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孩子“幼升小”的權益誰來保障
趙先生翻箱倒柜,把自己和愛人在2010年辦理的暫住證找了出來,趙先生說,這還不算最難的,“我所在的單位是國企,向領導請示,但營業執照怎么也拿不到;還有回鄉開的證明,都是托人寄特快專遞過來的。”光是湊齊這些證明,趙先生就用了7天。“我頭都大了。”趙先生說。
回應: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各區縣有具體的審核細則,需要的證件數量可能略有不同。
海淀區教委公布的《2012年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證件審核標準》規定,辦理入學手續所需證件包括:在京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證明、無監護條件證明、全家戶口本5項,其中每項又細分為若干條款,如:在京居住證明需審核租賃合同、房產復印件、租房納稅證明等。東升鄉政府一名工作人員稱,海淀區的教學質量好,有些學校一共也沒幾個名額,“申請的人多了條件自然比較苛刻。”
案例三
住違建難獲居住證
王先生沒想到,他去廂紅旗村委會為兒子辦“五證”的第一天就碰了壁。他被告知,他租住的房子是違章建筑,“開不了居住證明,更辦不了借讀證。”入園須知
前天上午,廂紅旗村委會工作人員稱,違建不能開居住證明是硬性規定,除非房屋所在大隊或房管局出具非違建證明,否則一律不予通融。
在廂紅旗村和附近其他一些村落,被房主私自改建成樓房的房子超過一半,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在這些城鄉交界地區,像王先生這樣因違建而碰壁的不在少數。家長們因此奔波于房管所、村委會和西苑學區流動人口辦公室之間。
“街道又要求暫住證與實際居住地中的地址一致,如果現在搬到合法建筑中,暫住證也要重新辦,孩子今年上學就趕不上了。”一邊是鐵一樣的規定,一邊是家長焦急等待的心情,無奈之下,七尺男兒落下眼淚,“我們有正常住所,房東蓋了違建,跟租戶的孩子上學有什么關系?”
回應: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稱,違章建筑和非法務工這兩種情況,不允許申請借讀證明,此舉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
海淀區教委小教科表示,這么做“是考慮到要讓適齡兒童有個安全、有保障的成長環境。”
案例四
未租房難辦借讀證
幾位家長使出渾身解數,有的人將“五證”辦全,有的卻沒這么幸運。5年來,在學院路做保姆的劉女士和家人吃住在雇主家中,沒有租房,卻因此始終無法開出在京居住證明。直到昨天中午12點“五證”截止辦理,劉女士還是沒拿到借讀證明。
“孩子是2005年9月生的,要是今年上不了學,明年就超齡了。”劉女士和丈夫商量去周圍的私立打工子弟小學。去年夏天,海淀區一些打工子弟小學被關停,劉女士擔心孩子可能中途面臨失學,“但沒有辦法,無論怎樣,孩子不能耽誤了。”
回應:北京市教委稱此情況教委尚不掌握,學生家長可向區縣教育部門或市教委反映。
專家建言
師資配置還需加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中央政府號召接受義務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政策下,有關方面需要合理配置各區域之間的教學資源、適當允許打工子弟學校存在。