸的皇帝”:不關心國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個無能的皇帝”:聽信大臣的話,沒有自己的主見。
……
2、這個可憐的一國之君真是丑態百出,他之所以會赤條條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責任外,還有誰的原因?(引出第二批人物:兩個騙子和大臣們)你們如何去評價他們?(要求獨立思考,然后小組成員相互交流)
如:
大臣們:不敢說真話,極不稱職。欺上媚上,只為保住烏紗帽。既是受騙者又是行騙者。
騙子:①騙子行騙,是為了撈取錢財。
②騙子針對皇帝的貪圖安逸不理朝政,設下騙局教訓他。出發點是好的,希望他做個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結尾沒有寫騙子的結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讀者敞開一扇感情之門——他痛恨的不是騙子。
3、俗話說“紙是包不住火的”,不管騙子如何吹噓這布料的神奇,不管大臣們如何吹捧布料的鮮亮光彩,真理總是會像黎明之星,出現在黑色的夜空。是誰第一個戳穿了這個騙局,扯下眾人的面具?
(小孩子)
為什么讓一個“小孩子”道出真相?
正所謂“童言無忌”,讓一個小孩說出真相符合實際。其次,它雖出自孩子之口,卻代表了百姓的意見,以致大家都重復著“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在這個謊言充塞、欺騙成風的混濁世界里吹來一縷清風。真理之星火開始燎原。讓新裝失去了神奇,讓官員掉下了面具!童話的神奇色彩與現實意義同時呈現了出來!
五、課堂總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課后詞語。
2.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3.選作基礎訓練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聯系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領會童話的深刻內涵。
(可以讀片段。針對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讀語氣,引導學生朗讀)
如 旁白:自然、平緩
皇帝:傲慢、自負
騙子:油腔滑調、阿諛奉承
大臣們:語調遲緩,故作鎮定,畢恭畢敬
小孩:天真
……
三、品讀課文,討論探究:
1.騙子為什么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2.皇帝想去看新衣織得怎樣了,但又不敢親自去看,這時作者著重寫他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說明了什么?
3.大臣、官員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場面相同,但寫法各不相同,它們不同在哪里?
4.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當時也在場,會怎樣做?試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有關說真話的問題。
討論探究,歸納總結。
四、合理想象,創新閱讀:
同學們聲情并茂的朗讀,讓我們再一次目睹這場荒唐的騙局游戲,這個游戲的各角色回宮將會如何呢?我們來個現場采訪:
請同學扮演:皇帝一人,騙子一人,大臣一人,小孩一人,其他同學扮記者。記者要合理設計要提的問題,被采訪者作答。
如(問皇帝)大街上都傳著“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這句話,對此你有何想法?
(對騙子、大臣可以同樣提這個問題)
(問小孩)大家都說衣服很美,你怎么說他沒穿衣服呢?你不怕大家說你愚蠢嗎?
五、體會感悟:
當我們初讀《皇帝的新裝》時,我們會為皇帝赤裸著身子舉行游行大典的滑稽丑態而發笑,笑聲過后的現在,我們不由得深思,想想,你在這童話中收獲了什么?
如: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能像皇帝、大臣般不稱職。
要敢說真話,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
要把聰明用在正道上,為集體、國家做貢獻。
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受迷惑……
教師總結:在現實生活中,誘惑、虛榮總會有的,只要我們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只要我們多一份責任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真誠,多一份率真,世界就會更美好!
六、課堂總結,課外訓練:
1.根據剛才的答記者問,同學們打開你的想象空間,為這篇童話續個結尾。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札記:
-01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析人物性格。
2.深刻認識和反省“虛偽”這一普遍性的人性弱點,并能聯系時代背景探究童話深刻的寓意。
3.引導學生做一個誠實的人,勇于說真話。
4.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探究童話深刻的寓意。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安徒生的三個童話故事的圖片,引出作者安徒生與本文題材——童話,并設問:童話只是給小孩子看的嗎?
二、走進童話。
(一)騙子行騙。
1、課文中的新裝真的存在嗎?------不存在
2、但在騙子的嘴里,這一“新裝”卻有奇特的性能,你能從文中找出來嗎?
