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做知法守法的人
第四單元 做知法守法的人
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 走近法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 特殊的行為規范。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1、社會生活中規則的含義及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三、教學難點:培養熱愛法律、尊重法律的態度;提高學生自覺守法意識。
四、教學方法:討論法、講解法、例舉法。
五、課前準備:
教師:①了解學生對“規則”“法律”等相關內容的已有認識,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確定本課和各框的教學主題。③了解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行為,簡要分析 其產生原因。 ④相關知識的儲備與拓展,如有關的法律 內容。搜集相關的典型案例與素材。
學生:找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規則和法律。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板書設計:見教學過程。
八、教學過程:
第一框 走近法律(板書)
導入:
活動一:游戲“單號 立,雙號坐”
以小組競賽的方式,四組依次進行,老師隨口說出一連串的數字,要求學生聽到雙號數字的時候是坐著的,聽到單號的時候是站著的。
情況預測:本游戲用意在于引出規則,學生可能會對突如其來的游戲非常好奇但不知教師之用意而顯得莫名其妙;其次,在游戲過程中可能比較雜亂,各組表現不盡一致,這點倒正合教師之用意,適當引領,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引領對策:教師在學生分組競賽時,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強調游戲規則,在游戲過程中密切注意各組表現,適當評價,抓住可用“素材”有意識地向“規則”方向引領。
小結:一個簡單的游戲如果沒有游戲規則,或者大家不了解規則、不遵守規則,是做不好也做不了的,即使是我們當中的個別人出現了差錯,沒有 按規則去做,也會影響游戲的質量。 其實我們的生活也是這樣的。
鏈接與拓展: 對比教材第86頁的兩幅漫畫“井 然有序”和“混亂不堪”,說一說造成 這兩種場面的原因和這兩種現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板書:我們身邊的規則)
活動二:我的一天
以“我的一天”為題,讓學生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規則。
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每個人的行為都不可能是隨心所欲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條 河流比如長江98年洪災,是因為它沖 毀了堤壩,失去了約束,結果泛濫成 災;人的行為如果不加以約束,那將 會給別人,給社會,最終是給自己帶來 不利。所以,沒有行為規則是不行的。
案例分析:小明的一天
分析小明的行為(見資料包)分別違反了哪些規則?
活動三:填寫表格,看圖說說
①讓學生填書上第88頁的表格要求學生能夠區別道德、守則、法律三個概念,并用自己的話講述。 ②看課本第87頁的三幅圖,說說各圖說明了什么問題。
小結過渡: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生活離不開法律。(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