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爸爸的花兒落了(人教版)
2.爸爸的花兒落了
林海音
學習目標
1.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情。
2.理解“爸爸”的形象。
3.記敘文中的插敘手法。
4.學習記敘中的伏筆與照應。
重點難點
1.重點(1)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深情。(2)理解“爸爸”的形象。
2.難點(1)記敘文中的插敘手法。(2)記敘文中的伏筆與照應。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腫脹(zhong zhangg) 叮囑(zhu) 驪歌(li)廊堆(yan) 徘徊(pai huai) 抽屜(ti)
2.解釋下面的生詞:(1)腫脹:肌肉、皮膚或黏膜等組織由于發炎、郁血或充血而體積增大。(2)叮囑:再三囑咐。(3)恐懼:懼怕,害怕。(4)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疑不決。
3.閱讀全文,質疑。
4.思考:研討與練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臺,當時中國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后就讀于北京城南廠甸小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后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中國臺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年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并兼任<文星>雜志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志>,以后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迄今為止,已出版了18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共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咸蛋》,長篇小說《春風》《曉云》《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周記》,另外有《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于中國臺灣報刊。
本文節選自《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寫的是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對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發現她脖頸后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遷居新簾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園中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
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
2.導語 。
在畢業典禮上,“我”從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歡樂的笑聲,也有感傷的淚水;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請閱讀課文。
三、正課
1.質疑:文中對“爸爸”的回憶都是由眼前的事引發的。試從課文中找出這方面的例子。
討論并歸納:
(1)開篇從衣襟上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2)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說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
(3)從鐘聲響了,畢業典禮就要開始,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
(4)從韓主任的講話,我們唱驪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長大,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交民巷正金銀行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寄錢的事; t文章回憶部分是插敘。文章采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2.質疑:“爸爸”的鼓勵和懲罰對“我”的健康成長有哪些影響?
討論并歸納:
(1)六年前他參加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為優秀的畢業生被選做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堅持要“我”去上學。從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欄校門的學生之一;
(3)爸爸不拿“我”當孩子,讓“我”到東交民巷的正金銀行寄錢給正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我”也闖練成功;
(4)當“我”從老高那里得到爸爸病逝的消息,表現出從來沒有過的鎮定、安靜,這是爸爸長期教育的結果。
3.質疑:“爸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嚴格要求“我”打“我”,逼“我”上學,實際上卻充滿愛心。他親自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爸爸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爸爸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爸爸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四、小結 一
這篇文章是隨著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的,所以文章采用插敘手法,從眼前的事回憶往事,寫出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對自己的鼓勵和教育,塑造了爸爸嚴厲而不失愛心的形象。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第一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 .
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腫脹叮囑驪歌花圃廊檐
(二)運用下面的三個詞語寫一段話。
叮囑 示意 害怕
第二課時
一、預習
再次閱讀全文后,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個部分,思考研討與練習二。 ’
二、導人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爸爸這個人物形象,理解了文章的插敘手法。這節課我們重點分析兩個語段以及記敘文中的伏筆與照應的問題。
三、正課
1.朗讀從“當我在一年級的時候……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這學校里啦”。
2.質疑:我在一年級的時候,每天早晨醒來“又愁又怕”,愁的是什么,怕的又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愁的是已經這么晚了,到學校去準又是遲到被罰站;怕的是罰站在門邊時同學們的眼光使我害羞。
3.質疑:爸爸是個商人,家里也很有錢,為什么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
討論并歸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嬌生慣養。
4.質疑:爸爸見我不起床為什么打我?
討論并歸納:對孩子不嬌生慣養,嚴格要求。
5.質疑:爸爸既然打了我為什么又給我送花夾襖和兩個銅板?
討論并歸納:爸爸表面對我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6.質疑:爸爸對我的嚴格教育對我成長有什么影響?
討論并歸納:從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著校工開大鐵柵欄門的學生之一,而且成為最優秀的小學畢業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
7.朗讀從“快回家去……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質疑:我為什么要趕著回家“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為什么呀”?
討論并歸納:這是親人間的一種預感,在文中也成為爸爸即將離開人世的伏筆。
9.質疑:文中類似這樣的伏筆還有哪些?
