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環境 不一樣的“我”教案
不一樣的環境 不一樣的“我”
第一項目:新生活 新起點
教學內容分析
“新生活 新起點”主要是引領學生認識環境和心態的變化,調整心態,樹立目標,進行自我管理,從而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本節課共設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中學生活新感受”,分兩個方面闡述。 一是學生進入新環境的激動和興奮。通過讓學生先發現,后交流;先對比,后總結;先觀察,后思考,讓學生對入校幾星期的所感所想進行思考和總結。然后通過主題活動,使學生領悟到新生活的真實和美麗。二是對變化了的環境的擔憂。環境變化了,心態也隨之變化;變化也帶來了學生對新問題的思考。怎么辦?通過案例自主閱讀感悟,教師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激勵學生鼓起勇氣,面對新生活的困難和問題。
第二個層次“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在第一層次的基礎上,學生有了面對新問題的勇氣,就需要做好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的心理和行為的調適。共分三個方面:一是調整心態,適應環境。 通過案例情景體味感悟,啟發學生聯系實際思考自己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首先從心理上積極接受新環境,然后對新問題對癥下藥。 二是確立新的追求目標。通過教材中的案例和配樂名言的朗誦,讓學生明確要樹立目標,并且學會把目標分解開來,一步一步地實現。讓學生透視自我,寫出自己長期和近期的目標,自主感悟,激發道德踐行。三是加強自我管理。從新生活新學習的要求,思考得出中學生需要自我管理,結合自己的特點,根據前面環節制定的目標,填寫自己的管理計劃。
“適應新的學習生活”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之所以是重點,是因為升入初中,學生變化最大的生活領域就是學校生活,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學校生活是他們主要的生活空間。這個空間的生活將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開始。所以,調整好心態,適應新的生活,成為對他們影響深遠的問題。之所以是難點,是因為學生對于適應新的生活沒有經歷,也沒有體驗。教材的講述比較宏觀,如調整心態、確立目標、改進方法等,并不好掌握。教學的最終的目標是引導學生踐行,而方法的了解和實際的行動有差距,在一節課中讓兩個目標完美地結合有困難。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新的學習環境,自覺融入新的集體,適應新的學習生活。
(二)能力:增強自我管理、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三)知識:了解自己學習環境的變化,明確自己的做法。
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三中的風采
活動目的:通過圖片展示,營造出中學生活的美好氛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又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激發學生對學校生活的熱愛。
教師語言激發:中學生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一切都是嶄新的。我們新生活開始了。
(二)共同探討
多媒體課件:新生活 新起點。
1.中學生活新感受
為了完成本層次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1) 活動一:暢所欲言
教師:來到新學校、新集體,面對新老師、新同學、新課程,你有哪些新的感受。說出來與小組的同學一起分享。
學生分組討論并選舉代表發言。
這一活動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大家談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歸納的能力,幫助學生了解新生活的各種新變化,體味中學生活的美好和重要。讓學生分組交流,既共享思維資源,又相互加深了解;既鍛煉了團結協作,又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