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人與環境(精選2篇)
第24章:人與環境 篇1
一、復習目標
1.了解世界和我國人口增長狀況,并學習查詢資料的方法
2.了解人口增長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平衡造成的影響,認識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3.舉例說明農村環境、城市社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4.舉例說明家居環境主要污染物的來源
二、復習提綱
1.人口增長過快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有:糧食、淡水、土地、能源問題。當前世界面臨的危機也是人口增長過快、糧食短缺、環境污染、不合理的開發資源。
2.人口增長所面臨的問題有:糧食短缺、水資源貧乏、升學就業困難增大、環境污染加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社會福利事業增加壓力等。污染主要是指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氣物污染、噪聲污染等。
3.糧食問題:糧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我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緊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長和糧食生產、消費不均等,還有氣候變化和土地荒漠化及人為破壞和戰亂等因素,所以我們中學生要人人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并且節約糧食也可以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作用。還要發展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新品種,增加產量。
4.水資源問題:水是農業的命脈,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環境條件。中國的水資源分布很不均均,總量不少。特點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記住: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養成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好習慣。避免水資源的污染!
5.隨著人口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口激增會加速消耗能源物質,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耗盡。
6.如何解決地球里產生的巨大的矛盾呢?實施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有效方法。
7.人口數量增加的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醫療條件的提高,營養條件的改善。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選擇,實行計劃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的增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計劃生育的中心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實行
8.農藥的危害: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環境污染等。所以要控制農藥的使用量。防治害蟲可以用化學莊防治和生物防治。
9.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沼氣發酵: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下,將農作物的秸稈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糞便等有機物投放在一個密閉的池內進行發酵,獲得沼氣的過程,(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種清潔的能源,燃燒后可以產生光和熱,可用來做飯和照明。發酵后的渣水也是一種有機肥料。生態農業使用的優點: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污染,減少農藥污染。
9.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后,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人為排放過多的廢水廢料到湖水中,導致湖水里藻類等浮游植物因營養物質豐富而瘋長,影響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俁病、痛痛病等。
10.常見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質有:苯并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甲醛、苯、甲苯、氯仿、氨氣、氡氣等,植物性纖維、花粉、孢子、動物的毛發也可以引起人發生哮喘、皮疹等過敏性疾病。所以室內要通風透氣,保持新鮮的空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維護我們的健康。詳見課本p110。
三、基礎知識鞏固
1、現在地球上的人口已經超過 。據專家推測,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 。人口劇增,造成對 等的需求不斷加大,給 造成沉重壓力,同時也制約著 的發展。
2、為了 ,我國已經把計劃生育列為一項 ,具體要求是 。
3、發展 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它可以提高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化肥和農藥的用量,改善農村 質量,增加物質財富和經濟效益。
4、城市生態系統是以 為主體,與自然環境、 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是一個復雜的
生態系統,具有以人為主導、高度開放、易污染等特點。
5、城市環境的污染主要有: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和噪聲污染等。(酸雨:二氧化硫含量過高)
6、廚房污染主要是指 等。
7、裝修材料中含有 、 、 等揮發性氣體,具有一定的 ,有些還有 。
8、裝修越豪華,有害物質可能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家居環境才是我們的追求,創建健康的家居環境,需要我們營造 的觀念。如保持 、室內種植有益植物等。
第24章:人與環境 篇2
第一節:人口增長與計劃生育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查詢有關資料,了解世界和我國人口增長狀況,并學習查詢資料的方法。
2.通過對具體實例和統計數字的分析與討論,了解人口增長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平衡造成的影響,認識控制人口數量的重要意義。
3.在討論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的相互關系以及人口數量與環境關系協調等問題的基礎上,理解計劃生育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重點、難點分析
1.人口過度增長對環境、資源和生態平衡的影響是本小節學習的難點。學生理解了這個問題,有助于理解控制人口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生態平衡的角度引入。生態系統中由于某種生物的數量增加或減少會引起生態系統的變化,這種變化達到一定限度,生態系統就失去了自動調整的能力而造成生態平衡被破壞。人類在生態系統中占有一定位置,是生態系統中最有智慧、最能影響生態系統穩定的成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人類在生活中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人口數量的增長會對環境、資源以及生態平衡帶來什么影響?將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請學生分析人類對環境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正確認識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地球是它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各種生物在地球上都應該有生存的權利和可能性,人類應該很好地與各種生物共同生活,人類不能因為自身的發展而影響其它生物的生存。所以人類必須考慮自己的生活與生產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對生態平衡的影響。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必將影響環境、資源以及生態平衡。近年來,中外電影界拍攝了一些有關人類與環境關系的電影,如《侏羅紀公園》、《與狼共舞》、《橫沖直撞》等等,這些電影告訴我們一些關于人類如何與其它生物共存,告訴我們人類在采取一些活動時必須考慮對環境、對生態平衡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電影資料于教學過程中。
2.控制人口的意義是本小節的重點。通過多年廣泛的宣傳教育,學生已經知道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中國人口的增長的政策。但是,為什么要控制人口,控制人口的意義是什么,需要在本小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認識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生物學角度,人口數量對生態系統、對生態平衡的影響,這一方面在前面已經說明;另一方面從社會學角度分析。課前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調查或者資料查詢,了解人口數量與人口素質的相互關系,在國家目前的經濟水平上,人口數量過度增長會對人口質量帶來什么影響。通過以上學習,正確認識計劃生育作為基本國策之一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這一節內容的教學最好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資料,包括有關的數字、掛圖、錄像等供學生討論,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的討論。
三、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
有關中國和世界人口資料以及資源資料的查詢。
【查詢方法】:
(1)到有關單位,如國家、市、區計生委了解情況。
(2)查找有關書刊、報紙、環境公報、人口公報。
(3)計算機檢索,輸入關鍵詞,可獲得相應的資料。
【查詢內容】:
(1)中國人口數量的有關資料以及世界人口狀況。
(2)中國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狀況以及世界土地、水、森林等資源狀況。
(3)人口對資源的影響。
(4)人口數量與住房、交通、升學、就業等社會問題的關系。
2.復習上一節課,引入新課:
利用池塘生態系統教學掛圖提問:在這個池塘中,若飼養的魚過多,池塘會發生什么變化?這種變化的實質是什么?