討論并歸納:
(1)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
(2)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很悲痛。
(3)當我進了家門,看到旁邊的垂落的夾竹桃和落下的沒有長成的小石榴,都在暗示爸爸的去世,以花喻人,人去花落。
10.質疑:聽了老高的話,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我為什么“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
討論并歸納:這是爸爸長期對我嚴格要求教育的結果。如爸爸說過:“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讓我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匯款。爸爸說:“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爸爸叮囑我“闖練,闖練”。所以我能意識“是的,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1.討論:研討與練習三。
12.質疑:文章標題“爸爸的花兒落了”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文題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征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
13.質疑:文章多次寫花有什么用意?
討論并歸納: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間寫爸爸愛花的天性,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和落下的沒有長成的小石榴”回應前文,暗示花落人亡。以花為線索貫穿全文,使全文充滿人情味而又嚴謹周密。
14.質疑:有的專家認為文章除了爸爸愛花這條線索還有一條線索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另一條線索是畢業典禮。文章從畢業典禮前寫起,寫到爸爸病倒了,不能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然后回憶爸爸多年來對我的嚴厲管教。對子女真誠的愛。畢業典禮中又疏密有致地敘述爸爸叫我到銀行匯款的事,讓我去闖練。畢業典禮后,英子聽到爸爸辭世的消息,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安靜”,這是爸爸對我長期教育的結果。
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這兩條線索中,前者是主線,因為作品所要刻畫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導作用。而后者是副線,是為情節的發展有序而設置的,它對主線只是起著烘托、映襯、推動的作用。然而這兩條線索相互輝映,既有利于情節的展開,又使兩個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輝。
四、小結
本文以爸爸愛花和畢業典禮為線索,重點寫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
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文章采用插敘手法,時而寫眼前的事,時而又回憶往事,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有致。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文后練習。
父親是個淳樸的農民,一輩子和黃土交往,與黃牛為友,土里土氣,汗腥味兒滿身。
然而,我愛父親。父親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當他看見兒子背著書包,攥著課本回來,那滿是皺紋的臉上便掛滿了笑意。有一次。我進屋,看見父親正拿著我的作業 在細細“鑒賞”,盡管他不認一個字。
放假后,我一進門,父親拿起我的獎狀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著煙鍋。他小心地把它貼在墻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賞,即使煙鍋里已經沒有了火,還是一個勁地吸著。
父親已經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時候,我特意稱了一包茶葉。卻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氣。他嘆息著沖我擺手,還不住地重復著“瞎鬧,這娃從城里耍壞了,不知道珍惜錢!”他把煙鍋緊捏在手里,臉上蒙上了失望和悲傷。
我嚇壞了,連忙解釋:“爸,這錢是您給我的,我沒有舍得花,省了一點才……”
父親忽然怔住了,嘴角抽動了好幾下,眼睛呆滯地盯著我。好一會兒,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樹皮一樣粗糙的手不停地顫抖。一滴淚打在我的手上,哭了。
父親老了,由于過度的勞累和負擔,他的臉上長滿了胡子,背也明顯地彎了,每次下地回來就咳嗽個不停。自從我上了高三。父親便不讓我回家。每次他來學校,一看見他那黑瘦的身體,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著我的心。
當我坐在教室里的時候,也許父親又在黃土坡上吆喝著他的黃牛
耕地了;也許他正揮舞著鐮刀,在金燦燦的麥海里艱難地拼搏。我,要像父親一樣攀登在書徑上,來報答父親的一片深情。
1.文中什么情節表現“父親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請用最簡潔的語句概括。
答:
2.“我”為父親買了一包茶葉為什么卻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氣。臉上蒙上了失望和悲傷?他失望的是什么,悲傷的又是什么呢?
答: .
3.聽了“我”的解釋,父親為什么哭了?
答:
4.文章通過對父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表現父親是一個__________的人。
5.最后一段運用__________,表達了“我”對父親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爸爸的花兒落了
第一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一)zhang4 zhu3 Ii1 pu3yan2(二)略
第二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1.(1)看見兒子上學歸來,滿臉笑意;(2)父親盡管不認一字卻樂于“鑒賞”兒子的作業 ;(3)父親喜滋滋地欣賞兒子的獎狀。 2.因為父親誤以為兒子學壞了亂花錢。他失望的是兒子不專心學習,沒有出息,有負他的殷切期望,悲傷的是自己含辛茹苦掙來的血汗錢,兒子卻大手大腳亂花,不珍惜錢。3.父親得知這錢是“我”舍不得花,節省下來,來孝敬父親的,他感動得哭了。4.語言動作外貌e神態)極普通而又不平凡,淳樸、善良、勤勞、而又望子成龍5.想象崇敬、熱愛、感激、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