第2節“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第24節“這衣服輕柔得像蜘蛛網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么東西似的,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點。”
3、那么騙子為什么不一下子說出這些性能,而要到后面才說出第二種性能呢?
因為有人建議皇帝去參加游行大典,游行大典就要開始了,騙子這個時候覺得自己的謊話要露陷了,所以臨時編出第二種性能。
4、從這里可以看出騙子什么樣的特點?狡猾
5、騙子行騙的目的是什么?騙錢物。
騙子一共幾次騙錢物?3次。
6、從這里又可以看出騙子什么樣的性格特點?貪婪。
(二)眾人受騙
1、受騙人物之皇帝
(1)狡猾貪婪的騙子為什么可以騙到皇帝呢?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顯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看出皇帝愛衣成癖,所以騙子是投其所好。
(2說皇帝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你覺得這個可能嗎?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夸張。夸張是通話的一種重要手法,可以說,沒有夸張就沒有童話,夸張的句子,就要用夸張的語氣來讀,請你來試試看。(生讀,師范讀,再齊讀)
在朗讀中品味“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顯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又能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皇帝呢?
昏庸虛榮窮奢極欲
(3)皇帝相信了騙子的話,騙子開始工作了,這個時候皇帝有沒有直接去視察織布情況呢?沒有。而是先派兩位大臣去查看織布情況。
(4)皇帝為什么要先派兩位大臣去查看織布情況呢?請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對于皇帝的描寫,品析其中的原因。
心虛。
(6)兩位大臣都視察完情況后,皇帝就要親自去視察騙子的織布工作了,這時皇帝又是怎么想怎么說的呢?小組討論,共同找出相關描寫,推選代表朗讀。
(兩個小組pk朗讀。師評價、范讀,并共同探究這里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表現出皇帝什么樣的特點。)
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口是心非
虛偽
(7)后來皇帝要去參加游行大典了,皇帝在換新裝的時候,文中又有哪些精彩的描寫呢?請迅速在文中劃出。
這里主要品析“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這一動作描寫,來品味出皇帝那種裝模作樣、愚蠢的丑態。
過渡:除了皇帝受騙,文中還有哪些人受騙了呢?
老大臣、官員、騎士、百姓
2、受騙人物之大臣
請畫出文中對于老大臣受騙的描寫,小組討論,共同找出相關描寫,推選代表朗讀。
(一組學生朗讀。師評價其讀得如何。并對于關鍵語句——兩個“決不能”、“哎呀”,教師示范朗讀,再探究這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表現大臣怎樣的心理特點,最后學生有感情地齊讀這些文字。)
語言描寫
大臣的心理:害怕、恐懼特點:虛偽、自欺欺人
3、受騙人物之百姓
皇帝在游行時,老百姓又是怎樣評價他的新裝的呢?請找出老百姓的那一句評價,并大聲地讀出來。
(師示范朗讀,讀出夸張語氣。并共同探究這里又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體現出百姓什么樣的特點。)
語言描寫
虛偽
4、探究受騙原因:為什么這些人都不說真話呢?
都害怕被認為是愚蠢的、不稱職的。
5、小結受騙:
1、這些人都為了自己的面子而說了假話,這虛無的新裝折射的就是————虛偽的人性。
(再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探究出這篇童話揭露的是當時統治者的腐朽、社會的黑暗)
2、呼應導入部分:學到這里你還會認為童話只是寫給小孩子看的嗎?
結論:一篇童話就可以有如此深刻的內涵,所以它同樣適合給成人讀。再引用安徒生的一句話“當我在為孩子們寫一篇故事的時候,我永遠記住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會在旁邊聽。因此我也得給他們寫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
(三)、孩子揭騙
1、謊言終究會被戳穿,騙局終會被打破,那么,最后是誰揭穿了這一騙局呢?
一個小孩子
2、為什么只有小孩子說了真話呢?
小孩子天真純潔、無私無畏、無所顧忌——————告訴我們,要保持童心,敢于說真話。
3、小孩子的話后來傳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又是怎么做的呢?快速從文中找出答案。
最后一節:皇帝有點兒發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4、皇帝為什么要擺出更驕傲的神氣,繼續他的游行大典呢?
