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教師中心稿)
常州外國語學校 徐發琴
一、教學目標 :
1、 能利用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初步感知本單元的內容
2、 能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搜集學習資料,擴大閱讀量,同時積累描寫四季的精彩語言。
3、反復朗讀課文,欣賞自然景物的美,領會作者蘊含其間的美好感情。
4、欣賞散文優美、精辟、詩化的語言,能把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寫成鑒賞評析的文字。
5 學習仔細觀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地點的不同特征作細致描寫的方法。
6 、鍛煉說話能力,使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
二、單元課時安排:
單元整體學習 1課時
《春》 2課時
《三峽》 2課時
《濟南的冬天》 2課時
《夏》 1課時
寫作 2課時
口語交際 1課時
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 1課時
三、教學設計:
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那峰巒雄偉的高山,那波瀾壯闊的大海,那噴薄而出的紅日,那姿態萬千的彩云……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而春夏秋冬,風花雪月,更是大自然的杰作。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作品。通過反復誦讀,咀嚼推敲,來欣賞美的景物,體會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以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課文教案設計參考:
《春》
學習目標:
1、感情朗讀,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內容,感受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2、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及寓情于景的方法。
3、反復誦讀,仔細品味,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學習重點:
1、 學習本文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征描寫的方法。
2、 品味本文的語言之美。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新課。(大屏幕上展示幾組春天的優美畫面,并配背景音樂)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你看(幾組春天的優美畫面)這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生機勃勃的春天真令人心曠神怡;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及時評價)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用詩一般的語言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春的贊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步入那美妙的境界吧。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并學習朗讀技巧)(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隨優美動聽的音樂,任憑想象的翅膀在春的田野上自由飛翔,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擁抱美麗的春天。)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要讀出感情,正確把握語調、語氣,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3、感情朗讀,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內容,初步感受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朗讀形式多樣,學生或老師點評)
三、精讀賞析
1、作者錘煉詞語功力深厚,文中很多精彩的語句值得仔細品味。請同學們就你喜歡的段落寫一段文字,談談你的理解和感受,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可用投影顯示春景畫面)
(學生精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2、 投影出示老師對自己喜歡的“春景圖”作的評析。
3、學生寫完后先小組交流,后大組發言,教師評價、總結。
四、拓展延伸1、教師小結:同學們了解文章思路及主要內容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針對自己喜愛的畫面,抓住關鍵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清新鮮活、精美雋永的語言特色;又感受了作者的感情脈搏。當同學們與“春”融為一體時,你能感受到作者在“春”文中的蘊涵的人生態度嗎?請你緊扣文本作精彩解釋,并談談這種態度對你的影響。
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蘊涵的積極人生態度。3、仿句練習。
①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美好的希望。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贊美春天嗎?
(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有自己的創新,不重復別人已用過喻體。)
②請模仿文中你喜歡的語句,寫幾個句子。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寫好后進行合作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點評。
五、語文活動:朗讀比賽
六、布置作業 。
①課外閱讀林斤瀾的《春風》,想一想:同樣是“春風”,江南與北方的春風格調截然不同,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無色的北方粗獷的春風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又如何把對北方春風的懷念之情融于寫景之中?
②繼續收集有關春的詩文,可編制一期以“春意常在”為主題的壁報。
《三峽》
學習目標:
1、 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三峽的奇麗風光。
3、學習本文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4、通過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課前學習:
通過網絡、圖書等多種途徑搜集長江三峽、酈道元及《水經注》等有關知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著名學者余秋雨說過這么一件事,一個外國朋友曾經問他說:“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請只說一個。” 同學們猜是哪個地方?(三峽)那么,三峽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請看:(播放三峽風光片) 是啊,美麗的三峽的確讓許多人為之陶醉,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三峽的俊美。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酈道元,去領略三峽的無限風光吧。
2、 學生簡介作者和《水經注》
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初步領略山水之美。
2、請2-3名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點評(多媒體課件)
3、請大家齊讀課文。(多媒體課件)
3、 同學們自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自由欣賞三峽風光。(如對課文理解有困難的地方,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三、精讀課文。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邊讀課文邊透過文字領略三峽的美,四人小組合作探究: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
2、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鑒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四、 試做導游
1、 學生以導游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為四組,分別介紹三峽春、夏、秋、冬四季風光。
2、 小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說、故事等資料,并設計好本組的導游詞。
3、 學生講述,屏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老師評價)
五、 課外拓展
1、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旅游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了解
2、開展“三峽”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如何科學、合理地開發三峽的豐富資源,讓三峽真正成為一塊風水寶地。
《濟南的冬天》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從不同角度感知濟南冬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選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及形象貼切的比喻、擬人句,并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課前準備
1、課前學生借助網絡或圖書,查閱一些有關濟南的資料,依據課文內容設計一篇導游詞。
2、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1、一提起北國的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浮現的多是怎樣的畫面呢?(學生暢所欲言: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等蕭條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去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2、組織學生談談對老舍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問題: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作者寫景是按照一定順序的,你能理清寫景的層次嗎?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三、研讀賞析
(一)、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可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賞析文章,品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色。
投影出示問題: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3、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思考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
(二)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小結。
四、拓展延伸
1、 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2、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歸納五點: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按順序(不同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五、作業 布置
1、學生課外自找描寫冬景的詩文和本文進行比較閱讀。
2、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夏》
學習目標:
1、 學生初讀課文,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感情朗讀,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3、利用網絡、圖書館自主查尋收集相關資料,拓寬視野,更多地了解夏天。
學習過程:
一、 導入 課文:
出示有關“夏”的詩文。如王維的《苦行》、白居易的《觀刈麥》,請同學描述詩人眼中的“夏”。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詩人對夏只有怨氣,沒有贊賞。那么在當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梁衡的《夏》。
二、.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能否根據文章描述的內容及文中作者的感情,給本文重新擬定一個標題。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學生齊讀課文,讀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討論。)
三、細讀賞析
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完成以下任務:一讀,讀準字音(畫出難讀的字);二讀,讀準節奏;三讀,捕捉畫面;四讀,讀出氛圍和感情;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四、品味美點
這篇文章在語言、內容、結構方面有著許多美點值得我們細細地品味。思考兩個問題:
1、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哪個句子富有表現力?用筆圈畫起來,并作評點。
2、你認為全文在結構和內容上有哪些美點?在品味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能針對課文的內容、結構、語言等提出疑問。(采用合作學習)
五、課后作業
1、思考:文章最后說:“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么?
2、 用網絡、圖書館自主查尋收集有關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3、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們心目中的夏天是什么樣的,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理想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