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與興趣》教學設計
課 題
情趣與興趣 (七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
版 本
人教版
執教者
桂林德智外國語學校 楊敏剛
解讀
理念
通過創設情境、協作、會話,實現意義建構,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為素養,外化為行動,體會生活、感悟生活。
解讀
教材
內容標準
“成長中的我”中1.5、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1.1杜絕不良嗜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1.5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成親社會行為。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熱愛生活,追求高雅情趣;培養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自覺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親社會行為。
能力目標
培養良好興趣,發展高雅情趣;提升修養,踐行道德。
知識目標
了解情趣與興趣的關系;掌握情趣的作用;分清情趣的雅與俗。
教學資源
音像照片、自身及學生資源
教學難點
了解和認識情趣與興趣的關系
教學重點
正確認識高雅情趣的體現與作用、
解讀
學生
對于此年齡段的學生,由于缺乏經驗和必要的科學知識,常常不能區分生活情趣的高雅與庸俗,在此時期,特別需要關于情趣分析、情趣培養方面的知識。
解讀
方法
教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準備
通過報刊、網絡搜集影像及查閱資料并整理
教學
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目標達成
導入
課前展示《相冊》
提問:1.同學們喜不喜歡?為什么?
展示《漫畫書》
2.這個同學們喜不喜歡呢?為什么?
3.你覺得這兩種“喜歡”一樣嗎?
根據自己的喜好,簡要回答老師的提問。
引出課題《情趣與興趣》(教師板書)
正課
興趣與情趣的關系
1.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我們也會在這些興趣愛好中感受到所帶來的快樂,你的興趣有哪些呢?
2.這些興趣哪些只是興趣?哪些不僅是興趣,還是情趣?為什么?
3.展示圖片:情趣與興趣關系圖
1.興趣展示。(教師板書)
2.學生回答(教師回歸“漫畫書”問題)
1.引出興趣的話題
2.通過學生對興趣的認識,引出興趣與情趣的關系并總結出情趣是通過興趣表現出來的。情趣是以興趣為基礎而產生的
正課
情趣的作用
展示相冊中“九馬畫山”圖片:從不同角度欣賞,講述人頭像背后的故事,
問題:1.千百年來人們欣賞此景,陶醉其中、愉悅身心,這樣的情趣是不是高雅呢?2.當人們都在數著幾匹馬、都在想著“旁眼”、“狀元郎”的時候,龔長生能夠跳出常人思維,有了這樣的發現,這說明龔長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這種獨特的欣賞是否能夠體現高雅的情趣?怎樣評價他的做法?
學生參與并思考回答
感受情趣
1.情趣的作用和一個人高雅情趣的體現
2.發現情趣就在身邊,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情趣。
正課
情趣的雅與俗
1.問題:
(1).討論:你覺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情趣是高雅的?
(2).你覺得黑板上的情趣都是高雅的嗎?(聯系漫畫書)
2.展示相冊中紀念樹(或心愿樹)圖片:
問題:照片中人們將其心愿寫在自己種的樹上,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樣做有什么益處?(展示反面圖片)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些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