為了掩飾恐慌
為尊嚴死撐面子
三、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思考一下皇帝結束游行回到皇宮之后,他會怎么做呢?小組合作討論。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2
一、游戲綜述
童話《皇帝的新裝》寫于1837年。由于戰爭,丹麥成為英國的附庸國,丹麥人民受著本國封建階級和英國資產階級的雙重剝削,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封建統治者卻窮奢極欲。面對這樣的社會現實,安徒生根據西班牙的一則民間故事,創作了《皇帝的新裝》,其揭露的鋒芒直指最高封建統治者,無情地嘲諷了貴族、宮廷的丑惡行徑。
聽了《皇帝的耘裝》這篇童話故事后,幼兒對其中的故事情節產生了濃厚的模仿和表演的欲望。在幼兒的熱切要求下,教師和幼兒一起商討創作,加入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和一些時尚元素,撰寫了新的劇本,并請每個人發揮聰明才智,全班總動員,自編自導自演,出爐了一臺嶄新的兒童劇《皇帝的新裝》。
從這個新的兒童劇表演中,幼兒更清楚地認識到故事中的皇帝、官員、騙子的虛偽,只有揭穿騙子真相的孩子最真誠。他們明白了一顆真誠的心對每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由于兒童劇把人物的假惡丑、真善美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確的價值觀貫穿于表演中,使幼兒被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體會到童話作品的生命力。
二、游戲網絡
三、游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學習并熟悉故事《皇帝的新裝》,理解故事的主線,明白故事中的人物關系。
2.幼兒已學會舞蹈《織布舞》和《開場舞》,為表演做準備。
3.開展美術活動“制作各式各樣的帽子”,為劇中的人物設計帽子。
(二)游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舞臺中間放一把座椅,舞臺左角放一臺織布機。
(2)道具:皇帝的皇冠、靴子,兩個騙子的燕尾服、牛仔帽、黑皮鞋,紡織工的梭子,大臣的奏章,巡游時皇帝的頂棚、號、鼓,群眾手中拿的花束。
2.選配音樂。
(1)《獅王進行曲》:用于第一場皇帝上場、第四場上朝、第五場游行大典。
(2)《四小天鵝圓舞曲》:用于第一場兩個騙子上場、第四場兩個騙子上場獻衣服。
(3)邁克·杰克遜的歌曲《唯一》:用于第二場織布女工上場。
(三)家庭與社區
1.家長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幫助幼兒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
2.幼兒和家長共同制作并準備大臣的頭飾、樂隊的樂器等。
四、游戲提示
1.表演的難點是兩個騙子在織布機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麗花紋;皇帝赤身裸體舉行游行大典;大臣們手里托著并不存在的后裙……這些情節是夸張的,但幼兒在表演的時候語氣比較平直,肢體語言比轅單調。解決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幼兒分析各種人物的心理。比如騙子做壞事的時候心里很害怕,怕被識破,但又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說話語氣有點心虛又討好,聲音忽高忽低的,身體彎曲得近乎卑微。再請幼兒互評互議,群策群力,必要時組織幼兒一起觀看動畫片,適當進行模仿。
2.重點是表演的高潮部分,皇帝在換上“新衣”以后,“在鏡子面前轉了轉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體做出又“轉”又“扭”的丑態,意在表明他在端詳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確實看到、穿上了“新衣”。小演員要表現出皇帝自欺欺人、裝模作樣的丑態。特別是在最后裸體游行時皇帝聽到老百姓都說“他實在沒有穿什么衣服”后,要演出皇帝色厲內荏的丑態,小演員和同伴、教師進行了多次探討。在一次次嘗試后,大家覺得皇帝“有點兒發抖”,又“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比較符合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由于幼兒年齡的限制,不能理解皇帝的內心世界,并用肢體動作把它表現出來。解決的方法是:①欣賞動畫片、插圖故事《皇帝的新裝》,深入理解故事的內容。②請富于表現力的幼兒幫“皇帝”設計動作。③為演皇帝的幼兒講解皇帝的內心變化,并請家長協助指導幼兒練習。
