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第三框 “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
導入:演一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鉆進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他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去。
問:晏子為什么堅持從大門進?
說明: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決不做有損人格的事。維護人格對自己的意義,維護人格對自己所代表的國家、集體也有著重要意義。
引入一則故事:以前有一支旅行隊,當一切置辦齊全時,隊長發現還缺少兩樣東西,于是他大聲叫到:“我們還缺少一個猶太人和一條狗。”一個猶太人聽到了,便回敬道:“我和你一起,不就齊全了嗎?!”
說明:要維護人格,捍衛尊嚴
想一想:p13頁,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在你身邊有類似的事例發生嗎?
說明:要維護自己的人格,提高對自尊的理解。
議一議:遇到這些情況會讓我感到自尊受傷害嗎?
1、有些人說話尖刻,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常常直抒胸臆,直指問題。
2、有些人愛說笑話,活躍氣氛,雖然并不針對誰,但有時使人感到尷尬。
3、有人認為,在對待自己的有可能引起他人恥笑的缺陷上,敢于并善于自嘲,也是一種達觀的生活態度,它幫助我們輕松化解流言蜚語。你同意這種觀點嗎?
說明:自尊要適度,不要過分在意他人的態度和議論,議論只能代表個別人的意見,未必正確。批評是對事不對人。我們應該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活動:討論課本15頁事例,陶校長為什么反而給他四塊糖?
分享: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演一演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真實事例。
總結:尊重他人的原則:民主、平等、合作、寬容。陶行知給糖的教育活動告訴學生如何做到尊重他人:一是要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二是善于欣賞、接納他人,三是不做有損他人人格的事。在相處時發生碰撞、產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對不同的個體,要想做到彼此尊重,就要寬容大度。對他人的優勢、長處是誠心贊美還是嫉妒挖苦,對他人的缺點錯誤是以寬容之心對待。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的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真正贏得自尊。我們應掌握更多與人相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