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與興趣》教學設計
學生討論回答(注意生生互動)
1. 情趣雅與俗的認識
2.情趣的雅與俗如何判別
結尾
活動:興趣小調查結果分析(聯系漫畫書)
同時播放《相冊》
回歸自身
用積極的心態,樂觀的面對生活,發現生活的美,發現生活的快樂,培養高雅情趣;提升修養,踐行道德。
教學效果預測
引領學生帶著對美的追求、對家鄉的熱愛,貼近學生生活,探討身邊話題,認識和了解自我情趣,提升修養、踐行道德。
《情趣與興趣》教學反思
——教師應與課堂融為一體
桂林徳智外國語學校 楊敏剛
對于這節課,自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師應與課堂融為一體”,這也是就這節課自己認為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在上課的過程中,自己好像是看這節課的觀眾,而不像是這節課的設計者及主導者,教師與學生存在著疏離,教師與自己的教學設計出現脫節,教師的教學設計沒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反思如下:
一、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應融為一個整體
此次上課中,教師與學生始終存在著疏離,首先,課前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在前一天見面時,學生非常的活躍熱情,這使自己產生一個假象,認為這個班是一個活躍型的班,及學生對自己地接受,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學生非常的怯場,事后分析可能學生很少接觸幾十名教師聽課這樣的公開課的正式場合,由于學生的年齡小,平時的活躍是天性,但在正式場合可能就會沉靜下來,由于自己始終在自己設想的假象之中,對課堂氣氛這一塊沒有什么準備,問題提出的時候,一度出現冷場,影響到自己的講課進程。第二,作為教師自身,對學生的親和力一向不夠,對課堂氣氛的調動能力方面也是自己的弱項,所以這也使師生之間產生距離。
二、教師與教學設計應融合統一
此次上課,感覺到教師與自己的教學設計出現了脫節,本來已經是自己爛熟于心的東西,在展示的時候,好像是拿著別人的東西在表演。在這里個人認為出現了兩個本末倒置,第一個本末倒置,教學設計應該是外在的形(模式、框架、案例等)與內在的神(教學理念、課標解讀、教學目標、課本研究、知識脈絡等)明暗兩條線的統一,自己重視“形”,而忽略了“神”。“形”深入心里,而“神”游離心外,在上課的時候一味的追求“形”的完成,而忽略了“神”的主導,為了完成“形”,總是害怕時間不夠,后半節課似乎是在趕時間,本該深入的話題草草而過。第二個本末倒置,教學設計是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服務的,而自己卻弄反了。在上課過程中,自己始終受預先設計的教學設計左右。好像自己在為教學設計服務。對于教學設計以外的資源就會有一種忽略,包括課堂生成的資源,學生的亮點,這樣就被教學設計束住了手腳。教學設計要用“活”,而不能用“死”;
同樣,備課要把課備“活”,而不能把課備“死”;上課要把課上“活”,而不能把課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