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
【課 型】新課【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流程】參與活動→分享想法→探究問題→生成知識→分析案例→明理踐行【板書設計】第一單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第二課 揚起自信的風帆一、“我能行”1、自信一族(1)自信的表現(2)自信的含義2、超越自負,告別自卑 (1)自負、自卑、自信的區別自 卑
自 信
自 負
原 因輕視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沒有追求的目標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追求的目標是真實的, 過高地估計自己;目標所依據的事實是虛假的
表 現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嘗試不會同自己也不會同別人過不去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自以為是(2)走出自信的誤區【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 動 設 計
教 學 目 的
導入 “今天,我們班準備召開一場別開生面的運動會,接下來將有幾場比賽舉行,希望同學們踴躍報名參加”先作鋪墊,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加。
新課1、活動體驗:英語單詞比賽;明星模仿比賽;寫字比賽等。要求:從自愿舉手的學生中挑選4人左右到教壇前參加每場比賽;其余學生可在座位上進行比賽。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加強自身感受,為下階段討論做準備。2、活動小結:分別統計出三場比賽中共舉了3次手、2次手、1次手和完全沒舉手的人數;再以英語單詞比賽為例,統計出舉了手和沒舉手的學生中答對80%的人數分別是多少。統計數據是供挑選學生提問之用3、訪問舉了3次手的學生“你為什么這么積極參與?”挑幾個特別典型的學生作為例子,讓其他學生描述他們說話的神態、舉手的動作,以及眼神等外在表現。讓學生了解自信的表現,再總結出自信的含義。4、教師引用有關名人自信的故事(例如書本的羅丹和周恩來總理的故事),再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自信的理解。加深對自信的認識和理解5、提問在英語單詞比賽中舉了手但答對率不到80%的學生“你對這種結果有何看法?”再選取典型的學生為例,讓其他學生談談他們對此事的看法。初步引出自負的表現6、提問舉了1-2次手的學生“為什么你只舉手參加某個比賽?”對原來不敢舉手后來才敢舉手的學生,教師應該加以鼓勵,肯定他們自信心不斷增加之余,逐漸引出剛開始不敢舉手屬于自卑的表現。對于挑選自己強項才舉手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學生把他們與麻木舉手的學生加以區分,帶出自負與自信的區別。初步引出自卑的概念;自負和自信的區別;自信的人能夠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7、提問完全沒有舉手的學生“為什么你一次也不舉手?”挑取典型的學生作為案例,讓其他學生分析他們屬于什么性質的行為以及產生的原因。進一步分析自卑的表現和原因8、案例分析:校運會即將舉行,班里的同學表現各不相同。小華是班里的短跑高手,他第一個向體育委員報名參加100米比賽,并且每天放學后到操場練習。小明跑步也很厲害,他報名參加了4×100接力比賽,每次他的隊友找他去練習交接棒的時候,他都說“雖然我沒試過交接棒,但我相信以我的天份不用練都一定成功的,放心吧”。小方在班里是跳遠第一名,但班里的同學叫他去報名參加跳遠比賽時,他卻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還是不要去獻丑了”。分析小華、小明和小方三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