4.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①在音樂角投放音樂磁帶和道具,幼兒在多次試驗后創編了歌舞表演“皇帝有點煩”。②在美工區投放材料,幼兒設計皇帝、大臣、宮女等表演服飾。③本次活動給幼兒帶來了思想上的震撼,他們常常互相商討“小孩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局,皇帝為什么還會上當呢”,由此生成了社會活動“為什么大人都上當了”。
五、游戲小故事
“皇上”與“床上” 在分派角色時,我班平時不愛表演的成成小朋友在大家都七嘴八舌、爭先恐后“搶”去自己想要的角色后,才磨磨蹭蹭地領了個大臣的角色。在孩子們熱火朝天地背臺詞時,他也不緊不慢地背著:“啟稟皇上,鬼國攻打我國。”
排演開始了,伴著《四小天鵝圓舞曲》,看到騙子跳著滑稽可笑的進場舞蹈,所有的孩子都哄堂大笑。等到皇帝在《最近比較煩》的音樂伴奏下,唱到“讓我一臉老年斑,老年斑”時,大家更是樂不可支。輪到成成上場了,他這時候來了精神,大步從臺下跑上來,嘴里高聲喊著臺詞:“啟稟‘床’上,鬼國攻打我國。”
“哈哈哈哈!”活動室里笑成了一鍋粥,原來成成一激動把“皇上”說成了“床上”,孩子們都邊笑邊學著成成昀話。這一鬧,成成對自己表演的角色反而有了興趣,每次排演總在那兒念著自己的臺詞“皇上、皇上……”。這是不是可以歸結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呢!
在討論中滲透鼓勵,在鼓勵中體現激勵
對于大班孩子而言,表揚與鼓勵常常是達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發現當孩子們在自主創編表演過程中缺乏信心時,老師的一句話“你真棒,只差一點點就更像了”,就會讓他們感覺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了,于是信心倍增,在我們接下來的不斷鼓勵下,孩子們終于完成了“騙子”、“皇帝”、“官員”的角色動作編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敏感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愉快、主動地進行兒童劇表演。
扮演“騙子”的典典和思思上場了,只見他們在<四小天鵝圓舞曲》的伴奏下跳著滑 稽的舞蹈來到舞臺中間,音樂停了后,思思面對皇帝,而典典卻對著臺下觀眾一起說起了臺詞:“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咱哥兒倆先自我介紹一下……”
見此情景,我忙問典典:“請問你為什么要面對臺下觀眾說話呢?”“這句話不是對皇帝說的,是對臺下的父老鄉親和兄弟姐妹說的,當然要對著臺下我我忙抓住契機表揚他:“這一點我沒有想到,你卻想到了,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好辦法!”
支持性語言中對幼兒產生最大作用的就是鼓勵性語言,它能推動、引導幼兒再次探索。對于孩子的閃光點,教師要用顯性的語言激勵其不斷進步,教師應該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幸福,主動用拍手、喊一聲“耶”來引導他們表達自己成功的幸福感受。相信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會深入地感染幼兒,此時的教師在幼兒面前就是幸福使者的化身,使師幼的情感達到了共鳴,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孩子們創編表演的積極性和情感上的滿足。
附劇本《皇帝的新裝》 人物:皇帝、騙子甲、騙子乙各1人,宮女、官員、侍衛、樂隊、百姓若干,小孩1人。
第一場 [旁白:皇上駕到——音樂<獅王進行曲》響起,皇帝在眾大臣的簇擁下上臺,端坐在寶座上,眾大臣彎腰立在兩側。
官員甲 啟稟皇上,鬼國攻打我國。
皇 帝 我最討厭你們一會兒遞個折子,一會兒遞個報告,我告訴你們,我最喜歡的是新衣服。聽到沒有——是新衣服!
官員乙 啟稟皇上,有兩裁縫求見。
皇 帝 (高興地)快快宣來!
官 員 (齊)宣兩個裁縫!
[音樂《四小天鵝圓舞曲》響起,兩個裁縫進場,隨音樂跳到皇帝的面前。
騙 子 (齊)小民參見皇上!
皇 帝 你們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啊?
騙 子 (齊)我們是從遙遠的地方專程趕來為皇上效勞的。
騙子甲 我們能織出世界上最美的布料。
騙子乙 這布料不僅色彩圖案分外美麗,而且縫制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神奇的特征。
騙 子 (齊)任何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皇 帝 (興奮地)哈哈哈,這是我理想中的衣服呀!如果有了這件衣服,我就能看出誰愚蠢、誰不稱職。來人啊——多多賞他們金子,讓他們馬上開工。
官 員 (齊)遵旨。
騙 子 (齊)多謝皇上!