一個生態系統,生物生存的空間是有一定限度的。若魚類過多,魚呼吸消耗水中的氧氣會造成水中氧氣不足,最終危及魚類自身的生存。所以,魚類密度過大,會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受到環境的制約,同時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維持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對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與其他生物相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同樣受到環境的制約,同樣也會對環境產生影響。本小節討論的主題就是人口與環境的關系。
3.關于“世界和我國人口的增長”的教學: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的人口眾多是怎樣形成的?
根據教材(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從這個示意圖,我們可以看到什么?
(2)這個示意圖只記錄到1989年,xx年過去了,目前中國人口數量是多少?
(3)結合教材(我國人口增長示意圖),看這張表,說明中國人口增長的特點。為什么近年來增長速度比較穩定?
1760年-1995年中國人口每增加2億各需要的時間
時間 人口 人口增加2億需要的時間
1760-1900 2億-4億 14xx年
1900-1954 4億-6億 54年
1954-1969 6億-8億 xx年
1969-1982 8億-10億 xx年
1982-1995 10億-12億 xx年
(4)在查詢資料中,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如何?
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所需要的時間
年 人口(億) 增加數(億) 時間數(年)
1830 10
1930 20 10 約100
1962 30 10 32
1975 40 10 13
1985 50 10 10
1999 60(估計) 10 14
【小結】: 1928~1949年的21年間,我國人口增加了0.7億, 1982~1989年期間,我國人口也增加了0.7億,但同樣的增長卻只用了5年時間。這說明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加快。近年來,人口增長的速度比較穩定是由于國家采取了一定的政策,使增長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國家采取了一定的控制措施,但每年凈增長量仍然很高,每年增長人口在千萬以上。
4.關于“人口增長與資源危機”:
【討論】:人口增長必須增加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危機有哪些方面?(學生在課前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和資料查詢,可以結合學生的調查,并提供有關錄像資料組織學生的討論。)
討論可以分為幾個問題:
(1)人口增長與糧食問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地。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減少,由此引起糧食問題。
(2)人口增長與水資源。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地球上淡水資源有限。人口增必然會造成水資源的短缺。歷史上曾因水的問題而引起的戰爭正說明水資源的重要性。
(3)人口增長與能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能源物質,需要提供更多的石油、煤、天然氣等能源物質。但是,這些物質都是不能再生的物質。人口數量的增長也將引發能源的危機。
【小結】:我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能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控制住人口的數量,最終會由于資源的缺少影響我們的生存。
【提問】:人口增長會不會影響生態系統,影響生態平衡?
5.關于“人口增長與生態平衡”:
人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人類的生存依賴著生態系統,同時也對生態系統產生了影響。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基本上能夠處理好與生態系統的關系。但是,隨著人口增長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對環境的沖擊和壓力越來越大,人類與生態系統的關系越來越緊張。人類為了解決自身的需要,維持自身的生存,在生產活動中改變了生態系統的結構。這些改變,不僅破壞了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狀態,同時也觸發了一些自然災害的發生。
有關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介紹自己所聽到、看到的一些情況,認識人口增長與生態平衡的關系。
6.人口增長與人口素質的關系:
【討論】:(1)人口數量與城市住房、城市交通、升學、就業等關系。
(2)人口數量與人口素質是否有關?說明理由。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注意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人口數量的無限制的增加會造成眾多的社會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只能通過控制人口的數量。
7.計劃生育與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討論】:(1)怎樣解決人口增長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2)我國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控制人口數量?
(3)控制人口增長的具體要求有哪些?
(4)控制人口增長的意義是什么?
(5)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小結】:當今有四大環境問題,人口、糧食、資源和環境。這些問題中,核心問題是人口問題。不控制人口數量的增長,就無法解決其他三個方面的問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人口的增長對世界影響很大,所以中國應該、同時也能做到控制中國的人口增長。只有這樣,才有利于這個自身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
【小資料】:
1.歷史世界環境日主題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關注臭氧層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 新的十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6年 環境和和平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5年 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2.世界一些國家和中國耕地面積:
地區 耕地面積(公頃) 人均耕地面積(公頃)
世界 13.46億 0.24
澳大利亞 5078萬 2.88
加拿大 4542萬 1.57
美國 1.875億 0.72
印度 1.661億 0.19
中國 9540萬 0.08
3.中國的水資源危機:
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量卻居世界第172位,只相當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美國的1/5,前蘇聯的1/7,加拿大的1/48。
我國的城市供水不足問題日益嚴重,缺水城市近300座,城市地下水超采嚴重。
每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約356億噸,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嚴重并呈加重的趨勢。50%的地下水被污染; 40%的水源已經不能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