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負面環(huán)境中的孩子們
因為我感冒,也感冒,我覺得不堪重負,便請了奶奶來幫忙幾天。同時請了姑姑和表姐一起來度周末。餐桌上,與表姐一起吃飯,兩個人都表現(xiàn)不錯。表姐比**大三歲多,正在自己大口大口地吃著,也學姐姐的樣子自己持調羹吃土豆絲。但婆婆卻一直在說話:芮瑩你吃完這一碗還要再吃一碗!喝點湯!哎呀你怎么不吃青菜呀?來點肉!對也是:乖乖!也吃一點飯!漏了漏了,小心喲!奶奶喂好不好?快點吃,不吃快點都被姐姐吃掉了!
聽了我覺得頭疼。我只好制止婆婆對孩子們的“關心”:讓他們自己吃好了,別管了。婆婆停了一會,但進廚房取個東西出來,一看餐桌,那些話又來了一遍。
不說孩子們的感受了,我覺得要是我吃飯的時候一直有要提醒著要吃這個吃那個,要這樣要那樣,我真想罵娘。打著關心的旗號悍然入侵別人的空間,這是孩子們最可怕但也最普遍的現(xiàn)實。
爺爺帶熟人來我醫(yī)院看病。這本來一個電話交待給我和老貓便可,但他親自陪伴來了。因為想看孫子嘛。不過,對爺爺可不算熱情,一不肯張口叫,二不肯要爺爺抱。只是盯著爺爺看,爺爺伸手要抱他,他反而緊緊粘在我身上。用“挖掘機”誘惑也不為所動。爺爺?shù)哪樍⒓捶畔聛砹耍?ldquo;看到爺爺,連叫都不叫啊!真沒禮貌!爺爺是特意過來看你的,你竟然連抱都不要爺爺抱!”更讓我聽了刺耳的是后面一句,正好老貓從科室下來了,要抱,但也不同意。爺爺便道:“連爸爸都不要的孩子,怎么會要爺爺!養(yǎng)你大的爸爸你都不要……”
雖然是爺爺,但我相信,在眼中,他只是一個讓自己感覺不安全也不可愛的人。我們正常人,初識一個人的時候,也不可能一下子便熱絡到可以有親密的肢體接觸,無話不談。感情是要培養(yǎng)的,而不是因為血緣或者施壓就會產(chǎn)生的。而對一個不足兩周歲的孩子動不動上升到道德層面上來評論,這點讓我非常痛恨。
和表姐一起玩。我給他們買了一套玩沙的玩具。一個桶一個壺一個鍬一個耙還有兩三個模具。兩個人都想要桶和壺。于是爭起來了。表姐四周多了,與搶東西當然一下子就占了上風。
便哭著來找我:“媽 媽!”我回應道:“哦,姐姐不給你玩具,你很著急。”又跑去找表姐。表姐被纏得沒辦法,舉著玩具向我求助:“舅媽!”我也回應道:“哦,弟弟一直搶你的東西,但你也想玩……”表姐聽了,將壺給:“這個給你吧!”可還不依,要桶。兩個人便繼續(xù)繞來繞去,追來趕去。而且先后跑來向我求助。我就是不管。我不想對表姐說:“你是姐姐,要讓弟弟!”也不想對說:“咱們先給姐姐玩。”我就想讓他們自己折騰。
我將這些情景錄在手機里,拿回來后,小姑看了。看完,她說:“要是我,肯定會兇!是姐姐就應該謙讓!”
我和小姑說,謙讓不是靠兇來“壓迫”得出來的。她可能會因為你兇了她,將東西讓給弟弟,但心里卻會委屈,覺得不公平。不會對孩子們有傷害的“爭奪”,他們最后會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法,而且并不影響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