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幼兒活動備課
1、孩子將手伸進口袋摸一摸,說一說是啥。2、家長說形狀,孩子摸出相應的物體。3、家長說數量,孩子摸出相應數量的物體。4、親子將食品擺放在盤子里,家長引導孩子學習按一定的規律排放。5、親子品嘗食物,邊吃邊說食物形狀,數數有多少,吃掉幾個還剩下幾個。三、結束部分:親子游戲是指父母與子女間或祖父母與孫子女間的游戲行為。親子游戲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家庭為單位而進行的。親子游戲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兒童成長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兒童游戲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親子游戲的發生先于其它的游戲,父母或成人向嬰兒微笑、用手指逗嬰兒與嬰兒談話,這是最早期的親子游戲。隨著嬰兒的發展,嬰兒游戲的主動性逐漸增長,出現實物游戲、伙伴游戲,同時親子游戲的內容和方式都有了更繁雜的變化,不僅僅是情感交流,還擴展到心智發展和認知活動上,這時的親子游戲滲透著教學性質。綜上所述,親子活動對孩子與家長而言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并且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家長們的關注。而0-6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豐富多樣的親子游戲對家長與幼兒而言都必不可少。請積極參與我們的活動! 2歲活動備課
鄭清梅 壽光市古城街道幼兒園
《吹泡泡》內容的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圓形物體隨處可見,他們并不陌生,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以游戲形式導入,使幼兒的集體活動呈現“游戲化”,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教師提供多種材料供幼兒選擇,促使幼兒能大膽嘗試用多種材料來表現圓形泡泡。培養幼兒樂意參加到美術活動。《吹泡泡》的具體內容奉獻給大家。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印畫“泡泡”的美術活動。
2、能大膽地嘗試用多種材料表現圓形“泡泡”。
3、活動準備:卷紙芯、蔬菜印章、圓形玩具、顏料、油泥、蠟筆等。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許多小動物來和我們做游戲,看看它們是誰?小動物們在做什么?
二、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形狀。
泡泡是什么樣子的?
三、學習用卷紙芯蘸顏料印畫“泡泡”。
這里有一件好玩的東西,它可以變出“泡泡”,誰愿意來試一試?
幼兒示范,教師講解印畫的方法:先蘸顏料,重重地按下去,輕輕地提起來。還可以換一種顏色來印。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寶寶桌上有油泥、小蠟筆、蔬菜印章、蠟光紙,它們也想幫助小動物吹“泡泡”,我們一起去試一試。
2、幼兒操作時,教師巡回指導,注意提醒幼兒。
(1)大膽嘗試用多種材料表現圓形“泡泡”。
(2)蘸顏料要均勻,保持桌面、衣服的干凈。
四、講評幼兒作品。
寶寶們真能干,和小動物一起吹出這么多圓圓的泡泡。
六、結束活動:教師用“泡泡槍”吹泡泡。
有關“《吹泡泡》教學活動過程的分析
1、 《吹泡泡》定位是“嘗試運用、體驗快樂、激發興趣”。從目標的完成情況來看,嘗試運用部分(用各種圓形材料表現‘泡泡’)大部分幼兒雖然都能大膽地嘗試,但完成的比較亂,需要老師的幫助提醒才能完成,許多都是選擇單一的材料進行活動(一直用卷紙筒醮顏料印泡泡)。其余目標完成地比較好,豐富的材料(顏料、蠟筆、油泥)有趣的拓印材料(蔬菜根、卷紙筒、圓形玩具)好玩的泡泡槍都很吸引幼兒的注意,也讓孩子們從感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