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環境(通用2篇)
我國的環境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我國自然環境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初步了解我國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的狀況,知道“三廢”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危害;了解環境保護列入我國的基本國策,知道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取得的成績。
技能目標:能介紹相關的我國環境現狀和采取的環保措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能根據同學的介紹補充知識,培養傾聽能力。
情感目標:具有相關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能自覺主動為環保作貢獻。
重點:我國、家鄉環境遭受污染和破壞的狀況
難點:具有相關的環保意識和法制觀念,能自覺主動為環保作貢獻。
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
1、談話:我國地域廣闊,環境多樣。今天,我們來進一步了解“我國的環境”。
2、板書課題
(二)新課部分:
第一部分:多彩的自然環境
1、播放我國的自然環境
引導思考:錄像中介紹我國環境的哪些情況?
2、引導小結:你認為我國環境是怎樣的?
(我國環境是多種多樣;沒有這些環境就沒有我們;我們的生存依靠它。)
3、小結:我國的環境多姿多彩,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生存空間和衣食之源。
第二部分:環境亮出“黃牌”
1、小組匯報我國的環境有那些污染情況
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2、結合實際:我們居住的地方有被污染、破壞的環境嗎?
調查匯報
3、小結:
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和鄉鎮企業的發展,環境被污染和破壞,受到了危害。而這些被污染、破壞的環境又對人類的健康和生產發展產生了危害。
第三部分:保護環境列入基本國策
1、面對環境被破壞、被污染的嚴重情況,我們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績?
2、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組織完成“說一說”練習
2、說一說:怎樣為環境保護做好事?
板書:
我國的環境
環境多姿多彩
環境亮出“黃牌”:被污染 工業“三廢”
被破壞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環境保護列入基本國策
我國的環境 篇2
第二節 我國的環境壓力教學案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了解我國環境壓力,包括人口大國,資源小國及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從而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
【能力目標】讓學生具有環保意識,做環保小衛士。
知識積累
一、選擇天地:(在下列各題的選項中至少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請選出并填在題后括號內)
1、十界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強化土地、礦產、淡水、海洋和生物等資源的管理。人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長期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b、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開發難度大
c、我國自然資源增長的速度趕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
d、開發利用不合理,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2、XX年2月27日,中國工程院召開了建設節約型社會座談會,提倡建設一個節約型社會 ( )
a、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
b、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嚴峻問題
c、是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
d、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節約意識和風氣
3、現階段,我國每創造1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電能是美國的4.3倍,日本的11.5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關鍵靠 ( )
a、加快發展環保產業 b、科技創新
c、控制人口增長 d、轉變全民族的資源觀念
4.下列圖表是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較表,它直接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 ( )
人均占有量占
世界平均水平 耕地 淡水 森林蓄積量 銅礦
32% 24% 13% 29%
a.種類單一 b.人均占有量少 c.開發難度大 d.分布不平衡
5、下面漫畫啟示我們 ( )
a、 人口增長很難與資源環境相適應
b、 我們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形勢
c、 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數量
d、 人口過多過快增長必然給資源帶來沉重的壓力
二、輕松概括:(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一個道理)
1、 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分布不平衡,開發難度大,利用不盡合理。
2、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三、能言善辯:(僅判斷不分析者不得分)
有人認為,用水、用電我自己花錢,節約浪費不關別人的事。
探究園地
一、閱讀思考
1、總理在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指出:“13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你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如果你用除法來算,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的數目。”
(1) 溫總理的講話形象地勾畫出我國人口的什么基本特點?
(2) 從溫總理的講話中你還想到了什么?
2、 我國寧夏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十八分之一,偽劣全國倒數第二位。但用水現狀是,全區農業灌溉水平平均利用率僅為40%,工業用水利用率也不高,城市生活用水“長流水”隨處可見 。
(1)、上述資料反映了那些問題?
(2)、你能想出那些好的方法去解決上述問題?
(3)、請你設計一條有創意的宣傳用語?
3、 我國第13億位小公民于XX年1月61日零時2分誕生于北京婦產醫院,至此,中國人口已達到13億(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經過多年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各推遲了4年。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
(1)13億人口日的到來反映了我國人口現狀的什么基本特點?
(2)我國堅持了什么基本國策,使世界60億人口和中國 13億人口日的到來各推遲了4年。堅持這一基本國策除了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長之外,還有什么作用?
(3)請你為解決我國人口問題提出幾條合理建議。
二、知識鏈接:
(1)沙塵暴:沙塵暴是大風揚起沙塵,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低于1000米的惡劣天氣。沙塵暴多發區主要位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質地表,中亞、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亞是世界四大沙塵暴區,中國西北及內蒙古中西部地區是中亞沙塵暴區的一部分。
沙塵暴和揚沙天氣的發生一般需三個條件:一是有豐富的沙塵源;二是有強風作用;三是大氣層結構不穩定。即在沙漠、沙地和沙質地表及無植被的裸露地表,空氣容易受熱,而其上的空氣相對較冷,造成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容易把被大風刮起的沙塵吹到空中。
(2)藏羚羊:藏羚羊是中國青藏高原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中嚴禁進行貿易活動的瀕危動物。藏羚羊一般體長135厘米,肩高80厘米,體重達45—60千克。形體健壯,頭形寬長,吻部粗壯。雄性角長而直,烏黑發亮,雌性無角。鼻部寬闊略隆起,尾短,四肢強健而勻稱。全身除臉頰、四肢下部以及尾外,其余各處被毛豐厚絨密,通體淡褐色。
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地域內,棲息在4000~5300米的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爾金山一帶令人類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區”,藏羚羊特別喜歡在有水源的草灘上活動,群居生活在高原荒漠、冰原凍土地帶及湖泊沼澤周圍。那里盡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長針茅草、苔蘚和地衣之類的低等植物,而這些卻是藏羚羊賴以生存的美味佳肴;那里湖泊雖多,絕大部分是咸水湖,藏羚羊成為偶蹄類動物中的佼佼者,不僅體形優美、性格剛強、動作敏捷,而且耐高寒、抗缺氧。在那十分險惡的地方,時時閃現著藏羚羊鮮活的生命色彩、騰越的矯健身姿,它們真是生命力極其頑強的生靈!它生性怯懦機警,聽覺和視覺發達,常出沒在人跡罕至的地方,極難接近。有長距離遷移現象。平時雌雄分群活動,一般2~6只或10余只結成小群,或數百只以上結成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為主。發情期為冬末春初,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雌現象,1只雄羊可帶領幾只雌羊組成一個家庭,6----8月份產仔,每胎1仔。
第二節 我國的環境壓力
知識積累
一、選擇天地:1、abcd 2、acd 3、ab 4、b 5、d
二、輕松概括: 1.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國情 2 .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三、能言善辯:要體現1.我國資源現狀
2.個人用水、電同社會資源關系
3.要節約資源,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探究園地
一、閱讀思考1. (1)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
(2).此文具有開放性。
提示:a人口問題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
b 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
c 青少年要樹立人口憂患意識,自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2. (1)水資源短缺。水資源浪費
(2)加強宣傳,提高節水意識,改善用水設施,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3)略
3. (1)人口基數大
(2)a計劃生育 b提高人口素質
(3)a加強計劃生育宣傳力度b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c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d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