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穿脫衣服我能行
冬天脫去它沉重的外衣,春天到來,孩子們的換上了春裝變得輕松起來,小手和小腳更靈活好動。可是午睡的時候,“老師,你幫幫我!”“老師,你幫我拉一下!”……很多個聲音會同時從四面八方向你傳來,小臉上一副“可憐”之相,有時候真是會讓我們為了這些瑣事感到疲憊,怕孩子著涼又不得不趕緊地幫他們脫衣、穿衣。 觀察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細節,發現雖然孩子們年齡小或受家庭環境影響等原因自理能力較其他要薄弱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了一歲的他們在幼兒園里自理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等較前已經發展的很快,動作上、表達上也不是剛入園時的那么稚嫩了。 就穿脫衣服這個現象仔細反思,一定也和其他事情一樣還是有方法可以引導的。 第一天:這天起床后,我們故意對這些小家伙的求助視而不見,和阿姨一起整理床鋪,疊起被子來,不一會兒,有的小家伙看看沒有希望,老師是沒有時間來幫忙了,校車要來不及就不能回家了,著急得自己穿了起來,看著孩子們自己動起手,我們也很高興,一邊疊被子,一邊念念穿脫衣服的兒歌,用兒歌來提醒他們穿衣服的順序。這一天有兩個孩子沒有翻好衣服正反面,個別能力較弱的晟晟、浩浩、俊俊幫了一下,其他孩子或快或慢的都自己穿好了。我們看著心里美滋滋的。我們的孩子真是變了,變得能干了。很多孩子還是走出了這關鍵性的第一步,緊接著就大張旗鼓的表揚自己穿脫衣服得孩子,樹立優秀的榜樣,并給他們頒發了獎勵。 第二天:按照原計劃,我們兩個老師和阿姨仍舊疊被子,用眼睛瞄著看哪個孩子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哪幾個孩子是互相幫忙的,就相互幫助穿脫衣服的孩子之間互相幫助進行指導,有的幫著拉袖子、有的幫著扣扣子的,還有幫著拉褲腳的,忙得不可開交,小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合作”變成了孩子的生活和游戲,大人世界中的合作精神那么神圣,而在孩子中間也就是像游戲般那么簡單。 第三天:主要針對個別有困難的孩子,預先觀察哪幾個是需要老師幫一把,這幫一把地問題出在哪里,正是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接著就個別指導,解決他的難題。進行指導,趁著陽光好、氣溫較適宜,請俊俊早個十分鐘起床,給他點時間練一練,沒有了其他孩子給他的干擾和影響,他就更加集中注意力了,反復練了幾遍,進步滿大。 第四天:請另外一個孩子晟晟早個十分鐘起床,進行練習,晟晟年齡較小,手指、手臂的力度較小,我們針對他的情況給予細節上的指導。 第五天:經過了幾天的訓練,孩子們的本領增進不少,看來我們的“戰術”起作用了,孩子們已經明確了穿脫衣服時,老師是不會再幫忙了,斷了依賴老師幫幫我的念頭。 其實,孩子在嬰兒期就已經能夠自己伸手配合媽媽穿衣服,兩歲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穿衣的愿望,三歲的幼兒其實已經具備了獨立穿衣的能力。究其原因是為什么很多孩子都不會?家庭影響:80年代的獨生子女爸爸媽媽,兩家人的結合,只有一個小寶貝,就如兒歌里唱的六個和一個,六一六一真是有道理。孩子們在家里被抱著,寵著,許多能自己做的事情都被代勞,失去了自己鍛煉的機會,延遲了參與生活的階段。到了幼兒園雖然有個更多的機會動手了,可是孩子們卻會和每日相處,感情日益增進的老師和阿姨很親,開始有了依賴的對象。如何能讓孩子真正的自理就需要家園互動,真正給孩子做到"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