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雅情趣教案
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馬克•吐溫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歡迎就是源于他那幽默而犀利的語言。一位富翁因為換了一只假眼睛,那假眼幾乎可以亂真,而到處炫耀。一次,他問馬克•吐溫:“親愛的馬克•吐溫,你能說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嗎?”馬克•吐溫告訴了他,富翁很驚奇:“您是怎么猜出來的?”“因為只有這只眼睛才透出一點仁慈。”馬克•吐溫說。馬克•吐溫幽默而機智的回答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笑能化解一切,笑能感悟一切,笑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我們要學會理解幽默和善于幽默,一方面要努力學習,經受實踐考驗,使自己富于才智和機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不斷地清除自身瑣碎、渺小、卑微的缺點和陋習,陶冶自己情懷,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好奇與從眾(板書)
討論:好奇心強是好事嗎?怎樣全面地看待它?好奇心對于我們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什么影響?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認識到,對美好的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是應該鼓勵的,但不能僅僅停留在好奇上,還要善于將好奇心轉化為濃厚的興趣,從而培養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歷來成就大事業者無不在中學時代就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許多成就事業者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興趣產生樂趣,由樂趣而變為志趣,立志為之奮斗。
高雅生活情趣的培養,離不開社會生活和集體。但是,在集體活動中,要注意鑒別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地“隨大流”。“隨大流”的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是司空見慣的,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從眾現象”。從眾現象在某些場合條件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可以增強團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但它的消極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它往往使人陷入盲從。這對個人和集體都無益。因此,要從本質上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利用它的積極作用而注意克服它的消極作用。
剖析:在中學生中頗為流行的漫畫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
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流行的未必是好的。這種漫畫書多數充滿了色情和暴力,其中的語言蒼白無力,無法體現中國文字的深邃、優雅。長期閱讀這樣的“口袋書”,雖然讓自己跟上了潮流,卻缺失了文化的內涵。通過剖析,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學會鑒別不同的情趣,不能盲目從眾。
(三)豐富的文化生活(板書)
日本有個叫本村九一的教育家曾經說過:“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極為簡單的。那就是不讓孩子熱衷于某一事物,只要這一點就足夠了,對任何事物都不著迷,都不感興趣,這就是凡人的特征。”那么,有人推理說,制造平庸的人也是如此,只需對平庸之事感興趣;制造浮躁輕飄之人亦然,只需對什么都保持三分鐘興趣。
如果我們要想成為情趣高雅的人,就要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
魯迅先生說過:“說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經,但我們抄書寫字太久了,誰也不免要休息眼,平常看一會兒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掛在墻壁上的畫,那豈不是更美好?”
所以,我們應該盡量從豐富的文化活動中,領略生活的真正意義和情趣。
(四)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板書)
人們欣賞文學藝術,是因為它不僅具有感人的魅力,還能陶冶人們的性格與氣質。《燕山夜話》的作者鄧拓是個書法家。他的朋友說:“從他的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那開朗奔放的性格和瀟灑的風度”,達到了字如其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