[皇帝與眾官員下場。]
第二場 騙 子 (齊)哈哈哈哈。
騙子甲 這也太容易了吧!
騙子乙 預祝我們倆成功!
騙子甲 那我們就開始工作吧!
騙子乙 快上快上,機器快上!
[織布女工上場,邁克·杰克遜的歌曲《唯一》響起,騙子和織布女工共跳織布舞,音樂停。
騙子甲 好了好了,今天就到這兒了吧。
騙子乙 去吧,去吧,去吧!
[織布女工下場。]
第三場 官員丙 眾官員們。
眾官員 (齊)來啦——
官員丙 今天皇上讓我們去看看那布織得怎么樣了。
眾官員 (齊)好啊,好啊,我們就可以先睹為快了。
[眾官員走向騙子。
騙 子 (齊)哎喲!眾官員來啦。快請進,快請進,走近一點,仔細地看。
眾官員 (吃驚地)哎喲,我的老天爺呀,我怎么什么也沒看見呀,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稱職嗎?我可絕不能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呀!
騙子甲 這花紋美不美呀?
眾官員 (齊)美!美!真是太美了!
騙子乙 這色彩漂不漂亮呀?
眾官員 (齊)漂亮,漂亮,實在是太漂亮了!
騙子甲 難道你們就一點意見也沒有嗎?
眾官員 (齊)沒有,沒有,我們一定如實稟報皇上,我們對這布料實在太滿意了。
騙子乙 那真是多謝你們了,請慢走。
[眾官員下場,兩騙子捂著肚子笑。
騙子甲 哈哈哈哈——我們真是了不起啊!
騙子乙 這么多金銀財寶都到手了!兩騙子哈哈哈哈!
第四場 [旁白:上朝——音樂《獅王進行曲》響起,皇帝在眾官員的簇擁下上臺,端坐在寶座上,眾官員彎腰立在兩側。
皇 帝 新衣服做得怎么樣了?
眾官員 (齊)已經完工了。
皇 帝 快拿來給我看看!
[音樂《四小天鵝圓舞曲》響起,兩裁縫做手捧衣服狀進場。
騙 子 (齊,在皇帝面前跪拜)新衣服做好了,請你過目。
皇 帝 過來迂來,走近一點,讓我仔細地看。
[騙子走上前,捧著衣服從左向右繞半固,皇帝眼睛盯著衣服看,非常吃驚的樣子。
皇 帝 (走到臺前,自語)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見呢?難道我愚蠢嗎?難道我不配做皇帝嗎?
眾官員 (齊)皇上,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圖案,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衣服啊!
皇 帝 好!好!來人吶!我要穿,我要穿。
眾宮女 (齊)來啦!
[兩宮女幫皇帝脫掉衣服,騙子為皇帝做換新衣狀。]
官員丁 (上前)皇帝,你要是能穿上這件衣服參加游行大典,讓所有人都開開眼界,那可就再好不過了。
官員戊 (上前)那天下人都要贊不絕口啊!
皇 帝 好!好!好!我決定舉行游行大典。
第五場 [游行大典開始,音樂聲中,鼓樂隊先上場,然后皇帝在官員、宮女的簇擁下繞場一周,展示他的“新衣”。
百姓甲 哎,聽說皇帝的衣服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見,我能看見,你呢?
百姓乙 我也能看見啊。
百姓丙 他的衣服多美啊!
百姓丁 是夠美的。
百姓戊 他的后裙多漂亮啊!
百姓戌 我好像什么也沒看到啊?
小 孩 (跑上前)皇帝,你怎么什么衣服也沒穿啊?皇帝,你真的什么衣服也沒穿啊!羞羞羞!
皇 帝 (驚訝)你,你,你說什么?(慌張而惱怒)你快給我滾!
騙 子 (齊,緊張地)糟了,被發現了,趕快逃吧!
[皇帝及官員們顫抖。
皇 帝 (強作鎮靜)我一定要把游行大典舉行完畢!
[游行大典的音樂《獅王進行曲》再次響起,游行大典繼續前行,演員分角色謝幕下場。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3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丹麥出了一個安徒生,贏得了世界的、不只限于少年兒童的廣大讀者。我們中國也要有自己民族的、社會主義的安徒生!
(周揚《為了未來的一代》,《兒童文學》1980年第5期)
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寫童話,但是同時我也沒有忘記成年人。當我在為孩子們寫一篇故事的時候,我永遠記住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會在旁邊聽。
(安徒生,見葉君健《安徒生童話全集·譯者前言》)
最奇妙的童話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的,否則我的美麗的接骨樹叢就不會從茶壺里冒出來了。
(安徒生,見《兒童文學研究》1978年第1輯)
童話中的形象是從生活中來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話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極大的夸張性。
(賀宜《小百花園丁雜說》)
生氣勃勃的、富有詩意的想象力是培養兒童作家的一系列必備條件中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兒童作家應當通過幻想并且憑借這種幻想去打動孩子們。
(別林斯基《新年禮物·霍夫曼的兩篇童話和伊利涅依爺爺的童話》)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4
教學目的:
1、揣摩人物心理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語言實踐的能力
教學設想:
發揮想象,穿越時空,以《焦點訪談》節目的形式讓學生對此次新裝游行作新聞采訪、報道,學生討論、合作,確定采訪對象、談話內容,并演示采訪過程,從而全面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心理,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也培養了語言實踐的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演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問題的形式導入,兼顧到對安徒生的介紹。)
同學們喜歡看童話嗎?能說說你看過哪些童話嗎?你還熟悉哪些童話人物?
這些可愛的童話人物,是誰創作出來的呢?
我們感謝這些偉大作家,因為他們,我們的童年是個夢;因為他們,我們的人生更精彩。
那你們想不想親身體驗一下童話的世界?
好,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乘坐時空飛車,回到古代的丹麥,做一次奇妙的采訪,見證一位皇帝的新裝游行盛典。
二、創設情境:
我們是應邀參加盛典,并將作全程報道,以享二十一世紀的觀眾。
三、思考報道的內容:(討論明確)
1、這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2、布料(新裝)的特性是什么?
3、官員們對布料如何評價的?
4、小孩看到了什么?
5、解說游行盛典的場面。
進一步思考:針對這些內容,我們該采訪誰?
1、百姓、官員
2、騙子
3、兩位官員
4、小孩、百姓
四、分擔任務,分組談論:
1、針對目的,結合課文內容,討論記者該向采訪對象提什么問題?
2、揣摩被采訪者說話內容、語氣、表情等,特別是心理。
五、以《焦點訪談》的形式演示:
1、明確:主持人、前方記者、采訪對象
2、過程:學生演示
六、學生評價
重點評價被采訪者表演是否符合人物的形象
七、質疑
同學們,在這次節目報道中,不知大家能否發現問題;
明確:三個“不一致”
1、百姓和官員對皇帝的評價不一致;
2、兩位官員對布料的描述不一致;
3、小孩與大人的反映不一致。
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下節課,我們仍然以新聞報道的形式揭示事實的真相。
《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 2份 篇15
教材分析:
童話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來敘述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現實生活。它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都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提煉概括,集中創造出來的,比現實生活中所實有的更具代表性。因而能夠讓讀者感到信服。《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的故事情節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很有這種特點。因此,本文的教學重點就在于把握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深刻體會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這基礎上理解童話想象和夸張的藝術特點。
學情分析:
隨著現代生活質量的提高,學生很早就接觸到了童話這種形式,所以從內容來看本文是一篇淺文。但由于受生活環境的局限,學生對課文思想內核的把握往往不夠深入,而且大部分學生對童話的寫法特點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所以課文理解常常稍顯膚淺,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法方面要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對問題的認識一定要言之有據,逐步深入。淺文趣教,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讀出興趣、體會諧趣、悟出理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人物形象的分析,學習表現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話中想象和夸張手法的藝術特點。
3、培養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朗讀為載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會文章藝術特色,感悟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培養敢說真話的優秀品質。
2、培養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惡現象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1)學習復述課文;(2)賞析文章寫作特色。
2、難點: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